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草地退化,又称草原退化、草场退化,是草地生态系统在其演化过程中,其结构特征和能流与物质循环等功能过程的恶化,即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及其赖以生存环境的恶化。

它既包括“草”的退化,也包括“地”的退化。

它不仅反映在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上,也反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生物组成上。

具体来说的话,草地退化,就是指,天然草地在干旱、风沙、水蚀、盐碱、内涝、地下水位变化等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过度放牧与割草等不合理利用以及滥挖、滥割、樵采破坏等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草原的草群组成和土壤性质变劣、产草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牧草生物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从而导致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甚至失去利用价值的变化过程。

其特征是:①草群种类成分中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变为次要成分,而原来次要的植物逐渐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变成为优势植物;②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减弱,可食产草量下降,而不可食部分比重增加;③草原生境条件恶化,出现沙化、旱化及盐碱化,土壤持水力变差,地面裸露;④出现鼠害、虫害。

引起草原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变化,即温暖化与干旱化,这是整个地球表面共同的变化,人类不能够左右,只能认识这一规律,利用这一规律。

引起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搂草、挖药材等。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牧,即过度放牧,过度放牧又叫草原超载。

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单位面积的草场,只能供应一定数量牲畜的活动,如果无限制过分频繁地放牧,牲畜的过度啃食,使牧草来不及生长,来不及积累有机质,势必使草丛变得越来越矮,产量越来越低。

不仅如此,那些优良的牧草,即牲畜爱采食的牧草受害最重,影响最大,而那些有毒的或者牲畜不喜采食的植物就得以保存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退化的草地一方面表现为植物小型化,生物量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有毒植物相对增多的特点,在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严重的草原上,狼毒大量保存下来,就是这个道理。

过牧不仅对牧草会产生上述影响,而且长期的大量的过度的牲畜践踏,也会使土壤变得紧实,导致透气透水能力降低,土壤性状恶化。

接下来,引起草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过度开垦。

在“以粮为纲”“牧民不吃亏心粮”等口号下,我国天然草原有几次大的开垦种粮的高潮。

一些好的草地,土壤与植被条件优越的草地被当作荒地开垦,种粮食作物。

这些草地大多在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

草地一旦开垦以后,多数是粗放耕作,不施肥、不灌溉、靠天吃饭,产量很低,有时是种一葫芦收一瓢。

种不了几年,多年形成的土壤结构被破坏,有机物质强烈分解,含量降低。

在无覆盖条件下,冬春风蚀加剧,很快变得粗粒化而且贫瘠。

美国三十年代发生的黑风暴,主要就是开垦草原造成了大量沙源。

我国越来越严重的沙尘暴与草原开垦也有一定关系。

2000年以来,中央决定的退耕还草还林,才使得草原开垦得到遏制,草原退化有了彻底防治保证。

另外,还有几个造成草地退化的很重要的原因。

1.采药材:草原是天然的中草药园。

在草原数千种的植物中,有大量是有名的中草药,如内蒙黄芪、甘草、麻黄、柴胡、防风、知母等等,这些中草药大部分是以其根入药,因而采集它,必须挖根,要挖根就要破坏草原,而且大部分采集者都在挖根后都会留下一个深坑与一堆松土。

挖的坑多了,破坏的草场就大了。

这给风蚀提供了大量沙源。

据估算,挖一公斤甘草就要破坏5平方米以上的草地。

2.采集经济植物:草原有许多有特殊价值的经济植物,大量的频繁的采集,不仅会破坏这一资源本身,也会给其生存的草场带来不利影响,搂发菜就是其中之一。

发菜仅生长于荒漠草原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破坏易而恢复难。

搂发菜不仅会使荒漠草原植被遭到破坏,而且影响土壤结构,以至整个生态系统。

3.开矿:我国草原区蕴藏着大量的地下矿产资源,如煤、石油、矿石等,开采这些地下资源的过程中,频繁的车来车往,人类活动,以及废矿、废弃物等堆积于草原上,对草地也是一个破坏。

4.交通车辆的辗压:我国草原辽阔,在一定意义上说可能有点荒凉,硬化的等级路面很少,汽车、摩托车在草原上行驶,无固定道路,今天这么开,明天又那么走,这对草原的破坏在局部地区很严重。

草原退化使植物群落小型化,土壤性状恶化,从而使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组成有很大变化,生产力大大降低,这不仅直接影响草地载畜能力与草原生态系统生产力,使本来1公顷可以养一只羊的能力降低到几公顷才能养一只羊,而且使草原生态系统原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研究表明,退化的草地,其植物种丰富度、均匀度都大大降低。

啮齿动物在草地退化条件下,其种类组成也有简化的趋势。

而草原退化,也引起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状的变化,其结果使土壤贫瘠,物理性状恶劣、粗粒化,这对草原植物的生长极其不利,植物不可能从土壤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从而使其矮化、生产力下降。

另一方面,土壤持水保水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环境,会导致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如草原荒漠化、沙尘暴等。

草地退化是一过程,即从不退化的草地到极度退化的草地需经历一段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内,又可根据退化的程度而将其分为几个阶段。

一般讲,退化草地的等级可分为四级,亦即四个不同的程度,其指标可概括如下表:草原生态系统不同退化程度状况比较退化等级退化程度植物野生动物(鼠类)种类组成与状况土壤状况种类组成盖度凋落物生物量Ⅰ轻度无明显变化,优势种个体数量减少优势种盖度下降20%明显减少优势种生物量下降20%顶极群落相适应的鼠种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Ⅱ中度优势种与建群种明显更替优势种盖度下降20-50%大量消失优势种生物量下降20-50%顶极群落相适应的鼠种明显更替土壤硬度增加,有轻度侵蚀,有机质降低30%Ⅲ重度优势种主要为退化草地优势种植物,并有大量有毒植物优势种盖度下降50-90%基本消失优势种生物量下降50-90%退化草原相适应的鼠种Ⅳ极度顶极群落植物的作用可以忽略为有害植物代替盖度下降大于90%消失下降大于90% 害鼠成灾严重侵蚀,有机质降低1倍以上我国有60亿亩不同类型的草地,其中90%以上处于不同程度退化之中。

草地退化已是影响我国草地生态功能发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限制因素。

我国的草原多分布于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多干旱缺水、生产水平相对低下,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近20年来草原退化日趋严重。

据报道,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

草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那合理放牧便是遏制草地退化的最重要一环。

对于退化草地,我们不能不用,关键是在用中改良。

合理使用本身是一种科学管理。

另外,对于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改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用一种办法,要贯彻综合治理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

其中值得重视的措施有:①围栏封育:这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成效显著的措施。

在内蒙古草原退化的草地,一般围栏三年即可发生显著的变化,生产力就可有较大幅度提高。

②松土改良:这是一种用机械的办法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进而改良土壤的化学状况,为植物生长创造好的条件,提高生产力的方法。

③补播:即在退化草地上补种合适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

④施肥:在某些局部地区,在可能条件下,施用化学肥料或有机肥料对提高生产力与退化草地改良也有很大好处。

草地退化是因为牲畜多了,而草地上的牧草产量少了,草与畜不能平衡。

假如我们设法增加牧草的产量,就可以为多的牲畜提供多的牧草,从而实现新的畜草平衡,这就是建立人工草地与防治草原退化的辨证关系。

人工草地是一种高产的牧草生产系统。

要高产就要有好的基础,就要有高的投入。

建立人工草地不是随便什么地方都能满足要求的。

选择合适的地形部位与土壤条件十分重要。

在内蒙古草原,要选择山前的扇缘地带和相对低洼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的分异而可能形成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及好的水分条件。

有了好的基础,人工草地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而另一半就是好的草种,合适的结构,精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及收获等。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豆科牧草的选择十分重要。

因为我国目前家畜饲草缺乏,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蛋白质饲料的不足,另外,在人工草种中配合一定比例的豆科牧草,不仅可解决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而且豆科牧草的生物固氮,可增加系统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退化草地诊断与生物环境指示1.草地是否退化:任继周院士依据土壤稳定性和流域功能、营养和能流分配、恢复机制3个指标。

提出了“三阈”,即健康阈、警戒阈、不健康阈划分标准,建立了评价草地健康与功能和谐的尺度,并指出从健康阈向系统崩溃的发展就是草地退化的过程。

找到从健康阈到警戒阈的分界线和从警戒阈到不健康阈的分界线这两个阈值,是研究草地是否退化的关键所在。

2.草地退化等级与生物环境指示:草地退化到什么程度?退化后有什么表现?这是我们突出关心的基本问题。

世界各国草地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退化草地等级标准以及生物环境条件在各个级别的表现。

SampsonA.W.(1919)的土壤有机质诊断;HumphreyR.R.(1949)的可利用牧草产量占总产量的百分比诊断;DyketerhuisE.J.(1949)以减少种、增加种和侵入种反映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以及它们盖度或地上部分生物量所占比重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后由美国土壤保持协会制作草地退化分级图解。

任继周(1961)以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和特征植物、地表状况、水土流失现象、土壤有机质和酸度为指标的综合判断法。

王德利(1996)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羊草草地不同放牧半径的研究;运用演替度即植被演替阶段背离顶级群落的程度来指示草地退化的程度。

刘钟龄等(1998)对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序列的监测和测定,将植物群落生物产量下降率、优势植物衰减率、优质草种群产量下降率、可食植物产量下降率、退化演替指示植物增长率、株丛高度下降率、群落盖度下降率、轻质土壤侵蚀程度、中重质土壤容重硬度增高、可恢复年限10个指标作为退化程度的鉴定指标,并提出草地退化分级标准和体系。

任继周院士(1998)根据放牧过程中草地植物的负荷对策的表现提出了草地退化的5个级别,即轻度退化、明显退化、严重退化、极度退化、彻底破坏,以及判断草地退化等级的标准和系统。

这些退化草地的等级标准及其生物环境指示在退化草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退化草地地理空间格局:昭和斯图等(1987)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以饮水点放牧半径为例进行放牧退化演替系列的研究表明,草地退化程度与饮水点的远近呈正相关关系,离饮水点越近草地利用强度越大,退化越严重。

孟林等(1998)对新疆蒿类荒漠春秋场草地退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放牧梯度演替规律,即越靠近畜群点退化越严重,随着距离的增加,退化逐渐减轻,特征由篙类半灌木占优势向一年生草本和篙类半灌木混生直至一年生草本居多逐渐过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