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题库(阮李全编制)一、单项选择题1.在当今中国,作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A.人治 B.法制C.德治 D.法治2.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3.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4.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5.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A.服务大局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6.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7.以下不属于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的是A.普遍适用性 B.民主监督性C.优先适用性 D.不可违抗性8.在法治思维方式中,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护 B.行政保护C.司法救济 D.立法保护9.在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 B.参与性C.公开性 D.时限性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做主C.自由平等 D.党的领导11.以下关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权力来源于权利 B.权力服务于权利C.权力决定权利 D.权力须受权利的制约12.根据法治思维的内涵,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的A.权利义务问题 B.责权统一问题C.权力制约问题 D.调整对象问题13.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C.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 D.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观念14.按照法治思维的内在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A.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 B.权利义务一致的观念C.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15.以下关于实体与程序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重实体,轻程序 B.轻实体,重程序C.实体与程序两者可有可无 D.实体与程序两者不可偏废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体法的是A.民法 B.行政诉讼法C.刑法 D.行政法17.以下不属于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正确途径的是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C.尝试违法活动 D.参与法律实践18.以下关于法律权威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在众多社会规范中居于主导地位B.不得以政策、道德和习俗等社会规范代替法律C.社会主体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最高权威D.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内在强制力和外在的说服力19.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A.树立个人权威、推行个人崇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C.提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 D.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20.大学生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不正确的是A.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B.制止违法犯罪行为C.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D.加入犯罪集团充当卧底21.指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思想基础、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的是A.法治思维B.法律权威C.法治理念D.法制观念22.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3.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4.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5.法治思维方式的特征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是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改革开放C.人民当家作主D.依法治国27.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8. 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29. 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0. 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A.宪法保障B.立法保障C.行政保障D.司法保障31.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法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体现了法律至上的A.普遍适用性B.优先适用性C.不可违抗性D.违法必究3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A.司法独立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D.严格依法办事33.法治的重要原则和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4.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是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35.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药是A.秉公执法B.一切依靠人民C.程序公正D.执法公开3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决定的A.根本性质B.强制力C.本质属性D.约束力37.依法治国首先是A.依法治权B.依法治民C.提高全民守法意识D.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8.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A.领导批示B.文件规定C.法学理论D.法律规定39.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时确保A.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B.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C.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D.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4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法律中“名为邦本”、“法不阿贵”、“和为贵”和西方法治思想中的“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文化资源。
关于借鉴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特征,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A.本质的同源性B.彻底的人民性C.充分的开放性D.实践基础的相同性4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的渊源之一。
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是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A.第十三次B.第十四次C.第十五次D.第十六次43.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是A.法治思维B.法律权威C.法治理念D.法制观念43.公平正义的起点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4.公平正义的保障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5.公平正义的防线是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46.当代中国的法律属于()的法律A.奴隶制法律B.封建制法律C.资本主义法律D.社会主义法律47.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对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是A.法律的创制B.法律的国家强制力C.法律的强制力D.法律的效力48.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A.一般B.普通C.最高D.较高49.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A.法制B.法治C.法律意识D.法制观念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包括A.鲜明的政治性 B.彻底的人民性C.坚实的理论性 D.系统的科学性E.充分的开放性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包括A.依法治国 B.执政为民C.公平正义 D.服务大局E.党的领导3.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至今仍有进步意义和合理价值的是A.民为邦本 B.礼法并用C.宽严相济 D.权大于法E.尚法公平4.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C.人权保障 D.正当程序E.依法执政5.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A.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B.总量上的等值关系C.内容上的对应关系 D.功能上的互补关系E.主体上的同一关系6.对于执政党和国家机关而言,保障法律至上地位必须做到A.推进依法执政 B.提高立法质量C.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D.提升司法公信力E.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哪些意义ABCA.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B.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C.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D.有利于法治理念的传播E.有利于促进政府法治理论实践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A.全民守法B.科学立法C.违法必究D.严格执法E.公正司法9.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A.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法律主体地位B.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C.文明执法,执法的过程和方式符合法定要求D.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用E.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10.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主要是A.思想领导B.作风领导C.政治领导D.组织领导E.党建领导11.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应认识和把握好哪些关系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C.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D.服务大众与依法治国的关系E.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关系12.我国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有A.宣扬法律的权威B.宣传法律知识C.普及法律知识D.培养公民的法治思维方式E.形成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治国理政实践所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有A.法律B.权利C.法制D.权力E.程序14.权力制约原则的内容有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法律至上E.违法受追究15. 监督国家权利行使的方式有哪些A.党内监督B.民主监督C.法律监督D.舆论监督E.人民监督1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A.刑事保护B.宪法保护C.立法保护D.行政保护E.司法救济17.法治思维方式中正当程序的基本特征有A.中立性B.参与性C.公开性D.时限性E.监督性18.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要把握以下哪些关系A.民主与法治的关系B.权利与权力的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自由与平等的关系E.实体与程序的关系19.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A.权力来源于权利B.权利来源于权力C.权力服务于权利D.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E.权利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20.公民通过哪些政治权利对国家机构及其公务人员行使权力进行监督A.知情权B.选举权C.参与权D.表达权E.监督权21.实体法是规定公民哪些方面的法A.权力B.权利C.义务D.责任E.监督附: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C 5.A 6.D 7.B 8.C 9.B 10.B 11.C 12.A 13.A 14.D 15.D16.B 17.C 18.D 19.B 20.D21.C 22.D 23.A 24. B 25.C26.C 27.A 28.B 29. C 30.D31.C 32.B 33.A 34.C 35.D36.C 37.A 38.D 39.D 40.C41.B 42.C 43.A 44.B 45.C46.D 47.B 48.C 49.B二、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DE 3.ABCE 4.ABCD 5.ABD 6.ABCDE7. ABC 8.ABDE 9.ABC 10.ACD 11.ABCD 12.BCDE 13.ABDE 14.ABDE 15.ABCDE 16.BCDE 17.ABCD 18.ABCDE 19.ACDE 20.ACDE 21.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