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强电)审图要点2.3.1 总纲2.3.1.1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中的探测器和模块的数量是否合理。
2.3.1.2 综合布线系统的规模特别是信息点的数量是否合理。
2.3.1.3 电井数量和位置是否合理。
2.3.2 设备材料选择2.3.2.1 设备选型,有无淘汰产品;订货是否容易。
2.3.2.2 管径、管材选用是否统一;有无相互矛盾现象(如系统图、平面图等)。
2.3.2.3 电缆、电线规格型号是否统一;有无相互矛盾现象(如系统图、平面图等)。
2.3.2.4 设备表中的空气开关,铁壳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指示灯,按钮,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统一;与原理图是否一致。
2.3.2.5 柜,箱、盒等规格型号,外形尺寸是否齐全;选用是否统一。
2.3.2.6 所有电气材料的规格型号是否齐全;标注是否清楚。
2.3.2.7 灯具选用是否统一;规格品种应尽可能减少。
2.3.2.8 照明开关,插座的规格型号是否统一。
2.3.3 电气设备安装2.3.3.1 箱、盒的明装、暗装是否得当;是否统一。
2.3.3.2 明线,暗线是否得当;是否统一。
2.3.3.3 安装高度是否合适和统一。
2.3.3.4 线路敷设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3.3.5 管线通过沉降缝,伸缩缝等位置的做法是否有所交待,做法是否得当。
2.3.3.6 线路通过梁板外墙等做法是否交待清楚;是否得当。
2.3.3.7 设备进线口的位置及标高是否正确;交待是否清楚。
2.4 供电设计2.4.1 高压系统图2.4.1.1 高压一次接线图是否合理;是否已征得供电局的同意。
2.4.1.2 有无计量专用柜。
2.4.1.3 选用标准图是否正确。
2.4.1.4 继电保护方式是否合理;整定计算和选择性是否正确。
2.4.1.5 进线、出线、联络、电压互感器、及计量等回路之联接是否正确。
2.4.1.6 二次接线图是否正确,端子接线图是否齐全、进线、联络等有无安全闭锁装置。
2.4.1.7 高压电缆规格型号是否正确;是否考虑了热稳定问题,有无计算。
2.4.1.8 高压母线的规格型号选择是否正确;高压电器的选择与开关柜是否符合。
2.4.1.9 仪表配备是否齐全,电流表、电流互感器等规格型号是否正确。
2.4.1.10 电压互感器,断路器等规格型号与高压开关柜的成套性是否符合。
2.4.2 低压系统图2.4.2.1 主开关及配出回路开关断流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
2.4.2.2 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是否合适,与电流表、电度表是否配合。
2.4.2.3 低压母线安装是否合理,进入开关柜有无问题。
2.4.2.4 变压器容量计算是否正确,电容补偿是否适当。
2.4.2.5 配出回路是否都有计算,导线规格型号有无错误。
2.4.2.7 保护开关的选择与导线的配合是否正确,上下级之间选择性如何。
2.4.2.8 保护和计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及供电部门的规定。
2.4.3 事故电源系统图2.4.3.1 发电机是否自动起动及自动切换。
2.4.3.2 发电机室的布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4.3.3 发电机室有无通风排烟设备,油箱的安装如何处理,是否满足要求;贮油量是否符合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油库如何解决。
2.4.3.4 变电所消防报警以及灭火如何解决,有无气体灭火设施,是否满足规范要求,2.4.3.5 地下室发电机的排烟如何解决,能否满足排烟、排风的要求。
2.4.3.6 发电机的噪声,隔振如何解决,是否采取了措施。
2.4.4 设备选型2.4.4.1 变压器的容量、台数是否合理,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
2.4.4.2 变电所的位置是否合理,是否是负荷中心便于维护管理及安装,是否需要干式变压器,是否满足消防要求。
2.4.4.3 高压断路器,低压空气开关等断流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2.4.4.4 高低压开关柜的选型是否合理。
2.4.4.5 静电电容器的容量是否满足要求,有无计算,补偿后功率因数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4.5 设备布置图2.4.5.1 设备布置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具体尺寸是否有误。
2.4.5.2安装高度是否合适,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4.5.3 变压器、开关柜等大型设备的安装做法是否合理,是否便于安装,利于维修。
2.4.5.4 地沟做法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4.5.5 变电所进出线路如何安装。
2.4.5.6 地沟与高压柜,低压柜的尺寸是否相符合。
2.4.5.7 低压母线的安装是否合理,规格型号是否注明。
2.4.5.8 静电电容器的安装是否合理,通风散热如何解决。
2.4.5.9 变电所是否设有通风换气或空调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2.4.5.10 变电所的面积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有无值班、休息室、厕所及上下水设备。
2.5 电力设计2.5.1 总则2.5.1.1 供配电方式是否合理,保证不出现故障,提高供电稳定性、安全性。
2.5.1.2 住宅项目中变压器之间应尽量采用环网式供电,楼宇单元之间采取Π(派)接箱实现树干式连接。
2.5.1.3 合理确定低压柜的出线回路——在非重要的相同性质(用途)和相邻区域的小功率负荷尽量采用树干式供电。
2.5.1.4 需要系数、同时系数以及功率因数选择是否合理。
2.5.2 电力系统图2.5.2.1 电力系统的保护是否正确,导线规格是否配合。
2.5.2.2 每一支路,每一段线(即由配电箱至配电箱一段)其导线规格及管径是否均已标注清楚。
2.5.2.3 大干线小开关及干线并接问题如何解决。
2.5.2.4 配电箱支路的开关,熔断器等规格容量是否均已标注清楚。
2.5.2.5 配电箱支路出线开关容量是否已标注清楚。
2.5.2.6 回路编号,管线规格是否已注明。
2.5.2.7 导线与管径配合是否正确。
2.5.3 控制原理图2.5.3.1 控制原理图能否满足工艺要求,或使用要求,操作是否方便,自动控制是否可靠。
2.5.3.2 控制电源,控制元件,控制仪表,是否合理可靠、接点数量及容量是否满足要求。
2.5.3.3 材料表是否齐全,规格型号是否确切。
2.5.3.4 控制箱选型是否合适,电器布置尺寸是否合适,箱体厚度与箱内设备是否适应。
2.5.3.5 有无工艺流程或控制要求图,或控制说明。
2.5.3.6 非标控制箱,配电箱,切换箱等加工图是否齐全,盘面布置是否合理,端子接线是否有误,加工说明是否详细。
2.5.4 电力平面图2.5.4.1 电源引入的方向,位置是否合适,图上有无注明。
2.5.4.2 配电箱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便于维修和操作。
2.5.4.3 电力配电系统是否考虑了生产工艺,防火分区等。
2.5.4.4 管线穿越楼板、墙及暗装配电箱等是否留洞,穿外墙时的防水是否解决。
2.5.4.5 控制线路在平面图里是否已有表示、管线规格有无遗漏现象。
2.5.4.6 配电箱的型号、容量、编号、代号及安装高度等是否均已注明。
2.5.4.7 用电设备的编号、容量及安装高度是否均已注明。
2.5.4.8单相负荷的三相分配是否平衡。
2.5.4.9 要不要降压起动,是否影响其他设备的运行。
2.6 照明设计2.6.1 照明平面图2.6.1.1 电源方向、位置是否合理,相数是否得当,图上是否已注明。
2.6.1.2 是否设有进线总开关,回路编号及导线规格是否均已注明。
2.6.1.3 架空进线高度是否能满足规范要求,电力、照明是否分开装表。
2.6.1.4 配电箱的位置是否合适,明装暗装是否得当,留调位置及大小是否已经提出要求。
2.6.1.5 各相负荷是否平衡,单路容量是否合适,每支路灯头数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6.1.6 支路长度是否合适,电压降能否满足规范要求,有无计算。
2.6.1.7 导线根数是否有误,导线根数与管径配合是否合理。
2.6.1.8 管线的敷设方式是否合理,明配线及暗配线与结构形式是否相符。
2.6.1.9 事故照明是否满足要求,电源如何解决,灯头线、开关线是否有遗漏现象。
2.6.1.10 局部照明的安装高度,使用电压,导线截面等是否合理。
2.6.1.11 灯具的规格型号,安装方式,安装高度及灯泡数量是否标注清楚。
2.6.1.12 非标灯具的安装详图是否齐全,有装修要求的灯具是否已有注明。
2.6.1.13 照度选择是否合适,有无计算,是否满足要求。
2.6.2 照明系统图2.6.2.1 配电箱的型号、编号、代号、容量是否标注清楚。
2.6.2.2 配电箱进线电缆的编号、代号、截面、管径,是否已标注清楚。
2.6.2.3 由配电箱至配电箱各段电缆或导线规格、管径是否已注明。
2.6.2.4 配电箱分支回路的开关(或溶断器)导线管径是否已标注清楚。
2.6.2.5 大截面电缆与DE6型开关的接线如何解决。
2.6.2.6 各级开关保护的选择性如何,是否满足要求。
2.6.3 事故照明2.6.3.1 事故照明电源是否可靠,自动切换装置是否在末端。
2.6.3.2 走廊及疏散口是否设有疏散指示标志灯。
2.6.3.3 疏散灯的位置距离以及安装高度是否合适。
2.6.3.4 内装电池型灯具其照度是否满足要求。
2.6.4 照明控制2.6.4.1 照明开关的位置是否恰当,开灯、关灯是否方便。
2.6.4.2 走廊、楼梯是否是双控开关,控制线根数是否有误。
2.6.4.3 灯具的控制是分散还是集中控制,是否合理。
2.6.4.4 有无调光和变光要求,控制原理图是否合理。
2.7 防雷及接地2.7.1 设计说明2.7.1.1 防雷等级划分是否正确,图纸有无说明。
2.7.1.2 接地电阻要求值是多少,有无说明。
2.7.1.3 材料防腐,镀锌是否有所要求,有无说明。
2.7.1.4 导体(包括钢筋)连接是否采用焊接,有无说明。
2.7.2 接闪器2.7.2.1 避雷带的材料,如为圆钢或扁钢规格是否合适。
2.7.2.2 避雷针的高度和支承安装是否可靠。
2.7.2.3 避雷带在女儿墙、檐口、屋脊上的安装是否可靠。
2.7.2.4 避雷带跨越沉降缝,伸缩缝等做法是否得当。
2.7.2.5 利用钢屋架及铁皮屋等做接闪器是否可靠。
2.7.2.6 高出屋面的金属部份,如通风帽、旗杆、天线杆、灯杆、水箱、冷却塔是否与防雷装置做了可靠联接。
2.7.2.7 与节日彩灯并行时,避雷带的高度是否高于节日彩灯。
2.7.3 引下线2.7.3.1 引下线的根数和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2.7.3.2 利用柱子纵向主钢筋做引下线时,钢筋的连接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焊接长度是否有要求。
2.7.3.3 明敷引下线与其他并行金属管道如落水管,透气管等是否做了可靠连接。
2.7.3.4 明装引下线根部是否做了穿管保护。
2.7.3.5 明装或暗装引下线是否做了断线卡子,是否影响建筑外观。
2.7.3.6 利用柱子钢筋做引下线是否做了测试卡子,位置数量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