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諶容《人到中年》--------陆文婷1,陆文婷身上凝聚着作者的满腔同情与挚爱,熠熠闪光,栩栩如生。

她身兼三职:医生、母亲、妻子。

2,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她所从事的医疗事业,毫无怨言,全身奉献,把精力投入病人身上,即使是力所难及的,也自觉竭尽全力。

3,她顾大局,识大体,自愿的克己奉公,承受着无法忍受的牺牲,是表现知识分子悲欢离合的“中年问题”的代表。

4,秦波------“马列主义老太太”,打官腔、拉关系、走后门、破坏社会风气的高干夫人的代名词,和陆文婷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陆文婷的形象。

●莫言《红高粱系列》------我奶奶1.是未经雕琢的定型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型。

2.是充满张力的,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妇女形象。

3.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充满情欲与野性,体现朴素的自由和解放的本能,体现回归自然的人类本性。

4.对封建礼教的亵渎,是中国民族生命意识的自我反抗,反抗精神重新诠释了对民族生命意识的理解,体现了她“火红般高粱的性格”----我爷爷,余占鳌1.是未经雕琢的定型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型。

2.性格粗犷、豪放、善良、正直、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怒则大吼、痛则大叫的英雄气概,是那个年代的硬汉形象。

3.为了得到心爱的女人,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为了民族仇恨,他与工人们一起作战抗击日本人侵略,同时他鲁莽、争强好胜、性格棱角分明。

●柳青《创业史》-----梁生宝1.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小说轴心人物。

2.强烈进取精神,与党的教育紧密联合,对社会主义有坚定信念。

“他是党的忠实儿子”,作为创业者,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作为劳动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作为为人处事,他忠厚善良、淳朴真诚、谋求共同富裕,全体幸福。

3.他完全摆脱小生产者私有观念,体现了作家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带有明显英雄化、理想化局限。

-------梁三老汉1.塑造的最精彩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2.明显的两重性:一,背负着几千年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带有自私、狭隘、落后、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二,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精神和感情上接近梁生宝。

3.是动摇于集体致富和个人发家两条道路中间的人物,真正体现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梁斌《红旗谱》-------朱老忠1.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是20世纪初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的典型形象。

2.由旧豪侠变为新英雄,世仇孕育了他的反抗性转为自觉的革命理想;闯荡江湖造就的侠义性,嫉恶如仇,豪爽讲义气,变为谋求整个阶级解放;人生磨难、斗争历程造就的坚韧性,变为为农民革命献出全部的英雄。

3.他有强烈的阶级爱憎情感和坚定的立场,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胆略过人,他在接受党的领导后,坚信革命真理,积极勇敢的参加革命斗争4.他集中概括了中国农民由草莽好汉发展为革命英雄的历史踪迹。

-----严志和1.内向、软弱、善良、2.具有反抗意识,却又忍辱负重,小生产者的保守性与狭隘性,患得患失,斗争中软弱、动摇、3.体现了民族性格中超稳定性的一面。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有曲折的成长过程1.挣脱包办婚姻,离家出走,追求个性解放的开端,以自杀控诉社会黑暗与罪恶,表明对个人奋斗道路的绝望。

2.与余永泽的爱情,倾向人道主义,爱情破灭,由个性解放转向社会解放。

3.卢嘉川、江华、林红唤醒迷惘的林道静,使其积极参加革命,不断克服自身弱点,站在革命前列,4.她是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

从她身上,我们看出共产党才是青年的保护者和革命引路人,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才能“永葆其美妙之青春”。

这正是林道静这一典型所显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林道静同余永泽决裂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变化1.余永泽的温存体贴,曾使备受磨难的林道静感到幸福。

2.但她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倔强的性格,使她渴望“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她认为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也是“寄人篱下”。

3.“温暖淡雅”的小屋使她不安;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只注意琐碎生活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接触了革命青年后,新的天地,新的人,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

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有的温情主义,使她不忍心离开“爱她:的余永泽。

4.直到他们之间出现严重的政治分歧,余永泽反对她参加革命活动并直接酿成了卢嘉川的被捕,残酷的现实使她清醒,毅然与余永泽决裂●高晓声-----“陈焕生”系列中国农民的灵魂,有善良朴实忠厚的传统美德,也有其劣根性。

1.生活得到改善,精神上也有新需求,但是没文化,不可能实现更丰富更文明的精神生活。

2.性格上巨大缺陷,体现在奴性意识,阿Q精神3.生活上应做主人时代却没有当成,也没其意识,揭示了新的历史要求与农民精神现状的矛盾。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典型的工业改革家,“开拓者家族”人物形象代表人物1.高度责任感,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2.敢于开拓,在生活、工作、爱情方面体现。

3.正直高尚、果敢善断、坚忍不拔、不畏艰险、杰出的管理才能,是工业改革家的代名词。

蒋子龙创作不足:创作仓促,议论较多,人物类型化●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锐意进取,深沉,富于谋略,不乏灵活性,是“中国的脊梁”式的艺术的典型●贾平凹《腊月•正月》---韩玄子1.与时代思想相悖逆的悲剧人物2.传统道德的化身,立体式多重人格。

3.身上有阻碍历史前行的惰性,用无欲大度掩盖狭隘自私,看起来光明磊落,实质上保守落后4.是传统旧秩序的维护者和执行、监督者,体现农村守旧者与改革者的冲突。

●贾平凹《废都》---庄之蝶“文化精英”堕落为“文化闲人”体现社会“文化的休克”●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世吾“就那么回事”,资历丰富,精神向往,梦想单纯美妙透明生活,或穿上白衣服研究红血球,作一个花匠,专门培植十样锦----------林震幼稚单纯,满怀理想的激情,真诚的信仰,对党的工作的“神圣憧憬”名词解释: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会上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成绩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确立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事业总方针;指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艺工作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届和科学届自由讨论去讨论,通过艺术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伤痕文学:指揭露和控诉十年浩劫和极左路线给党、国家、人民所造成的严重创伤的作品。

1977年11月,刘心武《班主任》在《人民日报》发表,引起轰动,成为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1978年8月,卢新华《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伤痕文学”由此得名。

它冲破“四人帮”极“左”文艺的清规戒律,突破现实题材禁区,提出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第一次真正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立场塑造文学人物。

反思文学: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茹志娟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成为“反思文学”起步标志,其创作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荒谬本质,从一般的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代表作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古华《芙蓉镇》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洪峰、苏童、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消解,作家创作不再具有明确主题指向,社会责任感;颠覆了旧的真实观,放弃对历史事实、本质、现实真实的追寻,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功能;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更散乱破碎,文本意义消解导致文本深度模式消失,人物符号化,性格无深度,放弃象征等,使用戏拟、反讽策略。

开端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无主题变奏》寻根文学:产生于80年代中后期,是迄今为止当代唯一有理论有实践的小说思潮,但它始终没有获得明确的概念公认的范畴。

代表作寻根文学首倡者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汪曾祺《受戒》阿城《棋王》邓友梅《烟壶》《那五》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可能性,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地域特点,表现手法上有中国传统文学手法,还运用现代派象征、暗示、抽象等,丰富加深作品文化意蕴。

新写实小说:产生于80年代后期,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代表作刘震云《一地鸡毛》《官场》方方《风景》《桃花灿烂》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等朦胧诗派: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

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是其重要特征。

它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

代表作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杨炼《大雁塔》《诺日朗》北岛《回答》等童话诗人:顾城。

他的诗,以童以稚趣见称,故有“童话诗人”之称。

他的童话般的诗作中洋溢着他纯净的童心,他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童话国度中,希望那里有彩云、湖泊、有一片纯净的天空,能容纳沾满尘埃的心灵。

他就像是一个一直守候在自然童话里的孩子,他拒绝世俗的尘雾,抑或说是为了逃避社会纷扰,希望像古人那样寄情自然万物,超脱红尘。

简答十七年小说主潮:革命现实主义;支流:打破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的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代表作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爱情生活)陆文夫《小巷深处》萧也牧《我们夫妻之间》;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阴暗面,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意识。

代表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落霞》李准《灰色的帆篷》梁斌《红旗谱》艺术特征:1.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有意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布局技巧,采取古典小说常见手法,粗线条勾画人物性格。

2.适当吸收外国小说表现手法,以静态叙述、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发掘人物内心世界3注重语言个性化、生活化、口语化,对来自农民的语言进行提炼加工,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不足:革命者形象描写较薄弱,只要投身革命,性格随之单一,不再具有丰富的复杂性民族风格:1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同时结合时代的特点,吸收外国小说某些长处,予以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