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小东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 黄小东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黄小东
发表时间:2019-01-17T11:50:20.4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作者:黄小东
[导读] 【摘要】:为了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重视运维防误技术。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18)
【摘要】:为了智能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重视运维防误技术。

运维防误技术打的基础技术是具有综合性和主动性的防务技术,而且将两次设备的运维的状态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个操作全面的安全机制。

这个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效果非常好,对智能变电站进行了准确的保护。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
引言
智能变电站在平时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的话会给变电站带来许多安全事故,轻则设备受损,重则也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受伤或死亡。

在我国整个的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能变电站的运维安全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来研究更加先进的继电保护技术来保障国家电网的安全。

1、智能变电站的概念
在智能变电站中建立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提升变电站的信息采集功能、信息传输功能以及信息处理功能、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很多数字化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保证了网络信息的顺畅度,在保证设备智能化水平的同时,可以发挥网络信息的应用优点,对变电系统中的配电装置进行统一控制。

智能变电站的显著特征就是一次智能化和二次网络化,这类运营方式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营成本,提升了变电站的送电效率。

智能变电站在应用过程中也通过智能化的工作管理方式,克服了过去变电站中互感器的饱和问题。

智能变电站改变了光缆的应用方式,解决了过去存在的交直流串扰等电磁兼容问题。

在智能变电站被应用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改善了传统的变电环境,提升了带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智能变电站的组成结构大致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变电过程层、变电间隔层、变电站控层。

变电间隔层和变电站控层在对电力数据进行控制时。

可以达成数据共享.优化变电站的信息处理功能.过程层在变电站中起着过度的作用,在被应用过程中,保持变电站稳定性。

而智能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就是维护变电站的稳定性,保证智能变电中电力装置的运维安全。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
2.1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实现
在进行智能变电站的运维管理措施实施中,首先要运用到的一项技术就是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在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技术实施中关键性因素控制的分析,保障在分析和落实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技术实施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整体的技术应用效率。

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规律来看,其在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防护处理措施:一是在进行操作防护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装置在一体化配置技术控制实施下,进行操作实施。

二是将继电保护装置实施范围内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等都做出及时的建设和评估。

三是对防误设备的检查力度应该逐渐加大,保障在防误技术的处理和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整体的电力传输运行信息,以及电力传输中的二次设备工程概况明确,便于相关的施工人员运行施工工序时,减少失误性因素出现。

2.2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
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应用,主要针对继电器保护实施中的母线控制而言,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相关的人员为了能够提升装置应用的效果,在进行防误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对于继电器保护中的间隔SV接收板做出了整改,按照电压接收效果,相关的人员在进行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实施过程中,应该按照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实施的因素去控制相应的电力继电传输因素,比如借助主动式综合防误技术的落实实施母线装置继电保护措施工序,相关的继电保护措施管理者,应该针对主动综合防误技术的实施进行控制,将原有的SV接收板转换,降低在接收板转换中的电力损耗,保障电力的运行和输送安全。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技术的应用
3.1装置就地操作防误技术
根据装置就地操作中的防误因素分析,将其整个防误技术的实施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装置的控制中,运维人员需要按照装置应用的需求,对整个装置控制实施中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就地操作的应用性能提升。

二是在装置的就地操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针对装置就地中存在的某一种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借助对装置就地防误技术的应用分析,协调好相应的技术。

三是在装置就地控制运行过程中,相应的装置控制操作者,应该针对装置设计中的自动化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按照装置控制的指令操作以及装置控制的条件判断确定其就地过程中的操作时间,以及就地操作中应该注意的因素等。

3.2对间隔合并单元故障的维护
就当前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水平与运行状况来看,间隔合并单元故障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故障类型,也就是说,合并单元是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当中的薄弱环节。

对此,需要运维人员加以重视,总结丰富的运维经验,保证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相关故障的发生率。

例如,在单套配置的间隔当中,有可能发生合并单元故障,故障发生后,运维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发出“断开”申请,即让发生故障的间隔单元的开关及时断开,并退出运行。

当合并单元故障发生在双套配置的间隔当中时,运维人员需要作出如下反应:将单线间隔与故障位置对应的保护出口压板退出运行,同时将故障位位置对应的保护母线装置退出运行。

当发生合并单元故障问题时,退出处理能够避免故障影响的进一步扩散,并为运维人员获取到充足的维护时间。

3.3防误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措施实施
3.3.1 装置检修防误操作分析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中,由于相应的技术维护实施措施存在差异性,为了能够将整体的防误技术实施效果体现出来,需要对装置检修技术的操作进行分析,保障能够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装置检修技术实施提供参考,保障整体的技术控制应用规范。

由于在智能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采用二次回路光纤组网代替电缆连接传输,这种装置的应用中,没有物理端子和物理连线,实现了装置传输的虚拟化构建传输,整个装置虚拟化传输中的构建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致使SV接收板的存储过程中,软压板的控制能力不够,要想实现整个装置传输控制的虚拟化运行,还应该注重对装置应用的检修防误操作处理分析,确保在装置的检修操作处理分析过程中,能够提升整体的
电力装置运行效果。

3.3.2 装置检修隔离防误技术
按照电力系统建设传输中的检修技术实施规范,进行装置的控制检修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整体的装置控制效果,相关的装置控制管理人员,针对装置传输控制进行了专门的控制整改,进行专门的装置可视化操作处理。

根据装置检修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检修装置实施规范,将其整个技术防误实施线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对于装置运行的检修维护定义;二是针对装置运行的检修状态编辑;三是针对装置运行的检修图示可视化处理;四是对于装置检修运行的状态运行执行。

3.4变压器的维护
第一,变压器内部维护,在这种状态下应该重视非电量的保护模块,尽量采取分布式的维护方法,结合电缆连接方式充分发挥变电器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中的作用。

第二,变压器继电保护后备部分的维护,在这种状态下较多采用集中式的维护方法,以确保智能变电站中变压器的安全而稳定。

在应用变压器继电保护的时候,如果出现的了故障或者安全隐患,非电量保护模块可以对智能变电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时了解,并第一时间做出跳闸指令,降低问题现象对变压器造成的损伤,实现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

结语通过相关分析,对不同状态下的继电保护设备进行有效维护,能够保证相关设备及智能变电站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从而为电网用户提供更好的用电体验,确保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用,周汉明,陈曼曼,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运维防误操作系统技术综述[J].北方电网系统报,2014,10(8):9~12.
[2]王宇涛,陈建国,李涛涛,等.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智能防误技术研究及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报,2015,3(03):1~6.
[3]王彩霞,张毅明,王嘉辉,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一次设备监视方案设计及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09(15):07~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