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饰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
范》编制说明
一、前言
根据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下达的《关于组织编制第4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通知》(质检监函[2015]82号)的要求,由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负责《仿真饰品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的编写。
规范编制组在总结了有关仿真饰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地方监督抽查、风险监测工作经验,并借鉴其他兄弟单位在相关领域进行的监督抽查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本规范的编制工作。
二、制定原则及依据
遵循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突出重点监督的思路。
仿真饰品的相关术语与定义主要参考SN/T 3300-2012《儿童仿真饰品判定指南》进行。
仿真饰品的种类分为耳饰、项饰、手饰、足饰、发饰、服饰、其它等。
企业产品生产规模《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按销售额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检验项目突出安全、健康性,确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中要求的项
目,包括镍释放量、铅、砷、镉、汞、铬(六价)、有害元素溶出量等。
检验依据采用最新的相关产品标准进行。
强制性国家标准GB 28480 《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作为判定依据;GB/T 19719《首饰镍释放量的测定光谱法》、GB/T 28485《镀层饰品镍释放量的测定磨损和腐蚀模拟法》作为“镍释放量”项目检测依据;GB/T 28021《饰品有害元素的测定光谱法》作为铅、砷、镉、汞、有害元素溶出量项目的检测依据;GB/T 28019《饰品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为“六价铬”项目的检测依据。
抽样方法依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第133号令)第三章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编制。
抽查样品数量为4件,其中检验样品数量2件、备样样品数量2件。
当抽查样品的金属部件总重量不足8g时,需多抽取样品至金属部件总质量达到8g,以满足实际检测样品数量的要求。
对于儿童仿真饰品,为了减少样品数量,1件样品用于镍释放量测试,另1件样品在测试完“有害元素溶出量”后再进行有害元素总量测试。
判定原则:区分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性质,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及不合格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
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合格;检验项目中任一项或一项以上不合格,判定为被抽查产品不合格。
当产品存在A类项目不合格时,属于严重不合格。
三、编制过程
编制过程按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管理规定》(质检监函[2014]71号)要求进行。
具体编制过程如下:
(1) 2015年11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
督司下达编制任务;
(2)形成规范编制组。
编制组按照《产品质量监督
抽查实施规范编写指南》编制规范草案,经认真研讨、修改后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
(3)广泛征求意见。
主编单位通过在本单位网上向
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有针对性地向行业有关质检
机构、相关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生产企业等单位
发送电子邮件,进行征求意见。
(4)收集征求意见,编制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5)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
(6)整理相关材料,报送国家质检总局评审。
《仿真饰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编制组
201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