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科学课堂中具有五大作用。

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二是直观展示科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是活现教材内容;四是变静为动;五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科学课;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科学课是一门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相对而言比其它学科较为抽象。

如果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辅助教学,通过演示实验等传统手段配以多媒体的图文、动画以及实验录像、电影片断等素材,产生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效果,有利于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动机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生动、巧妙的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关心天气》一课时,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近段时间道真天气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利弊。

再借助多
媒体技术,播放有关天气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天气变化情况,体验天气变化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感受。

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测量水的温度》一课时,先让学生认识温度计,再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红色液柱上升下降的过程,并直观演示零上及零下温度的读写法。

这样教学充分发挥多媒本的长处,创造出声像结合的情境,带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同时使课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直观展示科学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科学教材中,有些教学内容是说明性的图表或较少的文字说明,鉴于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差,单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很难理解。

而多媒体能综合文字、声音、图像三种媒体的长处进行优化组合,它有声有色、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图文声像并茂,超越时空限制,交互性好,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补充文字材料和实验操作无法传递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蚕变了新模样》一课时,课文对蚕的变化过程及养蚕抽取蚕丝织丝绸时无更多的文字说明,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可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蚕的变化过程及吐丝过程、编织丝绸方法的演示等,直观的感性材料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认识到了蚕丝的利用价值,获得了比较抽象的概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天平的使用》一课
时,把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演示实验,通过平台实物投影清晰展示给学生,克服了过去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只有前面几排才能观察到的现象。

这种教法,教师无需更多的言语就能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掌握重点,有效地突破难点。

三、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讲,就是在同样多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忙于完成课程内容,繁讲少练,把时间花在了板书、提问上,常常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实践中,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板书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更利于教师精讲多练,优化教学过程。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第三单元《日食和月食》一课时,由于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而借助多媒体展示月食和日食的形成过程,可以克服学生的空间障碍,加深印象,增强理解。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兴趣来选择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

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活现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尽管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学
生熟悉的画面,但对刚接触科学或者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学生来说,直接从课本的画面上“看懂”科学知识,似乎不太现实,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而借助多媒体将教材上的内容活现在学生面前,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知识点,对不同的图形进行编辑,适当增加音视频、动画等,制作成一个个形象、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灵活方便。

同时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科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
课本上的画面尽管形象得体,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它毕竟是静态的,它不可能再现事物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电磁铁》一课时仅凭课本上的几幅图,趣味性不强,我们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态的事物更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于是我在备课时,将通电后的“电磁铁”能吸铁,断电后的“电磁铁”不吸铁这一现象制成课件,让学生亲眼感受生活中垃圾废铁被“电磁铁”一堆堆的装车搬走这一现象,非常生动,也很有趣。

这样将静态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弥补了传统教法中仅有的挂图和板书的不足。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科学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就一
定能显示它的独到优越性,使之更好地成为辅助教学的帮手,使科学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3—6年级科学教师教学用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