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典例分析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
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1.太阳周日视运动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
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
(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
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南方。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
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
(4)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2.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规律
(1)日影朝向、长短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①太阳在天空的方向与日影朝向相反。
如太阳在西北天空,则日影朝向东南。
②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
(2)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
①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朝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朝南。
②正午日影长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
③太阳直射点处,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④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ot H。
(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3)极点的日影朝向
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南,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北,所以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南,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北。
跟踪训练
1.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某公司推出一种“智能化”太阳能集热板,该集热板能够自动转动而朝向太阳,并能自动调整与地面的夹角,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
杭州某处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在某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则该月正午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D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能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互余。
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
2.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140°,该地纬度为( ) A.0° B.16.5° C.21.5° D.50°
答案 B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知,16.5°纬线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为50°,二者之和为140°,符合题干条件。
3.下面右图为左图中①地某居民拍摄的日出/日落时的树影照片,则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接近( )
A.3月20日B.6月1日
C.9月23日D.10月1日
答案 B
解析左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右图中树影朝向东南,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分,且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
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
读图,完成4~5题。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
A.冬季的上午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D.夏季的下午
5.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
则X日可能接近( )
A.6月12日B.1月2日
C.7月2日D.12月12日
答案 4.D 5.C
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为日落时分,为夏季的下午。
第5题,结合题干信息知,X日时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该日可能接近7月2日。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 6.B 7.D
解析第6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
第7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S,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8.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码)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________。
答案(1)画图略(在地轴的北端画逆时针为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为公转方向) 。
(2)夏至春分
(3)C
(4)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5)a
(6)逐渐变慢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运动。
第(2)题,根据地轴与太阳位置关系可以判断①为夏至,然后结合公转方向即可判断②为秋分,③为冬至、④为春分。
第(3)题,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
第(4)题,地球公转到⑤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第(5)题,地球公转到⑥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第(6)题,在a段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