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职生的论文

关于中职生的论文

关于“中职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研究的总报告
2007年5月,我校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申报了“职业学校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课题。

本课题于2007年7月3日获批。

2007年8月组织专班5人开始组织实施。

分阶段召开专题会议18次分别研究具体问题。

参与课题5人,心理学本科毕业一人,北京师范大学高级心理咨询师一人,心理咨询员两人。

课题总计发出调查问卷4000份,收取有效问卷3870份,学生个案辅导1236人,参与实验班级14个,参与实验人数1200余人。

2008年10月结题。

学校采纳成果一项,安陆市人民政府采纳成果一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志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动机、挫折、就业意向这七个方面的测量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我校进行的所有研究都是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设计辅导方案、团体辅导(个体辅导)、辅导阶段效度反馈调查、结题撰写论文,这六步来进行研究。

三、主要成果:
(一)、中职生人际关系与辅导。

本部分通过人际关系现状的调查来探寻中职学生在人际关系中的心理动机、学生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渴望及分析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从而辅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表明,学生人际关系总体不良,存在一些障碍问题,而且总体表现女生障碍多于男生。

现将具体情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不难得出学生的人际关系呈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渴望交往但又害怕交往。

2、希望有好朋友但不主动与人交往。

3、归因为外因和自我的反差。

为此我们在“中职生人际关系与辅导”中提出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辅导:1、强化动机,努力使其转化为行为。

2、提高自我的认知和接纳,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3、正确看待人际交往合理归因,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提示人际交往技术,培训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和方法增强自身素质。

经过辅导后,在实验班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1、88﹪的学生认为可以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2、96﹪的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3、90﹪的学生能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或聊天。

4、95﹪的学生能主动与老师交流。

(二)中职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心理辅导。

本部分旨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原因分析、辅导提高。

调查现状如下:
从以上数据不难得出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有如下特点:1、自我意识非常强;2、情绪及易波动;3、具有良好的愿望。

通过辅导后学生在以上三个方面有如下的成果:有97﹪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78﹪的学生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87﹪的学生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情绪,82﹪的学生能够合理的宣泄不良情绪。

(三)中职生意志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中职生的意志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显示:35.6﹪的学生意志力一般,38﹪的学生意志力薄弱,82﹪的学生曾经迷恋过网吧或某种事物。

针对现状还进行了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这四个方面的原因探析,提出了具体的辅导措施和方案,进行了具体的辅导。

最后辅导结果显示,学生在有督促者时有很多计划能够落实,但缺乏督促机制时就容易反复。

(四)中职生社会适应力的调查与研究。

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谈话法和信息反馈法来进行研究。

职业技能适应力调查结果列表如下:
本部分内容对中职生职业技能适应力差和人际交往合作能力的原因从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开设职业生涯心理教育课、实施个人“导师制”、开展以人际交往和促进团结合作为目的的团体辅导活动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素质课、强化社会实践和加强家校联系等七个方面的措施。

这些措施正在我校进行实验,促进了我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目前效果较好,也取得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和理解,学生反响较好,家长配合意识较浓。

(五)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心理辅导。

本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深层次的分析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如下: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如下的特点:1、出自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包括对某些专业的好奇与求知欲望。

2、为了顺利就业,以满足父母、自己的期望。

3、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得到奖励。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中职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提升学习意义;3、培养成就感;4、积极表扬和奖励。

通过以上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烈,学习动机更强,学习目标要明确一些,学习的价值感高尚一些,成就感较以前更为强烈些。

(六)、中职生的挫折心理辅导。

本部分内容通过三个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简单的问卷调查进行学生挫折心理的辅导和研究。

问卷调查显示:36﹪的学生抗错能力属于中等水平,12﹪的学生抗错能力比较好,52﹪的学生抗错能力最低。

在进行心理辅导是我们是这样做的:1、增强学生对现实的中肯评价和接纳程度。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帮助学生接纳自己。

4、增强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

5、学会释放和寻求帮助。

(七)、中职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和研究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作为学校在进行就业市场开拓的指导和建议时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校学生实际和本市企业实际而进行的,重点调研和分析了以下五个大方面的问题:1、学生对安陆市企业及用工的认知程度及了解意向;2、学生在本市就业意愿;3、学生不愿在安陆就业的原因;4、学生就业需求;5、学生对企业对政府的期望。

最后总结出以下三个结论:1、强化政府在推荐校企合作中的组织、统筹和推动作用。

2、企业与学校沟通、联系、合作,畅通学生培训、就业、企业用工双向来往渠道,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3、企业自身努力创造条件,吸引本地学生就业。

本文已经在2008年元旦被安陆市政府于“校企新春论坛”中采用并在此基础上促成了安陆市“职教协会”的成立,为我市的企业用工、政府政策的出台、学校自身品味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安陆市政府和广大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四、课题价值: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和实验我们认为在如下两方面有价值和意义。

(一)学校的自我提升。

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把每次在第一次问卷调查时所呈现的学生共性问题都通过班主任会议进行通报。

许多班主任在得知这些共性的情况时,根据我们课题组提出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在进行班主任工作时不仅能够有的放矢而且也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使我校的班级管理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全体教师会上通报相关情况也有效的转变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参与学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校领导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地调整了我校的课程设置和更新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幅度的使用“导师制”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为市委市政府献言献策时,我们进行的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有力的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和企业用工政策的出台,为安陆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用工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参与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的全体同事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在服务的同时也快速的促进了我们自身的成长和提高。

(二)学术意义:
本课题从立项到结题历时16个月。

从事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首先从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学到了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学生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是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

这些问题现在在我校已经得到了全体教师的重视,学校也在教育教学的体制和课程设置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调整。

但是我国很多职业学校也存在着类似问题。

如果能够也得到全体职教人的重视,能够为其改革和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及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参考,那么这也是本课题组愿尽的绵薄之力。

在本课题中我们系统地对七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辅导和反思。

调查和研究的结果为全体同仁呈现了学生的真实的自我,促使我校的职业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

从组织过程来看,我们将学校的学科教育、德育、心理健康和学生实际同课题的研究紧密的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校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需要,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调查中基本实现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习观和就业观。

五: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反思。

由于学校队伍前后的不稳定,导致有些计划研究的内容没有进行,如抑郁度、气质等都没有进行调查和研究;由于平时的课业负担较重,已经研究的内容在进行对比实验辅导时有的进行的不是很充分,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知识上完全靠自学,研究的方法有些欠缺,有的量表设计可能还不是很科学。

学校计划在今后的一年中继续完成本课题没有完成的内容,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做得更充分些,加大对课题组老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力求达到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尽可能发挥出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工作的指导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