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名词解释与问答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伴胞伴胞是附生在筛管分子旁边的一个两端尖削的薄壁细胞。

伴胞与筛管分子起源于同一个细胞彼此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沟通,伴胞的细胞核调控筛管分子的生命活动。

2、保卫细胞构成气孔器的两个细胞即保卫细胞,保卫细胞是含有叶绿体的生活细胞。

保卫细胞之间的缝隙就是气孔,气孔是植物体内外气体交换和水分蒸发的通道。

3、不完全消化道只有口而没有肛门的消化道,叫不完全消化道。

口具有进食和排便的双重功能。

4、大肠大肠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位于肠的末端,上接小肠后通肛门。

哺乳动物的大肠由盲肠、结肠和直肠三部分组成,具有分泌粘液吸收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的功能。

盲肠在不同类群的动物变异较大,单胃草食动物的盲肠发达,其内有大量的共生微生物,有分解纤维素的功能。

5、导管由一系列纵向连接的长柱形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叫导管分子。

成熟的导管分子原生质解体消失,四周的细胞壁木质化不均匀加厚,是死细胞。

分子间的横壁在细胞成熟过程中溶解,因而成为一条连续贯通的管道。

6、非特异性免疫机体生来就有天然的防御能力,对多种病原生物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所以,称作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溶菌酶等杀菌物质。

7、辐射对称动物体的低等对称形式,过中轴对动物体进行纵切,有无数个切面都可以将动物体分成互为镜像的两部分,这种对称形式即为辐射对称。

例如水螅、水母的身体即为辐射对称。

8、复眼昆虫的视觉器官包括单眼和复眼,复眼由许多单眼组成,有色觉功能可形成彩色的镶嵌图象,对昆虫识别植物花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

9、刚毛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动物可通过肌肉运动,使刚毛附着和固定在基底物质上,支持身体运动。

10、根尖植物根最前端4~6mm的部位为根尖,它是根生命活动最活跃的地方。

根的伸长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以及初生组织的发育,都在这里进行。

据其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的不同,根尖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

11、根毛根毛是由根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凸起而形成,长度一般为0.5~1.0cm,作用是扩大根的吸收面积。

12、根压由于内皮层细胞主动运输无机盐使其进入中柱,引起中柱内渗透压升高。

水渗透跟入,引起中柱内物质体积增大,产生压力,称之为根压。

13、共栖指两种生物个体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在营养方面受益、而对另一方无害;另一方,则在营养之外的其它方面受益,称为共栖。

共栖的双方如果分开,各自都能独立地生活。

14、共生指生物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

共生的双方在营养方面,都能从这种关系当中得到好处。

如果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能生存。

15、厚角组织厚角组织由活细胞构成,常含有叶绿体,其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在角隅处加厚,有弹性。

这种组织存在于叶柄和幼茎内,尤其是有棱条的幼茎,厚角组织既可进行光合作用,又具有支持的功能16、后肾管。

两端都有开孔的肾管称为后肾管,体表的开孔为肾孔,体腔内的开孔叫肾口。

17、花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是产生雌雄性细胞以及进行有性生殖过程的地方。

花由花芽发育而成,典型的花在结构上包括有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几部分。

18、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寄生物)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寄生关系对一方(寄生物)有利,而对另一方(寄主)是有害的。

19、几丁质外骨骼是昆虫、和虾、蟹等节肢动物的体表结构,由几丁质和沉积于其中的钙盐及覆盖在表面的蜡质构成,起着保护和支持作用,其内表面可供肌肉附着参与运动。

20、假根生长于地下的由多细胞构成的根状体结构,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但不具有维管组织,有别于维管植物的根,因而称作假根。

21、节片是绦虫身体的结构单位,每个节片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殖单位,其内部具有一套或两套的雌雄生殖器官,使绦虫进行有性生殖。

22、颈节。

是绦虫紧接头节后面的部分,具有持久的分裂能力,向后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节片,是绦虫的无性生殖方式。

23、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一种昆虫口器,由上唇、下唇、上颚、下颚和舌五部分组成。

适于摄食固体食物,可将口中的食物嚼碎咽下。

24、凯氏带。

双子叶植物根尖的内皮层细胞,没有胞间连丝,而在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一环木栓化带状增厚,这一结构叫凯氏带,对进入中柱的水流和无机盐具有节制作用。

25、两侧对称。

通过动物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纵切面,可将动物分为左右对等的两部分,这种对称形式,称为两侧对称。

26、马氏管是昆虫的排泄器官,由中后肠交界处的肠壁向体腔突出形成的、游离在体腔中的一组盲管组成。

马氏管从体腔液中收集氨等含氮废物合成尿酸,分泌到肠道中随粪便一起排出体外。

27、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即机体区分自己与非己进而排除异己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通常对机体有利,可免除因抗原性异物入侵而引起的疾病。

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对机体有害,会因免疫过敏而产生某些疾病。

28、米猪肉(也叫豆猪肉)寄生有猪绦虫幼虫的猪肉叫做米猪肉。

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如大米粒大小分布在猪的肌肉纤维之间,如误食则有可能被感染猪绦虫病。

29、囊胚多细胞动物的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早期,由单层细胞包围形成的中空的胚体称为囊胚。

30、囊尾蚴是寄生于猪体内的猪绦虫幼虫。

囊尾蚴比米粒稍大,尾部球囊状,可感染人,含有囊尾蚴的猪肉叫作米猪肉。

31、胚孔。

动物受精卵,胚胎发育至两层细胞时期,内曾细胞为内胚层,外面的一层为外胚层。

此时,胚体由两层细胞围成的内腔有一开孔与外界相通,称为胚孔。

32、胚囊胚囊内中含有7个细胞或8个核,近珠孔端是1个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远离珠孔端为3个反足细胞,中间为2个极核的中央细胞。

胚囊是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

33、胚乳是植物种子内与胚紧密组合在一起,储藏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养料的组织。

作用是在种子发芽时,为幼苗的早期发育提供营养。

34、气孔器是植物表皮上的呼吸器官,在双子叶植物由两个保卫细胞围合而成,在禾本科植物由两个保卫细胞和两个副卫细胞构成。

水进入保卫细胞,细胞膨胀则气孔打开;水离开保卫细胞,细胞萎缩则气孔关闭。

35、若虫。

胚后发育为渐变态的昆虫,其幼虫叫若虫,若虫与成虫在形态上比较相似,只是虫体较小、尚未性成熟、翅还处在翅芽阶段,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与成体相同。

36、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在吸气和呼气时,肺内都在进行着气体交换。

较之其它陆生动物,吸气时进行气体交换,呼气时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效率提高了一倍,故称双重呼吸。

37、胎盘是母体与胎儿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

由子宫内膜和胎膜组成,为血管丰富的海绵状结构,主要包括胚胎的绒毛膜、尿囊膜和子宫内壁的绒毛膜。

38、特异性免疫机体在感染了某种疾病痊愈之后,就对其产生了特殊的防御能力,而使机体不会再度被此种疾病所感染的免疫能力,称做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可通过以B细胞为主的体液免疫和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两种形式来实现。

39、体腔膜覆盖在真体腔动物,体壁肌肉层和肠壁肌肉层表面的上皮细胞结构叫体腔膜。

是区别真体腔和假体腔结构的特征之一。

40、通道细胞在单子叶植物的根尖成熟区,内皮层细胞除了外向壁之外,其它五面都加厚并木栓化,不能横向传导水和溶质。

但在木质部放射角部位有1~2个薄壁细胞不发生木栓化,此即通道细胞,起着横向传导水流及溶质的作用。

41、同功酶对同一化学反应,催化活性相同,而分子结构及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功酶。

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及催化反应所需理化条件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同功酶可存在于同一细胞内、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或不同生物体的细胞中。

42、唾液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产生的。

在其物质组成中,水分约占99%,有机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即a-淀粉酶。

粘蛋白和溶菌酶等,以及少量的无机盐。

唾液主要具有保持口咽腔的湿润,湿润食物和分解其中的淀粉,对食物消毒和清洁口腔等作用。

43、挖掘足动物的前足结构变异象土铲,适合于挖掘洞穴觅食或栖息。

例如蝼蛄和鼢鼠的前肢。

44、五指型附肢。

陆生脊椎动物的运动器官,在附肢的末端是5个可以分开独立活动的“指”或“趾”,五指型附肢适合做各种形式复杂的活动,具有多种功能。

45、完全消化道多细胞动物的消化管,在结构上既有口又有肛门的叫做完全消化道。

④消化效率较有口无肛门的不完全消化道有明显提高。

46、维管系统。

一株植物的整体或者某一器官上的的全部维管组织总称为维管系统,主要包括疏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疏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47维管形成层维管形成层,是位于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之间的次生分生组织。

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细胞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的活动,使植物体每年变粗。

48、胃盲囊。

胃盲囊是蝗虫的消化腺。

在蝗虫的前胃与胃的交界处,有6对胃盲囊,其中6条向前、6条向后,它们可分泌消化液入胃,帮助消化。

49、叶柄。

叶柄通常为细长形,位于叶片下方,与茎相连,具有支持叶片并联系叶片与茎之间水分及营养物质输导的功能。

50、异型齿哺乳动物的牙齿为异型齿,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几种类型。

各型牙齿功能不同,门齿只要用于切割;犬齿具有撕裂的作用;臼齿具有碾压研磨作用。

51、营养菌丝深入到生活基质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的菌丝称为营养菌丝,其功能就是为菌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营养。

52、孕节片孕节片为绦虫的生殖节片,节片内的子宫中充满了绦虫的受精卵。

成熟后从绦虫的尾部断裂下来,随宿主的粪便排到宿主体外。

53、原肠胚。

具有两层细胞结构的动物胚胎,叫作原肠胚。

里面的一层细胞叫作内胚层;里面的一层细胞叫作外胚层。

胚体与外面相通的开孔叫胚孔,即原口。

54、早成雏雏鸟胚胎发育完善,一孵化便能睁眼视物,体被绒羽,两后肢腿脚强健,待羊水一干、绒羽蓬松,便能跟随亲鸟四处游走觅食了。

55、早成兽仔兽胚胎发育完善,初生的幼仔体被绒毛、能睁眼视物,待体表的羊水一干、便能跟随母兽四处漂泊了。

56、真体腔动物体内脏器官周围的腔隙称为体腔。

真正的体腔,是中胚层的脏壁与体壁分离后所形成的空腔。

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是,具有体壁中胚层、脏壁中胚层和覆盖在其表面的体腔膜。

57、周皮。

周皮是多年生植物体表的非绿色结构,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层组成,是表皮破裂脱落后的次生保护结构。

58、中间寄主变态发育的寄生虫,幼虫所寄生的寄主称为中间寄主。

通常,寄生虫在中间寄主体内可进行幼体无性生殖。

59、终末寄主变态发育的寄生虫,成虫所寄生的寄主称为终末寄主。

寄生虫在终末寄主的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60、种子种子为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遇有适宜的条件,种子萌发,由胚发育成新一代植物体的幼苗。

二、问答题;1、白蚁是怎样同其肠道中的微生物互利共生的?参考答案:白蚁以木材为生,将潮湿腐朽的木材嚼碎食入腹中,但白蚁却不能分泌纤维素酶,将食入的木屑消化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