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肝癌_图文

原发性肝癌_图文


【临床表现】
五、恶性肿瘤的全身性表现: 症状:进行性消瘦、发烧、食欲不振、乏力、营养 不良和恶病质等。 伴癌综合症:常见自发性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 ;罕见:高血钙、高血脂、类癌综合症等。 机理:癌本身的代谢异常→影响机体内分泌或代谢 异常 六、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 产生相应的症状。
注:一般认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和淤血性 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无关。
• 国际上公认的公式 • HBV 0r HCV肝硬化肝癌
三、黄曲霉毒素 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受黄曲霉素污染严重区域肝癌发生 率高; 动物实验证明:黄曲霉毒素B1是动物肝癌的强致癌剂。 四、饮用水污染:池塘水中的蓝绿藻是强致癌植物。 五、其他 1、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等为可疑致癌剂; 2、华支睾吸虫感染→胆管上皮增生→原发性胆管细胞癌 3、嗜酒、硒缺乏和遗传易感性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结节型
肝癌发生“三部曲”
病毒性肝炎
正常肝脏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二、转移途径
(一)血行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最常见。 (1) 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脱落→肝内广泛转移。 (2)如门静脉干支有癌栓阻塞→门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 (3) 肝外转移,以肺转移最多见,其次为肾上腺、骨等
。 (二)淋巴转移:以肝门淋巴结最为多见; (三)种植转移:少见,可种植到腹膜、膈、胸腔可形成 血性腹水、胸水;如种植到盆腔,在卵巢形成肿块。
综上: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 因素。
二、肝硬化 依据: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者占50%-90%,且多为乙型 、丙型病毒性肝炎后的大结节性肝硬化(73.8%) ; 肝细胞恶变可能发生在肝细胞受损后引起再生和不典 型增生时; 欧美国家,原发性肝癌发生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 ,
(2)CT:能显示直径>2cm的肿瘤,如结合肝动脉造 影(CTA)或注射碘油的肝动脉造影(lipoidol-CTA)对 直径<1cm的肿瘤检出率达80%以上,是目前诊断小肝 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女性,52岁,消瘦,伴上腹隐痛1月。 CT诊断:肝左内叶巨块型肝癌
男性,30岁,右上腹隐痛伴消瘦3月余。体检:轻度肝掌 改变,肝大,剑突下3cm,质硬,边锐利,触痛。
(二) 按细胞分型 1、肝细胞型 :约占肝癌90%以上;癌细胞呈多角形或圆
形,排列成巢状或索间有丰富的血窦而无间质成分。
2、胆管细胞型 :少见(10% );癌细胞呈立方形或柱 状。排列成腺体,纤维组织较多,血窦较少。
3、混合型 :更少见。
正 常 肝 脏
正 常 肝 脏 切 面 图
块状型>5 cm 巨块型>10 cm
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重点) 1、AFP>500ug/L,持续4周; 2、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3、 AFP>200ug/L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2月,ALT正常(应警惕亚 临床肝癌)
排除妊娠、生殖腺胚胎瘤、肝炎、肝硬化、肝转移 瘤等;
目前常用检测方法: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单克 隆抗体酶联免疫(ELISA)法。
【诊断】
高危人群:肝炎病史>5年,HBV或HCV标志阳性 的35岁以上病人。 高危人群检测AFP+超声:1-2次/年是发现早期肝癌 的基本措施。 AFP持续低浓度增高但转氨酶正常往往是亚临床肝 癌的主要表现。 2001年中国抗癌协会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原发性肝癌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AFP阴性外,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 原发癌的证据
•原发性肝癌_图文.ppt
第八章 原发性肝癌
第八章 原发性肝癌(1学时)
教学目标:
1、熟悉原发性肝癌、病因、发病机制。 2、了解病理(分类、转移途径)。 3、熟悉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检查、诊断、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理。 2、病理分类:大体形态分类、细胞分类、转移途径。临床 表现、并发症。
肝内胆管细胞癌(CCC) 5%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
混合细胞癌(HCC+CCC) 5%
二、流行病学
肝细胞癌呈世界范围分布,尤其是我国和非洲国家 全球第五位的癌症和第三位最常见引起死亡的癌症 全球每年60万人新诊断,中国占50% 全球每年25万人,中国每年10万人(44%)死于肝癌 预后极差,从诊断到死亡平均生存1-4月


B
IIIa 肿瘤情况不论


A/B
IIIb 肿瘤情况不论
癌栓、转移情况不论 C
【临床分型】
• 单纯型:临床和化验检查无肝硬化表现 • 硬化型: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和化验表现 • 炎症型:有或无肝硬化但伴有持续性癌性高热
或ALT明显增高
【并发症】常发生于肝癌晚期,为本病死亡原因。
一、肝性脑病:肝癌终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病人 因此死亡。 二、上消化道出血 :约占肝癌死亡原因的15%。 三、肝癌结节破裂出血:约10%的肝癌患者因癌结 节破裂致死。 四、继发感染:如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
二、肝肿大:呈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 ,有大小结节或巨块,边缘钝而不整齐,有压痛。
【临床表现】
三、肝硬化征象: 肝癌伴肝硬化的病人有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症的 各种表现:如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胃肠 症状及脾大、腹水(血性)、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四、黄疸:多在晚期出现,与肝细胞大量损害、癌块压 迫或侵犯肝内胆管、癌组织和血块脱落阻塞胆道等有关
【影像学诊断】
(1)超声显像: •无创、低廉、灵敏、确诊率67-90% •广泛用于肝癌和早期肝癌诊断(2-3cm) •检出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 •了解肿瘤血管和血供情况,指导治疗和复查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活检,组织学诊断 •CO2 超声血管造影,检出1cm的多血供HCC
原发性肝癌
肝癌特征性图像 : 镶嵌征即结中结 ;晕环征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肿瘤标志物、超声显像,CT、X线 肝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扫描等。鉴别诊断与诊断。
4、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抗癌药物治疗等。
【概述】
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是 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为我国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 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肝癌的分期】估计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
(2001年全国肝癌会议制定)
分期 肿瘤大小 部位
癌栓 腹腔淋巴结 Child分级
及远处转移
Ia ≤ 3cm
半肝 无

A
Ib
≤ 5cm 半肝 无

A
IIa ≤ 10cm/≤ 5cm半肝/左右半肝 无 无
A
IIb >10cm/< 5cm半肝/左右半肝 无 无
A
肿瘤情况论
内 较 大 团 块 状
内内
弥较
漫 性 多 发
大 团 块
内 较 大 团 块
低 性状 状
超 声
回 高低 低
声 回回 回
肿 块
声声 小肿 结块

声 肿 块
转移性肝癌的回声类型:可表现为无回声、低回声、高回 声和“靶型”征等,边界清晰,不同组织来源的转移性肝肿 瘤可表现出特征性的声像图类型。
转移性肝癌
肝内多发强回声或弱回声结节,有些转移结 节可表现为“牛眼征”(乳癌肝转移)
原发性肝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原发性肝癌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 血流显像
原发性肝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多普勒频谱图
小肝癌
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多普勒频谱图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内可见等回声 团块-门静脉癌栓
肝硬化癌变
门静脉癌栓
【影像学诊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AFP、γ -GT2, AFU等 1、甲胎蛋白(AFP):胎儿时期由肝合成的一种胚胎蛋白, 出生后迅速下降消失,发生肝细胞癌后又可重新合成AFP 。
是肝癌特异性最强的标记物和诊断肝癌的主要指标。 肝细胞癌AFP阳性率为70%-90% AFP浓度与肝癌的大小呈正相关 现已广泛用于肝细胞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 测复发,普查中阳性发现可早于症状出现8-11个月。 正常值:< 20μg / L
转移性肝癌
肝内多发实质性结节 呈“牛眼征”
正常肝脏图像
肝囊肿(Hepatic cyst)
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中心液化
肝脓肿
细菌性肝脓肿部分液化
肝血管瘤(Hemangiomas)
毛细血管瘤高回声
海绵状血管瘤 周边高回声,中心回声偏低
男性,36岁,体检B超示:肝右叶占位。
CT表现:肝右后叶上段低密度影,3.3X2.5cm2,境界 尚清,平扫CT值34HU,增强扫描早期边缘强化,逐 渐向内充填,6分钟后大部强化,密度仍较正常肝实质 高。CT诊断:肝血管瘤。
肝癌肺转移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早期除血清AFP阳性外常缺乏典型症状和特
有体征,称为亚临床肝癌。有症状者大多进入中晚期


自然病程:

过去认为3~6月
现在认为至少24个月
AFP亚临床临床症状晚期死亡
10月
8月
4月 2月
【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常见。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钝痛;如癌结 节破裂→剧痛,产生急腹症。 机理: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
转移性肝癌(metastasis)
肝脏特有的双重血供、丰富的血运 全身各处的恶性肿瘤均可发生肝转移 原发肿瘤以消化系统最多见 转移途径有四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