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的构造

根的构造

根的构造
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⑴能够表述根尖外形及根毛特点。

⑵准确描述根尖各部分构造及其功能,明确相邻各部分之间的联络。

能力目的
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构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组织的动作技能到达熟练水平。

情感目的
通过学习根尖各部分构造的联络以及各部分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与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领会到生物体是统一整体并处于开展变化之中。

教学建议
一、知识体系图解
二、教材分析
⑴"根尖各部分构造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知识。

众所周知,植物体的根是由根尖发育而成的。

根尖为什么能够发育成根,这与其构造
严密相关。

而根尖的构造特点又决定了根尖的功能。

根尖的功能又决定着整株植物的生与死。

所以,只有掌握了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和功能,才能更好地了解根和根的功能,为后续知识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识别根尖各部分细胞构造特点及其相应的功能"是本节的难点知识。

教材中的插图或挂图都是根的构造模式图,而显微镜下观察的根尖细胞构造,大多是不规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根尖细胞构造时,把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认清显微镜下根尖各部分的构造特点。

避免学生对细胞构造的认识趋于模式化。

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敏性。

⑶在根尖的各部分构造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一个问习题,就是学生容易把根尖的四个部分看成是界限清楚的,而不是互相连续的。

这就应该在最后研究根尖的开展变化的时候,指出根尖的四部分是互相连续的,各部分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各部分是依次向前开展变化的。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是由分生区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使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又形成了根尖是开展变化的动态观点。

三、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让学生了解根尖的构造及功能。

课前利用小麦或其他植物,使其萌生并长出数条幼根。

在课上先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根尖,教师要指出从根的尖端到长有绒毛的一段根就是根尖,同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根尖以上的部位,弄清根尖在一
条幼根上所占比例的大小。

帮助学生从根尖的外形上区分各部分的形态、色泽等特点,如:根尖尖端处稍带黄色的帽状构造是根冠;根冠内部一团稍稍发暗的部位是分生区;分生区以上白色、外表光滑的部位是伸长区;伸长区以上长有根毛的部位是成熟区。

在成熟区的上端,还可以看到已经枯萎的根毛。

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构造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观察,并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帮助学生掌握根尖各部分细胞的构造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各部分的功能。

在进行显微观察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两点:(1)学会边观察边移动载玻片的技能;(2)正确认识永久切片的颜色。

学生在观察经染色的永久切片时,教师要告诉学生永久切片一般都要进行复杂的染色过程,使不同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内的不同构造呈现不同的颜色,避免学生产生"植物器官组织就长成五颜六色"等误解。

在本节中,不仅要了解根尖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还应该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生长、发育与根生长的关系。

但是根尖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动态的开展中,植物的根也就形成了。

这一变化过程,假如单靠教师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可用教具制作根尖生长活动图片或利用多媒体制作根尖生长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动态的变化。

在研究过根尖的四个部分以后,还要研究成熟区以上直到茎的基部的构造,在这里出现了“导”这一名词。

学生初次接触到导管这一名词,不太容易透彻理解,教师可以用一根玻璃管来表示导管,管内
贴上螺旋排列的有色纸条来表示导管内壁的加厚花纹,这样可以形象地表示出导管的构造特点和这种构造是有利于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

教学教案方案
重点: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和主要功能。

难点:根尖的开展变化规律
手段:学生观察、分析与讲解相结合
设计思想:
本节的内容相对来讲,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照课本内容自学根尖的各部分构造及功能。

而对于根生长的现象,则需要通过图像等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发问:"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答复后小结,并引入新课:
根有固着植物于土壤中,并且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

根为什么能够从土壤中吸收这些营养物质呢?这应与根的构造有关。

那么,根的构造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习题。

二、讲授新课:
(一)根尖的构造:
⑴组织学生完成根毛和根尖的构造的观察。

(1)肉眼观察植物的幼根,讲解根尖的定义,及根尖占根的比例。

(2)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的颜色及形态,以及根尖可分为几部分。

(从外形特征上看,一般可确定出根冠、成熟区、以及二者之间的部分。

但可以不给出详细名称,只要求学生能说出形态特征即可。

)(3)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永久纵切片,并对照课本58⑸9页内容学习根尖各部分的细胞构造特征及功能。

(4)指导学生列表总结归纳。

(5)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成熟区的构造特点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大量的根毛使植物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因此成熟区是根尖各部分构造中最主要的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6)利用录像或动画课件展示根尖动态的生长变化,指导学生认识根的生长过程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二)成熟区及其上部的构造:
⑴继续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幼根,指导学生观察根尖以上的部分。

⑵讲解:
成熟区以上的部分,根毛脱落,失去吸收能力。

其中部一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步消失,上下细胞失去细胞壁形成中空的导管。

⑶通过显微投影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导管。

(讲解导管是由死细胞构成,与茎和叶中的导管相连)
三、反应:
发问:"当把花卉移栽时,应该注意什么问习题?"
(保护根尖)
板书设计:
第二节根的构造
一、根尖的构造:
二、成熟区及其上部的构造:
⑴根毛消失
⑵内部有导管
探究活动
探究洋葱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
目的要求:
⑴学会制作洋葱根尖的临时装片。

⑵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细胞形态特点。

⑶练习使用显微镜。

材料用具:
洋葱、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吸水纸、稀碘液、清水
方法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

瓶内装满清水,让洋葱底部接触到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注意经常换水,待根长到1厘米至5厘米长时,剪下生长强健的根制作装片进行观察。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切取2⑶毫米的根尖一段(不带根毛),带有根毛的根尖一段(1⑵毫米),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10⑴5分钟,经过解离的根尖中,细胞容易互相分散开来。

②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把两段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分钟。

③制片:取两个载玻片,在两个载玻片上各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把两段洋葱根尖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各盖上一块盖玻片,用手指轻轻压盖玻片,使根尖中的细胞分散开。

将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3)观察:两块临时装片制作好以后,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根据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形态特点,在不带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特点,在带有根毛的装片中观察成熟区细胞的特点。

(4)绘图:在显微镜下,选取有代表性的根尖各部分细胞,绘制细胞图(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各绘出细胞2⑶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