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警察机构
六品 七品 七品 八品 八品 八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八品 八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八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八品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一员
八十两 七十两 五十两 四十两 四十两 四十两 七十两 六十两 四十两 三十两 五十两 七十两 六十两 四十两 三十两 五十两 四十两 三十两 三十两
52
光绪三十年十月
18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
84
光绪三十四年
69
宣统元年八月
44
宣统元年一月
24
光绪三十一年十一月
20
光绪三十三年七月
50
宣统元年八月
30
光绪三十年九月
95
光绪三十年十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6
光绪三十一年
150
光绪三十一年
注:此表资料源自《皖政辑要·民政科》。凤阳、亳州资料另见《东方杂志》光绪三十一年第三期和第 六期。
6
府州县别
总分局数
职员数
巡警数
成立年月
太 和
5
蒙 城
1
广 德
1
建 平
5
滁 州
5
来 安
2
和 州
6
含 山
11
六安州
5
黄 山
1
霍 山
1
盱 眙
4
五 河
2
天 长
13
凤 阳
4
亳 州
8
7 1 11 6 8 1 5 3 2 3 1 3 2 6
…… ……
20
光绪三十四年
40
光绪三十年七月
4
宣统元年八月
48
光绪三十三年十月
他州县“经迭次催办而未办者,实因经费无着所致”。设置乡镇警察所的仅有铜陵县 的大 通、休 宁 的屯 溪(今 黄山 市 屯溪 区)、寿 州(今 寿县 )的正 阳 和定 远的 炉 桥等 镇 。
安徽各州县巡警机构概况见表 1—1—3。
表 1—1—3
府州县别
怀 宁 芜 湖 太 湖 歙 县 休 宁 婺 源 祁 门 黟 县 绩 溪 宁 国 泾 县 太 平 旌 德 贵 池 青 阳 铜 陵 石 埭 东 流 当 涂 合 肥 庐 江 舒 城 无 为 巢 县 定 远 寿 州 凤 台 宿 州 阜 阳 颍 上 霍 邱 涡 阳
四、侦探组织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安徽开始筹建侦探组织,用于侦缉长江沿线会党,扼制革命 党人 的 活动 。 是年 八月 ,省侦 探 队在 芜 湖成 立。
省 侦 探 队 由参 将 李 振 标 兼 任 总 监,负 责 统 一 指 挥 全 省 侦 探 活 动 。 下 设 管 带、书 记、收 支、秘书各 1 名,侦探长 10 名,探士 80 名。绝大多数探长和探士派驻安庆、大通、巢湖、宁 国、广 德 、建 平 、泗 安 、太 平 、三 河 、获 港 等本 省 要地 和九 江 、汉 口 、南 京 、镇 江 、海门 、崇明 、上 海等 外 地重 镇 。其 余机 动 力量 留守 芜 湖,供 临时 派 遣。 侦探 与 侦探 之间 不 发生 横 的关 系, 具体 活 动由 管 带承 总监 之 命,负 责联 络 、协 调 、监 督 和指 挥。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春,清政府为统一地方警察机构,通令各省裁撤巡警(警察)
4
总局 ,改 设巡 警道 。光绪 三 十四 年五 月 ,安 徽 撤销 巡警 总 局,设 立巡 警 道。巡 警道 仍直 接 受 巡抚 指 挥,间 接受 民 政部 监督 ,负责 指 挥监 察 全省 的巡 警 、消 防 、户 籍 、营 缮 、卫生 等事 项 。
巡 警道 与 警务 公所 的 建制 ,延续 到 宣统 三年 。 安徽 省和 省 会警 察机 关 长官 更 迭,见 表 l—1 — 2
表 1—1—2
清朝末期安徽省警察机关长官更迭表
机 构 名 称
职 别 姓 名
任 职 时 间
安庆巡警总局
安徽巡警处 安徽巡警总局 安徽巡警道 警务公所 安徽省城警察厅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警察机构
第一节 清朝末期警察机构
一、芜湖商埠巡警局
清 光绪 二十 八年(1902 年),芜湖 商务 局总 办吕 承瀚、会办 许鼎霖 以“芜湖为 通 商 码 头,华洋杂处,教堂林立,又为江鄂要冲,游勇会匪络绎往来,非设立巡警不足以奸好 匿而 靖地 方 ”为由 ,经安 徽巡 抚 聂缉 榘上 奏 清廷 ,于同 年 十一 月获 准 ,在 城 区创 设 芜湖 商埠 巡 警 局。
注:清末安徽省和省会警察机关“二位一体”,管理省城和全省警务。
三、州县巡警机关
清 朝末 年 ,安 徽 实行 省(派 出机 构 为道 )、府(含 直隶 州)、县(散 州 )三 级 行政 管 理体 制。 自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起,芜湖、寿州、宿 州、太 湖、蒙城、天长、五 河、建平(今郎溪县) 等州 县 ,陆续 撤销 保 甲局 ,组建 巡警 机 构。巡 警机 构称 巡 警局 或 警察 局,下 设分 局 。每 局 设 巡官、巡长等职 1 至 4 人。警力配备不一,多者 100 余人,少则不足 10 人。州县警官由省 局选 派 ,警务 活动 由 当地 行政 长 官指 挥 ,接 受 省局 监督 。
注:此表根据清冯煦编《皖政辑要·民政科》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至宣统二年(1910 年)资料汇 制。
商埠巡警局由原保甲局和保卫营裁撤改编而成,警士 300 余人。总局设在江口。局内 设总务、行政、司法、卫生、工程等职能机构。全城划为八个警察范围区,每区设一巡 警分 局。中长街中段、宁渊观二街、吉祥寺、姚家巷,县城内城隍庙、河南普渡寺及扬州庙、氵鲁 港 等处各设分局 1 所。另设巡警捕房和工程局各 1 所。江边码头一带的租界区设租界工程 巡警局,专门负责镇压、平息治安事件及监督建筑工程的任务,有长警、夫役 10 余名,多雇 佣印度人充任巡捕。
沈金鉴 丁翰年
光绪三十四年~?
宣统元年~宣统三年 (1911 年)
二、省城巡 警机关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十一月,安徽巡抚诚勋上奏清廷获准,设立安庆巡警总局。巡 警总 局 直接 受 巡抚 指挥 ,既负 责 省城 安 庆的 警务 ,又监 督 各州 县警 政 。总 局 设总 办(亦 称 督 办,由 按 察使 兼)、会 办、襄 办、提 调、发 审、文 案、收 发等 职 。辖 安 庆城 内、城 外 巡警 分局 各 一 所。巡 警分 局 由总 巡查 、帮 巡查 领导 。分局 下 设段 巡局 ,由委 员 、营 官 、哨 弁 、什长 、巡警 、雇 员和夫役组成。
职 别 总办 会办 总办 总办 总办 总办 总办 总办 总办
姓 名 吕承瀚 许鼎霖
任 职 时 间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 光绪二十八年~?
石 镇
光绪二十九年~?
黄家伟
光绪二十九年~?
志 朴 黄家伟 郑炳勋
光绪三十年~? 光绪三十一年~光绪 三十三年(1907 年) 光绪三十三年~?
清末安徽州县巡警机构概况表
总分局数
入省表 入商埠
1 1 4 2 1 1 3 3 5 5 2 2 1 4 1 3 1 4 1 1 1 1 3 2 4 5 5 1 6 5
职员数
4 5 4 4 3 1 3 4 11 13 3 9 5 12 2 3 6 8 5 18 2 3 3 3 5 3 7 1 8 2
巡警数
光 绪三 十 二年 十月 ,清廷 改 革官 制 。安 庆巡 警 总局 更名 为 安徽 巡警 处 ,其内 部组 织 未 作改 变 。光 绪 三十 三年 初 ,安徽 巡警 处 改称 安徽 巡 警总 局 。以 总办 为 其首 脑 ,初 设 总务 、警 务、狱务和卫生 4 处。处务由参事执掌。总务处分警事、文牍、支应和机要 4 股;警务处设 警政、户籍 2 股;狱务处设审判股和拘留所;卫生处设清道和医务 2 股。同年,巡警总局紧 缩编制,原总办和各处参事分别改称总参事(1 人)和左、右参事(各 2 人),处建制撤销。10 个 业务 股(所)整编 成 6 个,左 参事分管 支应、文牍、机 要股,右参 事负责 交通、户 籍、审 判 股。将安庆城内外重新划为 5 个巡区,每巡区设巡警正、副局各 1 所(增设 1 个水巡正局和 2 个水巡副局),配区官、巡弁、巡记各 1 名,巡警若干。
20 18 70 22 10 8 30 42 82 59 24 43 32 37 12 20 66 57 32 20 40 100 42 29 36 45 150 20 69 34
成立年月
光绪二十九年十月(1903 年)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一年四月 宣统元年七月(1909 年)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 光绪三十年十月 光绪三十一年 宣统元年九月 宣统元年八月 光绪三十三年一月(1907 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 宣统元年八月 宣统元年八月 宣统元年八月 光绪三十年六月 宣统元年八月 光绪三十二年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 宣统元年四月 光绪三十三年九月 光绪三十年十月 光绪三十年十月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 光绪三十四年六月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 光绪三十一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三年六月 光绪三十四年七月
督 办 会 办 襄 办 总 办 会 办 总 办 会 办 总 办 道 台 道 台 道 台 总参议 厅 长
濮 廉 曾邦柱 陆善格 世 善 徐锡麟 毓 朗 徐锡麟 毓 秀 卞绪昌 顾席珍 全 兴 沈金鉴 吴尔梅
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 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二十九年~? 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 光绪三十二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三十四年~? 宣统二年(1910 年)~? 宣统三年~? 光绪三十四年~? 宣统二年~?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七月,安徽巡警道台卞绪昌改商埠巡警局为警务公所。警务 公所设总务、行政、司法、卫生 4 科,下辖 5 个警务分所。警务分所之下设分驻所和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