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化的进程练习题含答案.doc

城市化的进程练习题含答案.doc

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一、选择题1.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数量 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城市面积的大小D.城市职能的重要性“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2~4 题:2.此图说明了该地区()A.城市化水平很高B.城市人口约为2500 万C.约 10%的人口住在郊区D.人口密度大3.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A.巴西B.印度 C .英国D.中国4.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读下表回答5~6 题:1970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992 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913②4174③8989④74765.近 20 年中,上述四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6.①国与②③④三国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说明()A.①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①国农村劳动力比重比②③④三国大C.①国第二、三产业比②③④三国发达D.①国人口增长率比②③④三国低下图是某地区1950~ 1980 年人口增长图,读图回答14-15 题:7. 30 年间该地区()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 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 万人C.总人口增长了 2 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 2 倍8.30 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大幅提高 B .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9.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 B .交通方式变化 C .经济规模扩大 D .生活方式改变10.以下属于“虚假城市化”国家的是()A.印度 B .印度尼西亚 C .阿根廷 D .孟加拉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开拓新空间。

据此回答11~ 12 题。

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A.城市的人口数量B.城市的数量C.城市的用地规模 D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2.下列有关“城中村” ( 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境较好B.是本地人口的主要居住区C.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较好D.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读 1990~ 2008 年湖南省以及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回答13~14 题。

1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湖南省城市化目前处于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进程基本停滞C. 2008 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D.全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比较平稳14.导致湖南省城市化水平如图所示的因素主要是()A.没有特大城市,缺乏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B.资源贫乏,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C.工业化程度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D.区位优势不明显,交通闭塞下图为中国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5 题。

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影响15.从 1950 年到 1989 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 ) C.环境的恶化D.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 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回答21~ 22 题。

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 D .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读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回答第16 题。

2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A.乙城市圈 70 年代B.乙城市圈 80 年代16.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 C.甲城市圈 90 年代D.丙城市圈 90 年代...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2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A.乙城市圈 6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B.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C.丙城市圈 90 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读我国 2007 年 31 个省 ( 市、区 ) 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收入图,回答 17~18 题。

D. 90 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读“ 2005 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23~ 24 题。

17.由图可以得出的正确推断是( ) 23.可知该市 ( )A.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城市化速度快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一般城市人口比重大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人均 GDP高的省 ( 市、区 ) ,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严重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人均 GDP越高的省 ( 市、区 ) ,城乡差别越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18.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 24.可推测该市 ( )A.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B.除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高的省区城市多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C.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人口总量比四川省小25.(2011 ·广东 )1996 ~ 2006 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D.海南省城市化水平比四川省高,其城市用地总量比四川省大长 %,2006 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 .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下图表示“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发展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9~ 20 题。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19.图中表示中国工业化率的曲线是(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

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A.①B.②C.③D.④“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

下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④曲线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26.图中 a、 b、 c 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33.图中甲、乙、丙所示内容排列正确的是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 .全村、村周边、村中心A.甲——地价上涨乙——交通拥挤丙——各类产业迁出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 .村中心、全村、村周边B.甲——交通拥挤乙——地价上涨丙——各类产业迁出27. P— T 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甲——各类产业迁出乙——交通拥挤丙——地价上涨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D.甲——地价上涨乙——各类产业迁出丙——交通拥挤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34.图示现象可能导致当遭遇特大暴雨时,我国城市常内涝严重。

读“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A.市中心人口将大幅增加 B .城市化水平将不断下降28.内涝原因是图中C.城市用地向外扩展,出现卫星城D .中心商务区逐渐向郊区迁移A.①过多 B .②受阻读下图“甲、乙两国劳动力在各行业的百分比C.③过快 D .④增大图”,回答下列问题。

29.城市内涝说明我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35.从劳动力在各行业的构成可推断,甲国A.加快城市土地资源开发A.城市化在加速发展 B .现代化水平较低B.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城乡差别还很大 D .城市化水平已很高C.加强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36.甲、乙两国分别可能是D.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升级A.俄罗斯、巴西B.中国、法国C.新加坡、朝鲜D.日本、韩国读 1990-2010 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人口变化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 %)城镇人口增长(%)2000 年比 1990 年2010 年比 2000 年30.有关 1990-2010 年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下降②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减少③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④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D.③④3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建设用地将逐步演化为农业用地B.劳动力向第一、二产业大量转移C.促进了经济开发和信息广泛交流D.城市中心必将会被工业用地占据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离心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二、综合题1.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 至 t4 的发展过程,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过程被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

(4)该过程可能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建筑面积的扩大减少了生物的多样性;2.读下表,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年份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亿人)(亿人)比重( %)(亿人)(亿人)比重( %)19201940196019802000 20(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 1920~ 2000 年发达国家(用——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 ------ 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折线图。

(2)从你所绘制的折线图和所学地理知识,归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各自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