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之生活与哲学讲义

思想政治之生活与哲学讲义

思想政治之生活与哲学讲义5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识记意识的本质、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运用哲学原理论证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结合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列举生活实例,说明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意识起源和本质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具有正确认识意识现象,分辨物质和意识的界限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通过学习意识的作用,使学生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思想观念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把握客观规律
·通过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教学重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教学难点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的能动作用
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4、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和探究相结合
五、参考教材
1、思想政治之生活与哲学,人教版教材,2008年3月版
2、沈思奇主编,高中名师互动教案,陕西旅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六、教学程序
(一)课堂导入
第四课讲到了物质的本质和特性以及作用,这一课就共同学习一下意识: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onsciousness,conscious)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究1-P35上)
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探究2-P35下)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探究3-P36)人脑的结构
过渡:意识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是凭空想象的吗?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探究4-P36下)
总结:
从意识的起源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是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补充:
意识活动是通过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本能,条件反射有两种:一是由于具体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第一信号系统;二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特有的。

意识就是喜爱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探究5-P38)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探究6-P39)
2)意识对于人体生活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探究7-P40)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坚持从实际出发要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探究8-P40下)
2)从实际出发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探究9-P41)
补充: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班固撰写的《汉书·景十三王传》。

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规律,“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三)指点迷津、辨析
1、错误的认为“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
2、错误的认为“错误的思想意识不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但是扭曲的反映
3、混淆人脑思维和电脑思维的区别
电脑思维是对人脑思维功能和思想信息过程的模拟,他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4、错误的认为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通过实践
5、错误的认为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一点讲的是认识事物;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点讲的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指导和影响作用。

显然,意识的反作用仅仅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一个表现。

6、错误的认为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错误的也可以
(四)链接高考,变式练习
1、(2009,江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操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话蕴含的道理是(A)
A、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
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2、(2007,宁夏)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

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系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007,北京)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浓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 )
A、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分析和综合相结合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