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高炉6月1日事故分析

3#高炉6月1日事故分析

3#高炉6月1日悬料事故分析
2011年6月1日12:02分发生悬料事故,处理悬料过程中坐料4次,一次休风堵风口,直至21:32分炉况恢复正常,历时570min。

对其悬料原因及处理过程做出如下分析。

一、悬料前炉况:
之前炉况压量关系平稳,走尺均匀顺畅,小时料批8批/h,总体顺行情况较好,7:32分顶压有两处尖峰,上部煤气流发生了变化,小滑尺一次(1.7m),如图:
高炉少量减风稳定煤气流,滑尺后赶齐料线后走势尚可,8:37分再次发生小滑尺,(深度1.7m),处理过程同上步骤。

赶料线时走尺状况明显变差,探尺打横,非正常斜率,尺赶齐后做换炉操作(8:55),风压显著上升,炉况发生难行。

换炉完成后,高炉减风降压,(顶压最低56Kpa,压差188kpa)炉料塌落(9:08)。

塌料同时恢复风量至1450m3/min,顶压114kpa。

以此风量赶料线。

6:00-8:00炉顶温度波动,有尖峰,平均温度升高。

煤气流发生变化。

改2.86的全焦负荷,锰矿300kg/批,16t矿批赶料线,过程中走尺状况一般,有一次小滑尺(2.22m),气流已发生变化,走尺不
畅,料慢,顶温上升快,判断有管道行程发生,压量关系尚且平稳。

10:57分管道破坏,炉料塌落(3.86m)。

微控风量再次赶齐料尺后发生悬料。

一、悬料处理:
11:30分停氧停煤。

12:02分减风降压,炉料塌落,恢复风
量赶料线,料尺不走,赶齐后减风坐料,塌料4m,赶料线时,透气性急剧下降,13:48分再次悬料。

放风坐料处理。

(13:00改15.3t皮重,全焦负荷2.86.)
相应的炉顶温度,炉墙温度变化如图:
尺不走不塌,坐料处理。

坐料后因炉况恢复难度大,堵风口送风16:06休风,16:43分送风,赶料线过程走尺依然不畅,加风下料交替进行,17:46分
悬料。

再次坐料处理,恢复过程同上。

19:57分坐料。

的喷煤负荷,16.5t矿批)炉况恢复正常。

二、悬料原因及恢复过程分析:
1)悬料原因分析:
A、零点班炉渣试样碱度1.12和1.07。

悬料发生时渣碱升
高至1.15,1.16。

炉渣碱度的波动,导致成渣带透气性和透
液性的变化,影响到高炉煤气流的变化。

B、在炉况不稳,走尺不畅的情况下,换炉过程压差关系变
化,打破了高炉内部条件的平衡,减风降压差的幅度不够,是第一次悬料发生的原因之一。

C、渣皮不稳,经常出现渣皮大面积脱落现象(尤其北侧风
口表现较为明显),直接导致炉缸亏热,渣铁物理热变差,排放困难。

D、目测炉顶成像,煤气流分布不均匀,北侧煤气流偏盛,
煤气流分布不均匀,结合炉墙温度变化曲线,判断为炉墙
有结厚。

由于高炉存在结厚现象,导致高炉实际炉容变小,
不易接受高风压,风量上不去,且经常出现大风高氧不跑
料,易塌料的现象。

E、操作者处理悬料的方法有待改善。

9:10分和12:02
的两次悬料处理,减风之前先撤了炉顶压力。

人为制造高
压差处理炉况,其后果是使原本不稳定的煤气与炉料的相
对运动受力突变,更加恶化了煤气流的分布状况,使恢复
困难增大。

三、结论及教训
A、操作人员要及时掌握原料的成分变化,对炉况变化趋势要敏感,
当炉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调整,将原料变化对炉内冶炼行程产
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稳定炉温和渣渣碱度,保证渣铁物理
热充足,流动性良好。

B、处理炉况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制度,不得违反操作规定操作。

对异常炉况的把握要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