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概述糖尿病摘要]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XX 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

结论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效果相当,从经济学角度,可优先考虑甘精胰岛素。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糖尿病的早发现率和早治疗率明显上升[1,2]。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该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

治疗上,除糖尿病的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自我监测和运动锻炼外,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五大要素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6]。

在临床上,药物治疗糖尿病方案众多,疗效间尚存在一定差异[7,8]。

本文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 20XX年1月~20XX年1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入选条件:①患者具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和体征;②患者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③患者有胰岛素使用指征; ④患者无听力、智力、言语交流沟通障碍,与医务人员能够很好的交流和沟通;⑤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在开展本研究前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使用影响血糖的其他药物;②患者合并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分裂样精神病等重型精神疾病,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③患者不愿意参加本次研究或无法坚持为期3个月的随访。

随机将本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 40~75岁,平均(61.72 15.85)岁;病程 6个月~20年,平均(10.72 9.16)年。

实验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40~76岁,平均(62.31 16.22)岁;病程1~21年,平均(11.27 10.02)年。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控制、健康教育、运动锻炼和自我监测。

对照组采用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治疗,早晚餐前15 min皮下注射,给药初始剂量为12 U/d,根据患者血糖水平调整早晚胰岛素用量,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甘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治疗,给药初始剂量为12 U/d,早或晚给药1次,格列喹酮3mg(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310)。

根据监测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前餐后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

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比较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到平均时间和血糖达标平均费用(x s)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6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1.67%,实验组60例患者中,6例患者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05)。

饮食控制原则如下:(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

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 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

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

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

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

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

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

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3)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

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

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

果胶和粘胶能够保持水分,膨胀肠内容物,增加粘性,减速胃排空和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放慢小肠的消化吸收。

这类食品为麦胚和豆类。

以往的理论是纤维素不被吸收,因为大多数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是以葡萄糖为单位,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与淀粉有很多不同之处,以致于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将其分解。

但最近发现膳食纤维可被肠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链脂肪酸可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

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

久之,可溶性纤维就可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

同时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

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

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

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

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

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

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

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

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摄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误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只是控制主食量。

其实不然,现在提倡不要过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严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

控制脂肪能够延缓和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主张膳食脂肪应减少至占总热能的25%?30%,甚至更低。

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猪油、奶油等动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

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适当控制。

还要适当控制胆固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应适当控制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脑等脏腑类食物,鸡蛋含胆固醇也很丰富,应每日吃一个或隔日吃一个为宜。

(6)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并发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维生素B族消耗增多,应给维生素B制剂,改善神经症状。

粗粮、干豆类、蛋、动物内脏和绿叶蔬菜含维生素B族较多。

新鲜蔬菜含维生素C较多,应注意补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应增加铬的含量。

铬能够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脂。

含铬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

同时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锌和钙的食物,防止牙齿脱落和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过咸,防止高血压的发生,每日食盐要在6克以下。

(7)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酒精能够产生热能,但是酒精代谢并不需要胰岛素,因此少量饮酒是允许的。

一般认为还是不饮酒为宜,因为酒精除供给热能外,不含其它营养素,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

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药后饮酒易出现心慌、气短、甚至出现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9)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

但不是不吃薯类和水果,应学会自行掌握各种食品交换的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平衡营养。

讨论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之一,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9,10]。

2型糖尿病发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4]。

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该病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但是,关于该病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不同治疗方案间临床疗效尚存在一定差异 [7,8]。

本研究分别采用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治疗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治疗前,但是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平均时间、平均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可见,甘精胰岛素和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都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疗效可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甘精胰岛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经济实惠,尤其是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值得推广应用。

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中性pH液中溶解度低的人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通过促进骨骼肌和脂肪等周围末梢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而降低血糖,抑制脂肪细胞内的脂解、抑制蛋白水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

其在体内的浓度分布同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曲线大致相同,不会形成明显的药物峰浓度,在本品酸性pH(pH4)注射液中,完全溶解。

注入皮下组织后,因酸性溶液被中和而形成的微细沉积物可持续释放少量甘精胰岛素,药物有效浓度持久而且作用平稳,从而产生得到预期可预见的、有长效作用的、平稳、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11];②第二代短效磺脲类药物格列喹酮能够刺激胰岛素迅速双向释放,该药物因半衰期较长故能够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增强分泌糖负荷后早相胰岛素,在患者糖摄入后能够早期促进分泌胰岛素,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12];③格列喹酮能够增加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能够促进分泌内源性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形成互补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降糖效果[13,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