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法-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课件
经济法-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课件
②退役志愿兵:由原征集地的县市人民政府安排工作;遇有特殊情 况可由上一级或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自愿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 给予鼓励并发增发安家补助费。
③退役军官:由国家安置。
2019/12/16
25
4、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保障
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及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民族自治 地方的企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的时候要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
×
(1)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它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
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它只能是劳动法律
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会产生劳 动法律关系。
2019/12/16
12
(2)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它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 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5、关于未成年人就业的特殊规定
6、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保障
2019/12/16
26
就业歧视
热点话题
背景1:天津女孩张静,因相貌不佳,10年内求职千次, 均遭拒绝。此事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纷纷捐钱捐物,更有多家医疗整形机构表示愿免费帮助 张静变美。当张静几经犹豫,决定接受整形手术后。
24
2、残疾人就业的保障
①就业方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鼓励自谋职业。
②优惠政策:税收减免、优先安排、给予照顾帮助等。
③保护措施:各方面不应受到任何歧视;对于国家分配的大中院 校毕业生不得因其有残疾而拒绝接收。
3、退役军人就业的保障
①退役义务兵: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义务兵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工 作,保证义务兵的第一次就业。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劳动合同, 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 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 期限的劳动合同。
2019/12/16
16
(四)劳动合同的内容 1.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
协商一致的解除 劳动者提前30通知可以解除 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后解除合同的情形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六种情形下终止:
2019/12/16
19
(三)终止或者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1、用人单位义务: 经济补偿金 医疗补助费 失业补偿费 2、劳动者义务 移交事务 保守秘密 赔偿损失
①引起劳动 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一般是劳动 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
∨
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不可能引起劳动
法律关系的变更。 ( × )
(3)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它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
动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人的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及事件。
地方性劳动法规 各部门联合颁布的规章等
2019/12/16
3
2、劳动法的 调整对象
2019/12/16
劳动关系
劳动者与劳动 者之间
劳动者与用人 单位之间
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 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4
3、劳动法体系:
2019/12/16
劳动管理法 劳动关系法 工会的法律保障 劳动标准法
社会保障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 劳动检查监督法
2019/12/16
23
(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
1、妇女的就业保障
①男女就业平等; ②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职工; ③不得以性别为由提高对女职工的录用标准; ④不得安排禁忌妇女从事的劳动; ⑤用人单位不得非法辞退女职工。
讨论
2019/12/16
case:在某IT行业著名公司,某女职员产假 过后,被调换了工作,并被口头告知她不胜 任IT行业紧张的工作,要求其自动离职,并 保证给予优厚补偿。因对公司调换工作及要 求自动离职不满,该职员回外地老家休养。 一个月后返京,但公司以其违反劳动纪律, 旷工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该职员虽提起劳 动仲裁,但因旷工问题而败诉。
2019/12/16
11
4、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及消灭
前提条件:劳动法律事实(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 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分为行为和事件。
辨析
①虽然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能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但只
有合法行为才是劳动法律事实。 ( × )
②事件包括自然现象,如各种自然灾害,但不包括劳动者劳 动能力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如患病、伤残、死亡等。( )
2019/12/16
13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合同法概述 (一)劳动合同法的概念
劳动合同法,是指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因 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而产 生的合同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 者终止劳动合同均适用本法。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法
狭义:法典式的劳动法。在我国指1995年1 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宪法中的相关规定
广义:法律规范总称
1、概念: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 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布 的部门规章
2019/12/16
17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全面履行
用人单位的履行义务 劳动者的履行权利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协商一致可以变更 劳动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继承 用人单位的变更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
2019/12/16
18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2019/12/16
20
五、《劳动合同法》的特别规定
(一)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是指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 等协商,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 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保护、工资调整机制等事项达 成的协议。
(二)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招聘 人员,并将所聘人员派遣到用工单位的一种用工形式。
2、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现实
基础,而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 现形式。 (2)区别: A、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 以劳动为内容的、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一种社会 物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B、劳动法律 关系是以法定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受到国家法 律保护的一种思想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必须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 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 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 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人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2.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还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约 定事项,劳动合同除以上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 人单位与劳动者可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 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1、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全面保护、平等保护、优先保护、最基本保护)
3、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4、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019/12/16
6
三、劳动法律关系
1、概念:指劳动法律关系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 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背景2:在湖南省益阳市组织的公务员招聘考试中,综合成绩排名第一 的高才生樊四平因为身高1.595米,比标准身高差了0.005米而被淘汰出 局。同出一辙,因为身高只有1.48米,品学兼优的浙江温州女生何健被 西南政法大学拒之门外。
背景3:在北京最近举办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招聘会的一位组织者对 就业歧视的提法不能认同。他说,就以这次招聘会为例,90%以上的用 人单位都对应聘者提出了关于身体、外形等方面的限制规定。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有用人自主权,用人单位提出的条件是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来决 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不能算是歧视。
2019/12/16
27
二、职业教育
识记以下要点: 1、职业培训的分类(就业前、就业后); 2、职业培训形式(学徒培训、学校培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社 会力量办学、劳动预备制度、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职工培训); 3、职业鉴定的对象: A、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凡属技术等级考 核的工种, B、企事业单位学徒期满的学徒工, C、自愿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以及社会各类人员。 4、职业资格证书: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 技师。
8
享有
权利
招工权 用人权 奖惩权
用人单位
分配权
支付和调整劳动报酬
承担 义务
告知职业病的危害 防治职业病
2019/12/16
保护员工安全
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为劳动者办理各种人事关系手续等
9
3、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
(1)主体 包括
劳动者(具有劳动能力的我国公民、外国人 和无国籍人)
用人单位(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 单位及个体经营单位)
2019/12/16
14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合法原则 公平原则 平等自愿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2019/12/16
15
(二)劳动关系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