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材料案例一英国有个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
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
可是,他没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
(材料来源:《资本论》,中文1版,第1卷,835页)问题:此案例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什么原理?这个有趣的故事,非常形象而又生动的告诉我们,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家手里的资本虽然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品,如机器;厂房、原料等。
但是,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天生就是资本。
个体农民自己使用的农具,只是单纯的劳动工具,不是资本。
奴隶主和封建主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剥削奴隶和农奴的手段,不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榨取的是剩余劳动,而不是剩余价值,所以不是资本。
那么,生产资料等物品,到底是不是资本呢? 这样提出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因为它可以是资本、也可不是资本。
它们到底是不是资本,并不是由它们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加在它们身上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拿一台机器来说,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当这台机器被资本家买走,用作剥削工人的手段,能够为他带来剩余价值时,达台机器就是资本。
或者它虽还没有卖出去,但它是由雇佣工人生产出来的,在这台机器中凝结了雇佣工人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的剩余价值,它也是一种资本。
这好比我们考察一个人是不是奴隶时,不能从人本身的特点去判断。
虽然,在奴隶社会里,奴隶生下的孩子注定就是·奴隶,但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决定的,而是因为存在着奴隶社会的结果。
是因为奴隶制度这种生产关系才使奴隶的孩子成为奴隶的。
如果不存在这种生产关系,孩子就是孩子,是男、是女,他们本身并不就是奴隶。
判断一个物件,是不是资本,同样不能根据它的自然属性来确定,因为资本不是物的自然属性,而是它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
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
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
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4—835页)可见,资本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资本不是物,它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生产关系。
从本质上说,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简单地在资本与货币、机器、厂房、原料等等之间划等号,把它们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那么,皮尔先生“不幸”的悲剧在哪里呢? 他的“不幸”就在于他不懂得资本的本质,他更不懂得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他带到澳大利亚斯旺河一带去的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几千名工人,是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的。
虽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那么,是不是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比如厂房、机器、买回的劳动力等等,都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呢?当然不是,因为资本家腰包里的资本又有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分,只有他的可变资本即劳动力才能给他带来剩余价值。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公有资本”的概念:资本的特殊性是指,资本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属性。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是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权结合在一起的,购买劳动力的是资本所有者,出卖劳动力的又不可能占有资本,所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家则是资本的人格化。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体现了全体劳动的归属,是由国家或集体所有,表现为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本案例的分析可从三方面:(1)小故事,讲清马克思关于资本本质的概括。
(2)既然资本本质是体现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为什么我们经济生活中也使用这个范畴呢?总结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3)说明马克思资本概念进行宽泛性理解的现实意义。
案例二近2000年来,人口稀少的南太平洋小岛——米克罗利亚的雅普人用巨大的石轮(石灰石)当货币。
石轮大多直径为2.5英尺~5英尺,有些大到12英尺,中间有个洞,以便搬动。
全岛共有6600个石轮,货币供给十分稳定。
石轮货币的最大优点有二:一是很难有黑市交易,即无假钞;二是不怕被盗。
石轮有时还具有国际意义。
1984年,米克罗西亚总统访美时,计划用空军的喷气式飞机运送一个石碟给美国人,以表示对减少美国巨额的财政预算赤字做点贡献。
(资料来源:【美】曼昆.经济学原理)案例三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六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天—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
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
气象台每隔3小时—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
“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的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
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
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由于上海特殊的地理环境,“防汛”成了许多企业的一大难题。
国内钢铁老大宝钢集团旗下的宝钢股份位于北纬31度,东经121度附近的长江边上,辖区内还包括7.8公里长的江堤,极易受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股份公司安全环保处华平键介绍,宝钢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合作始于1985年建厂初期,现在,公司每年向气象台支付6万多元,获得包括即时天气信息(每3小时更新一次)等在内的15项气象信息。
“我们每天向集团和主要单位通报这些信息,为防汛、防台和抵御雷暴雨等灾害性天气作好充分准备。
”据悉,一些大型的仓库码头也是如此。
这些企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更是两小时左右就得更新一次。
而上海铁路局、电力部门和华东地区电网、大型水库与气象台的合作也是出于减少损失的考虑。
保险行业也加入了购买气象信息的行列。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业务经理程仕标介绍,公司与气象台签订每年5万元的合同,获得11条基本气象信息和查询历史记录的权利。
“保险公司就是保风险的,而气象灾害在其中占很大分量。
保险公司利用气象信息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预防,将获取的灾害信息及时通知相关客户,提醒他们作好防灾准备;二是将气象台提供的权威信息作为理赔依据。
”程仕标说。
(材料来源:杨洁:《气象信息值多少钱?》,《经济日报》2002年7月20日)案例四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
2010年国务院发通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案例五材料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而且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所谓次贷危机,简言之,是指缺乏支付能力而信用程度又低的人在买了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
居民住房是不动产,很难发生位置移动,因而即使发生供求问题以及由此引发金融问题,也应只限于一定地区的范围之内。
然而在美国,这个问题却成了波及全国以至全球的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一种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泛滥造成的。
一旦金融衍生品介入,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会展开无穷的金融交易。
这种证券既可以在国内金融市场不断交易,又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流通,于是就把住房问题由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由地区问题变成全国以至全球问题。
当第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即大量买房的穷人无力偿还贷款时,其后的诸多环节就难以运行了。
不仅如此,金融危机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火爆,即使是次级抵押贷款证券也成为抢手货。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金融机构把这种十分畅销的金融衍生品同其他行业的次级证券甚至垃圾证券“打包”出售。
这样,多年积累下的大量金融残次品甚至垃圾就像汹涌的海浪一样涌向了美国以至世界金融市场。
其后果就是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次贷危机引出至少两个问题:其一,穷人的住房问题怎么解决?次贷危机证明,仅靠市场,不论靠房地产市场还是靠金融市场,都难以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
其二,对金融衍生品市场要不要加强监管?也许这次危机能让人们得出几点教训。
仅仅次贷危机,还不足以造成美国如此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还有更深更广的根源,其中至少包括以下三点:互联网泡沫问题没有解决。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IT产业如日中天,带动美国经济走向繁荣,然而其中也隐含着大量泡沫。
但美国一直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反而企图以房地产业的繁荣来进行掩盖。
21世纪以来,美联储连续降息,金融机构简化购房手续,不需首付款即可发放贷款,甚至在信用等级评定上造假以鼓励次级抵押贷款,从而导致房地产泡沫日益膨胀。
房地产泡沫同过去没有解决的互联网泡沫合而为一,金融市场的风险迅速累积。
虚拟经济同实体经济严重脱节。
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二重性、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二重形态,使国民经济划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部分。
这两部分本应大体一致,但由于商品的价值同使用价值的运行渠道、轨迹、方式以及监管机构、经营主体各不相同,价值往往会背离使用价值,这就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
当这种背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时,就有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直至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就在于虚拟经济(其主要代表是金融业)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
美国实行赤字财政政策、高消费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
美国政府靠财政赤字或者说靠借债运行,美国的家庭也靠借债来支持超前消费,家庭债务已超过15万亿美元。
在美国的产业结构中,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是优势,而劳动密集的生活必需品产业则是劣势。
这就决定了美国必须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出口高科技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