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程开展情况汇报篇一:国学教研室工作汇报国学教研室工作汇报我校借鉴永年一中国学教育模式,于9月份正式成立了国学教研室。
国学教研室本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师生学习古圣先贤的经典教诲,达到启迪师生心灵,规范师生言行的目的。
但是由于我校的国学教育初步尝试,师资力量不足、对当代学校国学教育的基本构建还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我们本着探索的精神,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反思、修改以及总结再实验的形式,逐步加深对国学教育的领悟,我们希望在国学教育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国学教育模式。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一个月以来,国学教研室尝试着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1.开展国学讲座:9月5日在我校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传统文化讲座,由丹东国学大师李星莹、曹凯主讲。
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内心深受触动,都感悟到了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学校及至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这也就达到了我们举办本次讲座的目的。
讲座结束后,我们在全校师生中举行了“讲座感悟心得”的征文活动,并挑选出优秀的师生作品做成展牌,这项活动的开展,初步打开了我校师生接受国学教育的心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重视我校国学师资力量的培养:国学教研室通过人脉、网络、新闻广播等多方渠道收集全国传统文化讲座信息,积极鼓励老师们外出培训学习,自8月份以来,我校已有20多名领导老师参加了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目前由各部门选派的6名教师正在辽宁丹东进行为期21天的国学师资班的培训。
以后这种师资力量的培养还将持续进行。
通过培训,我校涌现出了一批热爱国学并积极参加国学授课的教师,其中李洁蓉老师已多次为中赵庄的村民进行传统文化的课程讲授,受到当地村民的极大认可。
这也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储备了能量。
3.组织参观各类推行国学教育的学校我们相继组织教师参观了岔河中学、邯郸永年一中、秦皇岛民族学校,从这些学校的国学教育推广形式上吸取了大量的经验,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4.在专业部开展国学课程的讲授:一方面各专业部语文老师进行弟子规的诵读讲授;另一方面国学教研室刘春秀、徐金霞两位老师开始尝试采用合班课的形式进行以规范学生品行教育为主的国学大课程。
此课程波及20多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两位老师围绕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对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耐心细致的教导,用仁爱之心感染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5.积极与社会上的传统文化协会组织联系,取得社会各届人士及机构的支持与帮助。
其中河北省传统文化协会为我校邮寄了大量的传统文化书籍与光盘,由网络中心进行了刻录,这将为我校教师讲授传统文化课程提供极大的帮助。
同时,省传统协会和丰润传统协会也将为我校安排更多的仁人志士来进行传统文化的讲座。
6.着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由于我校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完善中,我们还无法对学校整体的文化建设进行规划。
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对国学大课堂的教室进行了美化。
同时,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我们亲自设计了2幅纪念孔子、弘扬传统文化的展牌,悬挂于2号教学楼的显著位置。
下一步,学校如果要进行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我们打算将1号2号教学楼打造成分别以弟子规和孝道为主要题材的系列文化内容。
7.举办经典诵读班:通过与丰润区传统文化协会协商,从本周开始,在我校2号教学楼117教室举办国学经典诵读班,诵读班为全公益性质,招生对象为热爱国学经典的儿童、我校学生或成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诵读班,不仅让我校师生更多的接触国学经典,也希望有更多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和我们共同学习经典、懂得感恩、博爱、宽容、奉献。
8.筹备国学公开课和国学大赛:基于我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我们急需一批能讲授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所以语文和政治老师要准备国学公开课,通过学习、教研、共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并快速成长为我校国学教育的骨干。
另外以弟子规、古诗词、国学相关知识为题材组织国学大赛,目前正在准备阶段。
历时一个月,国学教研室在校领导的关心重视下正茁壮成长,在这过程中有辛苦、有迷茫、有无所侍从也有突破,不管怎样,我们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工作中还有明显的不成熟与困惑,比如:1. 国学合班课的课堂秩序很难组织:由国学教研室刘春秀、徐金霞老师所教的合班课,最少的是4个班合班,最多的达到7个班,人数多达165人,其中还夹杂大量男生班,众所周知,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国学大课堂面对的是上百人,再加上部分学生对国学教育还没有一定的认知,我们的两位教师也都是刚刚接触国学,刚刚尝试讲授国学课程,有热情但知识深度不够,有爱心但无过多的经验,所以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2. 国学课的课程体系建设有待探讨:我校学生在校两年时间,在这两年中我们需要架构适合我校学生的国学课程体系,经过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咨询,我们初步确定学生在校第一学年学习弟子规,第二学年学习孝经。
而我们的国学大课堂则以美德题材的教育为主,采用2节连排课的形式开展,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合理有效都有待各位领导老师们共同来探讨。
3.国学课程的开展与学生的践行活动还没有完整的接轨我们在国学课堂上教会了学生应该怎么做人,如何处事,但是学生真正践行起来又是什么样呢?我们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机制将我们的教与做合二为一,这也是我们以后要继续探讨的方面。
下一步的工作设想:1.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筹建舞蹈队、声乐队、书法小组等,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2.在个别专业部尝试开设茶道课程。
3.编制弟子规和孝经的校本教材。
国学教研室的工作汇报就这些,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二:国学社书面汇报材料弘扬国学精华,提高道德素质国学——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几千年来植根生长于华夏大地。
他是历史车轮滚滚碾过的痕迹,他是神州大地生生不息的血脉。
而国学中的精华——儒学,更是横贯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的思想史,支持着中国百姓立身处世的伦理大厦。
它是一个小则入心,大则化国的精神殿堂。
2014年9月份,我校对校园文化进行反思和重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只有注入了经典的传统文化元素,才能有源头活水的流淌,才能有文化底蕴的铺积,获得更长远深广的发展——濮阳县化肥厂学校明德国学社便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国学社概况濮阳县化肥厂学校明德国学社是一个秉承“弘扬国学精华,提高道德素质”的学生社团,是濮阳县化肥厂学校众多学生社团之一。
建社之初,社员35人,如今,已辐射到各年级。
国学社在双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定期开展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或举办讲座,或组织讨论,或朗读表演等等。
我们的宗旨是在学习和宣传国学文化的活动中,切实继承和宏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国学社社员的心灵!国学社常规性活动1、国学兴趣小组。
国学社有《弟子规》,《论语》《孝》等兴趣小组,其中以《弟子规》为主体。
每次活动由不同小组组织相关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讲义和幻灯片,或者邀请相关的老师举行讲座。
这对国学社成员来讲,是一次透彻了解传统文化的绝好时机,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绝好平台。
同时我们还播放百家讲坛“论语心得””等节目,这极大的开阔、拓展了大家的眼界和思维空间。
诸个小组采用互动的活动方式使社员对国学有了更全面深入的感悟,这也是常规活动带来的最大收获。
2传统文化表演。
国学社联合学校政教处、共同开发了一门国学校本课程“明德大讲堂”。
本课程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即使在当代,社会价值观不断地转换,《论语》还是能为生命指点正确的方向,作为我们做人和处事的参考。
3国学知识竞赛。
针对大多数同学对国学的了解仅限于教材的现状,我们每举行国学知识竞赛,以拓展大家的知识面,扩大国学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比赛的相关活动还有读古典名著并交流心得、印发《名句200条》等。
由于竞赛题型新颖、涉及面广、趣味性强,又贴近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
所以,这一赛事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也成了学校道德学习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国学社创造性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辅导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明德国学社在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1、2014年九月份,开展了“ 国学经典我来学”活动;通过活动,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国学社社员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养成和道德品质,纷纷表示要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十月份,举行了”孝亲歌曲我来唱”活动;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员的唱歌水平,更在音乐中使社员的心灵得到润泽。
认识到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以知恩、感恩、报恩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十一月份,开展了“孝亲故事我来讲”活动;活动使国学社认识到“百善孝为先”,更加了解到父母长辈为自己所付出的艰辛,纷纷表示要以敬老孝亲的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4、十二月份,对社员进行有“礼”走遍天下教育活动,并举办了“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演讲比赛;社员在不断学习、不断规范的基础上,在文明礼仪教育上有了更深远的认识,文明礼仪素质大大增强。
5、寒假期间,针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布置国学社社员进行了“感恩活动我来行”活动;让社员将感恩落实到行动上去,在行动中体现感恩之心,并以此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6、2015年3月份,举行了“文明礼仪我践行”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同学们认识到了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明白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15年4月份,举行了“勤俭节约我践行”活动,每一次活动具体实施前,指导老师都认真准备专题讲座内容,从思想意识方面对国学社成员进行教育、指导,为每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国学教育,我们坚持如下的原则:以儒学为主线,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以活动为载体,配合学校的主题教育,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磨砺学生的人文品质。
我们会以积极的态度传播国学文化,立志将国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我们将博采众长、再接再厉,将国学社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篇三: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课程育人,让我们的教育如此的美丽——霞浦八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专家们: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西方人读了《论语》、《孟子》,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儒家文化的宝库中,还蕴涵着这么多人类的精神资源。
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与骄傲,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