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从大学生做起
12电信4班沈梦蝶124173626 通过了一个学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让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中,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比较深的印象,掌握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同时也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更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也对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
所谓和谐社会,意思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是一个展现活力与才华的一个平台,相反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是一批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新力量,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依附。
社会需要创新,需要改革,需要人才,需要力量,然而这些,统统都掌握在了现在的大学生手中,大学生是社会的源泉,是以后社会的栋梁,所以大学生要肩负起应有的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眼里,首先接触到的是大学校园,校园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
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构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大学生应该更加关心关注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我通过在网上的查询,得知了一个关于大学各个年级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查,调查显示随着年级的增加,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愿意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大学生变的越来越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因为我们正在增加思想教育,培养着自己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能力。
那我们作为社会的新新力量,应该如何奉献自己呢?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学习,我也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我将它分为了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需要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种,能点燃拼搏进取的火陷;理想是一盏明灯,能照亮人生奋斗的历程。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坚持正确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也是人们知难而进、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
古往今来,凡有作为者,无不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大多立志于年轻之时,追求于一生之中。
今天的大学生将是明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我们应把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今天的成长进步与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树立的远大理想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起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立志为民族争光、为祖国争光。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真正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需要大学生养成优良品德。
先辈们艰苦奋斗、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谦虚谨慎等等优良革命精神,铸就成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钢铁长城。
在当今经济和社会日益发展的和平年代,我们大学生应继承革命传统,学习、发扬英雄楷模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质,树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用自己的热情、智慧和汗水,努力建设美好家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功立业!优良品德的养成,是一个人一生做人做事的根基。
只要人人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道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行,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三是需要大学生培养过硬本领。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
要以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发愤读书,打好知识基础,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健康有益的课内外活动,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是需要大学生锻炼强健体魄。
身体素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
要磨炼勇敢顽强的意志,不向困难低头,不被挫折压倒,以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我认为,大学生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
不能局限于提高合作能力本身,而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
除了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外,高校与大学生还
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入手提高自身构筑和谐社会的能力。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今后社会的发展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现在,憧憬明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