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

根治痔疮的中药药方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

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

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

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如果膨胀的静脉位于更下方,几乎是在肛管口上,这种曲张的静脉就叫外痔。

外痔有时会脱出或突现于肛管口外。

但这种情形只有在排便时才会发生,排便后它又会缩回原来的位置。

无论内痔还是外痔,都可能发生血栓。

在发生血栓时,痔中的血液凝结成块,从而引起疼痛。

下面5则中药偏方卓有成效,不妨试试!中药方剂(一)【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0克,丹皮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

【用法】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搪瓷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出处】邹桃生方。

中药方剂(二)【辨证】湿热内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肛门。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化湿通路,软坚散结,收涩固脱,止血定痛。

【方名】消痔汤。

【组成】乌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参15克,射干10克,炮山甲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凌朝光方。

中药方剂(三)【辨证】中焦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润肠止血。

【方名】甘旱蜜汤。

【组成】苋菜30克,生甘草10克,旱莲草30克,蜂蜜10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蜜糖10毫升。

1-2次煎液内服,第3次煎液外用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方。

中药方剂(四)【辨证】血热毒火内盛,瘀血浊气下注。

【治法】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止痛,逐淤消痔。

【方名】槐花消痔汤。

【组成】槐花15克,槐角15克,生地12克,黄连10克,银花12克,黄柏10克,滑石15克,当归12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6克,黄芩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蒲孝生方。

中药方剂(五)【辨证】中焦湿热,下注挟寒湿。

【治法】清肠利湿,止血。

【方名】加味槐榆合剂。

【组成】槐花10克,地榆10克,仙鹤草15克,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菜苋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出处】黄洪坤-------------------------------------------------------------------------治疗痔疮中药偏方秘方揭露各种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肠风酒痢等)。

用贯众去掉皮毛,焙干,研细。

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

或加醋、糊和药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米汤送下。

或将药烧存性,研细,加麝香少许。

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1、痔疮下血。

用猬皮、穿山甲等分,烧存性,加肉豆蔻一半,每服一钱,空心服,热米汤送下。

2、治痔疮下血。

用杏仁(去皮类及双仁者)加水三升,研磨,滤汁,煎至五成,同米煮粥吃。

3、痔漏下血。

用黄蘖皮(刮净)一斤,分作四份:三份分别用酒、醋、童便各浸七天,洗、晒后焙干;另一份生炒成黑色。

四份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久服可以除根。

此方名“ 蘖皮丸”。

4、肠痔下血。

用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二钱半,一起在锅内炒黑存性,研细。

每服二钱,粟米汤送下。

甚效。

5、五痔下血。

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6、肠痔下血。

用小豆三升、苦酒五升,煮熟晒干,再浸至酒尽乃止,然后研豆为末。

每服一钱,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

7、肠痔下血。

用鳢鱼切成细片,拌蒜泥吃睛。

忌食冷、毒物。

--------------------------------------------------------------------痔治疗--转载自广和堂痔疮100%治愈的简易秘方适应症:内痔、混合痔。

处方:硫黄(医用级)94克、红枣12枚。

用法:将硫黄放入砂锅内,加热溶化,放入红枣,待硫黄化尽,红枣成炭时,取下研成细末,分作12份,每晨饭前服1份,服用12天为一疗程。

1-2年患者服一疗程,3-5年患者服2剂(2疗程),6年以上服3-4疗程。

疗效:治愈率几近100%-----------------------------------------------------------------白芷汤一出,痔疮尽消无形-----本文由矫正发表我献上祖传一方,比上面两方都好,且用着更方便。

焦地榆二两,槐角一两,五倍子一两。

乌血两个,冰片稍许。

先将前三味研末,杀乌龟取血淋到药上,晒干。

上药便成为块状。

再研末。

小包包好,用时加少量冰片,用凉开水调糊状。

睡前敷肛上包好。

第二天取去。

本来想保守不讲,看大家吵得火热,还是讲出来吧。

痔疮,中医认为是由于湿热而成,虽有内、外痔之别,理则一也。

用白芷等活血化瘀之药外洗,内外痔同治,痔消无形。

方用:白芷川芎青黛红花。

白芷,味辛,可外治各疮痈痔漏,消毒生肌;川芎,味辛,功专补血。

凡吐血、衄血、溺血、便血、崩血,俱能治之。

青黛,味苦,气寒。

能消赤肿疔毒。

红花,活血。

以上诸药各等份(各20克可也)煎水坐浴外洗,内外痔均可治,屡用屡效。

治痔“内外全息法”痔疮是常见病,患之者甚苦。

鉴于此,此前本人思虑再三将祖传治痔外用秘方“白芷汤”表出,反应热烈,益者甚众。

今将成套祖传之学,内外治痔法表出,期与大家共同探讨(有外治法,有内治法,故谓之“全息”)。

此一家之言,有与今之治异者。

若有不尽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外治用“白芷汤”。

“白芷汤”全方不足十味中药,其中表出的白芷、川芎、青黛、红花这四味药是基本方。

祖曰:痔之初发者,一用而痛即减,三剂而痔核亦大消也。

基本方已能为患者减大半痛苦也(本人亦在民间中医网发此贴,用者反馈良好)。

方中白芷、川芎、青黛、红花用来外洗治痔,除白芷、红花外,余味似难理解。

特别是川芎,其味辛温,多用作疗头风诸症。

而此处用作外治痔疮,何也?不知痔居大肠之末,川芎乃上升之药,其性动,将药力尽引入内外痔核中,又具活血之功,故甚得当也。

至于青黛,此物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而外用更能收敛生肌,治痔之肿胀实神。

肿一消,出血之口随闭,下血不觉已无形。

二、内治用“破甲散”。

祖曰:痔居大肠之末,药甚难直达也。

内服药,先经脾胃小肠诸脏腑,药力有所分散。

则解热除湿之剂,何能直达病患处乎?惟须选药引之下行,则力专。

内服治法,当留意此。

而引药,舍穿山甲,正无多也。

此物不特下行大肠,且能止血也,一举两得。

有此味,则薏仁茯苓(此二味亦必用药)诸味尽发药效,大肠之湿热何能不祛,痔何能不速消乎!上外洗内消之治痔思路用药,未知能博高明一笑否?吾见无论痔与肛裂,皆能克之。

(有网友言,何不全公开之,造福人且又积德。

吾何不想也。

而基本方已使人受益不小。

惟现今知识产权保护日益重要,且方亦来之不易,故有偿的公开还是必要的,情非得已也。

择有缘者授之,亦不阻吾道之广于天下也。

)我用芒硝明矾硼砂黄柏白芷五倍子蒲公英冰片,做成粗散,每包120克,来了痔疮患者,每人5包,冲开水先熏后坐浴,一般当晚见效。

五倍子15克.白芷10克.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醋及水等份,调成面团状.临睡前敷在肚脐上,外用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敷3-5天,本人建议最好赋用一星期.专门治疗男性早泻,此方的特点是不用任何激素.纯中药,而且还是外用见效快疗效持久---------------------------------------------------****痔=脱肛----------------------本文由风云发表痔疮:臭梧桐叶,煎汤洗患处,数次即愈。

(黄氏医抄)痔疮:米醋,兑水频洗患处,可治愈。

痔疮:鲜枸杞根,煎汤熏洗,可获神效。

痔疮:青鱼胆汁,涂患处特效。

痔疮:槐树枝,煎汤频洗,疗效颇佳。

痔疮:马钱子,磨浓汁,涂患处日1-3次。

(千家方)痔疮:无花果叶60克,水煎熏洗。

(偏方大全)外痔:地榆,煎水,熏洗即愈。

(验方秘方偏方大全)外痔:猪苦胆3-5个,煮烂,凉后涂患处。

(验方秘方偏方大全)外痔:皮硝,火纸放罐内烧熏较痛,但一次可去病根,(验方秘方偏方大全)外痔:槐花,煎汤熏洗,并服之极效。

(本草纲目)鸡冠痔:黄连研末敷之,加赤小豆更尤。

(斗门方)痔疮疼痛不止:蜗牛,捣烂敷患处,止痛效果神奇。

痔疮疼痛不止:芦荟,捣汁敷患处,日一次止痛。

痔疮不愈:蒜杆,焙干研末,涂患处治愈。

痔疮不愈:丝瓜藤根,煎汤洗,煅黑研末,饭煎服7-10克有特效。

痔疮肿痛:木别子,醋研抹患处,肿消痛止。

(偏方大全)痔瘘:冬花,嚼烂敷1-2次即愈。

(集验方)痔瘘:鲫鱼一条,去肠,入白矾令满,瓦上烧末,鸡翎扫药末敷之效。

(圣济总录)痔瘘:冬花,细嚼敷患处,2-3次治愈。

痔瘘:稻田蚱蜢,去翅,炒干研末,凡士林调敷患处,5-6次治愈。

痔瘘痔疮:南瓜,煎汤频洗患处,烧灰敷患处,有特效。

瘘管久不收口:臭牡丹叶,矮桐子,晒干研细末,皮纸作捻条润湿粘药,插入管。

(外科十三方考)气虚肠腑下陷脱肛:草果10枚,去壳碾碎,敷百会穴,胶布固定,肛门回缩后即取下。

(中医治方集萃)湿热蕴积肠腑脱肛:黄连,炒研细末,冷开水调敷肛门,日4-5次。

(中医治方集萃)湿热蕴积肠腑脱肛:鱼腥草50克,捣烂如泥,先用朴硝水洗净肛门,将药贴臀下坐稳,每次30-40分钟,日2-3次。

(中医治方集萃)气虚肠腑下陷脱肛:生南星30克,捣碎研细末,敷百会穴,待肛门收缩后洗去。

(中医治方集)脱肛奇方:蝉退为末,菜油调涂肛门立效。

***脱肛:蓖麻子,捣羔药,贴头顶心,即不下脱。

虚性脱肛:蛇床子30克,炒研末,外敷肛上,日1-2次。

(中医治方集萃)脱肛:蜗牛30克,烧灰,猪脂和敷立缩。

(圣惠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