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 链路传输工程

第2章 链路传输工程


2013/8/14
20
卫星通信导论
大气吸收附加损耗与频率的关系
21
2013/8/14
卫星通信导论
链路附加损耗
2、雨衰
在雨天或有雾的气象条件下,雨滴和雾对于较高频率 (10GHz以上)的电波会产生散射和吸收作用,从而引入 较大的附加损耗,称为雨衰。 仰角为θ的传播路径上的降雨衰减量为: LR=γR· (θ) lR γR是降雨衰减系数,定义为由雨滴引起的单位长度上的衰 减,单位dB/km;lR(θ)是降雨地区的等效路径长度,定 义为当仰角为θ时传播路径上产生的总降雨衰减(dB)与对 应于地球站所在地降雨强度的降雨衰减系数比(dB/km), 单位为km。
空间传播损耗。
Lf 4 d
2
4 df c
2
(2-5)
d为传播距离,为工作波长,C为光速,f为工作频率。 Lf通常用分
贝表示,当d用km、f用GHz表示时,又可以表示为
L f 92.44 20lg d 20lg f (dB)
2013/8/14
2013/8/14
6
卫星通信导论
天线增益的计算公式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增益可以按下式进行计算:
G 4 A

2

4

2
Ae
(2-3)
G
4 A
2
4 f 2 A 2 C
(2-3)式中,A是天线口面的有效面积(m2),是工作波 长(m),为天线效率,Ae为接收天线有效面积。 其中=c/f,c为光速,取值为3*108(m/s)。
2
(2-11)
其中 ac t 和 as t 为相互正交的高斯过程,而参数K称为 莱斯因子,它是直射分量的功率与其他多径分量功率之和的 比值。
r(t)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r 2 Z 2 rZ f r (r ) 2 exp I0 2 2 2 r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是无线电波最基本、最简单的传 播方式。自由空间是一个理想化的概念,为人们研究 电波传播提供了一个简化的计算环境。
2013/8/14
9
卫星通信导论
图2-1 以确定的天线面积在不同距离上接收辐射能量
Pt Pr ' 4 d 2
2013/8/14
(2-1)
10
卫星通信导论
15
卫星通信导论
功率密度的计算公式
功率密度(功率通量密度)是指发射功率经过空间传播到 达接收点后,在单位面积内的功率。可以表示为(2-1) 式。
Gt Pt P (W/m2 ) 4 d 2
'' r
(2-1)
(2-1)式中,PT为天线的发射功率(W),GT为发射天线 的增益,d为自由空间传播距离。
2013/8/14 17
卫星通信导论
接收信号功率的计算公式
若接收信号的有效接收面积为A· ,则接收到的功率为:
GT P T PR P A A 2 4 d
'' r
若用接收天线增益(式2-3)来表示,上式可以改写为:
GR 4 A

2

4

2
Ae
(2-3)
2
P GT P GR R T 4 d
2013/8/14 31
卫星通信导论
Rician概率密度函数
• 由建筑物、树木或其它反射物造成的反射波形成的多径信号, 与直射波信号合成,其信号包络r(t)服从Rician分布,相位服 从[0,2]的均匀分布,r(t)可以表示为:
r t ac t K as2 t
是电压的标准差, 2是平均多径功率,I0()是第一类零阶修 正贝塞尔函数。Z为直射波分量。定义Rice因子K为直射波功率与 平均多径功率的比值,K值反映了多径散射对信号分布的影响。
2013/8/14 32
卫星通信导论
当信号的直射波分量被树木、输电线或高的地面障碍物所遮 蔽时,接收信号的强度r1(t)服从对数高斯条件下的Rician分布, 相位服从[0,2]的均匀分布,r1(t)可以表示为
2013/8/14
(2-4)
18
卫星通信导论
链路附加损耗
大气吸收损耗 雨衰 大气折射的影响 电离层闪烁和多径
2013/8/14
19
卫星通信导论
链路附加损耗
1. 大气吸收损耗
在大气各种气体中,水蒸汽、氧气对电波的吸收衰减 起主要作用,水蒸汽的第一吸收峰在22GHz,氧气在 60GHz(35-80GHz间)。对非常低的水蒸汽密度,衰减可假 定与水蒸汽密度成正比。由于在22GHz和60GHz处有较大 的损耗峰存在,这些频率不宜用于星-地链路,但可用于星 间链路。总体上,大气吸收损耗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在 0.3-l0GHz的频段,大气损耗小,适合于电波传播,这一频 段是当前应用最多的频段。30GHz附近也有一个低损耗区。
50 - 80 km
平流层(Stratosphere)
16 - 50 km
对流层(Troposphere)
7- 16 km
2013/8/14
4
卫星通信导论
卫星通信系统的传播问题 传播问题 衰减和天空噪声增加 信号去极化 折射和大气多径 信号闪烁 物理原因 大气气体、云、雨 雨、冰结晶体 大气气体 对流层和电离层折射扰 动 主要影响 大约10GHz以上频率 C和Ku频段的双极化系 统(取决于系统结构) 低仰角跟踪和通信 对流层:低仰角和 10GHz以上频率 电离层:10GHz以下频 率 卫星移动业务
的方法克服电离层闪烁的影响。
2013/8/14
28
卫星通信导论
电离层闪烁形成多径传播
2013/8/14
29
卫星通信导论
图2-8
地面反射形成的多径传播
2013/8/14
30
卫星通信导论
二、卫星移动通信链路特性
多径衰落:电波在移动环境中传播时,会遇到各种物体, 经反射、散射、绕射,到达接收天线时,已经成为通过各 个路径到达的合成波。各传播路径分量的幅度和相位各不 相同,因此合成信号起伏大,称为多径衰落。 阴影衰落:电波途经建筑物、树木等时受到阻挡被衰减, 这种阴影遮蔽对陆地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电波传播影响很 大。 卫星移动信道的分析模型:经验模型、几何分析模型、概 率分布模型。经验模型不能揭示传播过程的物理本质,但 可以描述出对重要参数的敏感度;几何分析模型用几何分 析的方法,能预测单个或多个散射源的作用,解释衰落机 制,但需将结果扩展到实际的复杂情况;概率分布模型建 立了对传播过程的理解,对实际情况作了简化假设。下面 基于概率模型来描述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2013/8/14
7
卫星通信导论
例一 计算频率为6GHz时,口径3m的抛物面天线的 增益。(天线效率为0.55)
解:根据
G 4 A

2
4 f C2
9
2
A
G
4 6 10
3 10
8

2
2
3 0.55 2 (dB)
8
2
G 10 lg G 42.9
图2-2 自由空间损耗与传播路径长度的关系
2013/8/14
11
卫星通信导论
图2-4 静止卫星与地球站的通信距离关系曲线
d 42238 1.023 0.302 cos cos
2013/8/14 12
卫星通信导论
有关链路计算的公式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功率密度 接收信号功率
反射多径和阻塞
地球表面及表面上物体
传播延迟、变化
对流层和电离层
精确的定时、定位、 TDMA系统
5
2013/8/14
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卫星通信导论
•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定义:地球站或卫星的天线发射的功率P与该天 线增益G的乘积。 表明了定向天线 在最大辐射方 向实际所辐射的功率。 EIRP=P· G,或 EIRP(dBW)= P(dBW)+G(dB) • 噪声温度(Te) 定义:将噪声系数折合为电阻元件在相当于某温 度下的热噪声,温度以绝对温度K计。噪声温度 (Te)与噪声系数(NF)的关系为: NF=10lg(1+Te/290)dB • 品质因素(G/Te) 定义:天线增益与噪声温度的比值。 G/Te=G(dB)-10lgTe(dB/K)
地大气的各种影响所确定
2013/8/14
3
卫星通信导论 卫星通信的电波要经过对流层(含云层和雨层)、平流层、电 离层和外层空间,跨越距离大,影响电波传播的因素很多。
外逸层(Exosphere) 500 - 64,374 km
热层(热电离层)(Thermosphere) 80 - 500 km
中间层(Mesosphere)
2013/8/14
26
卫星通信导论
图2-7 微波信号通过大气层时产生折射
2013/8/14
27
链路附加损耗
4、电离层闪烁和多径
卫星通信导论
电离层内存在电子密度的随机不均匀性而引起闪烁,可使信 号产生折射。 电离层中不均匀体的发生和发展,造成了穿越其中的电波的 散射,使得电磁能量在时空中重新分布,造成电波信号的幅度、 相位、到达角、极化状态等发生短期不规则变化。 对闪烁深度大的地区,用编码、交织、重发等技术,来克服 衰落,减少电离层闪烁的影响;其它地区可用适当增加储备余量
2013/8/14
卫星通信导论
一、星-地链路传播特性
卫星通信的电波在传播中要受到损耗,其中最主要的 是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它占总损耗的大部分。其它损耗还 有大气、雨、云、雪、雾等造成的吸收和散射损耗等。卫 星移动通信系统还会因为受到某种阴影遮蔽(例如树木、 建筑物的遮挡等)而增加额外的损耗,固定业务卫星通信 系统则可通过适当选址避免这一额外的损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