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楷书
特点有重点地练习。
(一)点和点的变化 欧体的点结实有力,似方似圆。有些点画作出锋点,以顺势带出下一个 笔画,显得生动多姿。
颜真卿 生平及书法欣赏
颜真卿 (709~785)中唐书法家。字清臣,京兆 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琅琊 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开元(713-741) 年间中举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 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为人刚正 不阿,为权□杨国忠所排斥,出任平原 太守。安禄山叛乱,颜真卿在平原联合 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奋起抵抗,河北一 带十七郡纷纷响应,被推为盟主。后颜 杲卿和侄颜季明被安禄山杀害,颜真卿 怀着悲愤的心情写成著名的《祭侄季明 文稿》。
颜真卿
作品欣赏
他的传世书迹极多,《多宝塔碑》《颜勤礼碑》 《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 《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一 《颜勤礼碑》 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 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 侧上半宋人 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 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 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 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 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
东方朔画赞
《祭侄文稿》
又称《祭侄季明文稿》,颜真卿50岁时书。计25行,共230字。 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 、取义成仁之事。季明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与真卿共同讨伐安禄山叛乱时,他往返于常山、平 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结,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 援笔作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
作品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本帖无款印,纸本 25.5×33.6CM,七十八字,书法笔力 苍劲古茂。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 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现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卜商读书帖》,唐,欧阳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书,纸本,册页,纵25.7cm,横16.5cm,行楷书, 6行53字。 释文: “ 卜商讀書畢,見孔子。孔子問焉,何爲於 書。商曰,書之論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離離如 參辰之錯行,商所受于 子者,志之於心,弗敢忘也”(
欧阳询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
九成宫醴泉铭》 楷书 原碑石在陕西麟游九成宫。 《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 元632年)。碑高2.7米,厚0.27 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 全碑共二十四行,每行四十九字。 今 石尚存,但剜凿过多,已非原貌。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和 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陕西省麟游县在西安西北160公里处,隋朝在这里修 建了避暑离宫仁寿宫,唐朝改建为九成宫。当 时长安城水源困 乏,宫中用水全靠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 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 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 水跟美酒一样香甜。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 于石上。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宏伟,唐太宗功业的伟大,醴泉发现的经过,以及它象征祥瑞的 意义。特别的是, 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至今犹有借鉴 价值。“黄屋非贵, 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 《九成宫醴泉铭》充分体现了欧阳询的书法结构严谨、圆润中见秀劲的特点,此碑书法,高华庄重, 法度森严,笔画似方似圆,结构布置精严,上承下覆,左揖右让,局部险劲而整体端庄,无一处紊乱, 无一笔松塌。用笔方整,紧凑,平稳而险绝。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 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九成宫醴 泉铭》用笔慎重、严谨,没有过分的表现,被视为“楷书法的极则”,也就是说是楷书研究的出发点、 终点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 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卜商读书帖
《虞恭公温彦博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唐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本,黑墨精拓,剪裱 装册,23页,每页纵18.3cm,横9.2cm
。
《九成宫醴泉铭》临习指导(1)
基本笔画笔法分析 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其它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 基本笔画演变而来。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初学者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才有可能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 这里总结了《九成宫醴泉铭》的基本笔画及其衍生出的一些笔画的笔法,初学都可以根据自身的
中国四大楷书
主讲:黎明瑜
中国四大楷书及书家
一
欧体 欧阳询(557----641)
二
三 四
颜体 颜真卿(709----785年)
柳体 柳公权 (778年-865年) 赵体 赵孟頫(1254—1322)
欧阳询 生平及书法欣赏
一 生平介绍 欧阳询(557~441),字信本,唐朝时 期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 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土,封渤海县男。 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 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 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 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 “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史书 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 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 尤精三史。”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 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