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的气候分区指标
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而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形或抛物线形的路拱。
3.如何提高路基的稳定性⑴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
⑵选择良好的路基用土填筑路基,必要时对路基上层填土做稳定处理。
⑶适当提高路基,防止水分从侧面浸入或从地下水位上升进入路基工作区范围。
⑷正确进行排水设计⑸必要时设置隔离层隔绝毛细水上升,设置隔离温层减少路基冰冻深度和水分积累,设置砂垫层以疏干土基⑹采取正确的填筑方法,充分压实路基,保证达到规定压实度。
⑺采取边坡加固,修筑挡土结构物,土体加筋等防护技术措施,以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
4.冻胀(春季)翻浆的原因⑴土质不良(粉性土)⑵水文条件不良(路基旁或底下有充足的水源供给)⑶气候条件不良(温度反复无常)⑷形车荷载(重车通过)5.我国出现季节性冰冻翻浆冒泥原因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为季节性冰冻地区,这些地区的路基在冬季冻结的过程中会在负温度坡降的影响下,出现湿度积聚现象。
积聚的水冻结后体积增大,是路基隆起而造成面层开裂,即冻胀现象。
春暖化冻时,路面和路基结构由上而下逐渐解冻,而积聚在路基上层的冰先溶解,水分难以迅速排除,造成路基上层的湿度增加,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便大大降低。
若是在交通任务繁重的地区,经重车反复作用,路基路面结构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时,路基土以泥浆
的形式从涨裂的路面缝隙中冒出,形成翻浆。
冻胀和翻浆的出现,使路面遭到严重的损坏。
6、沥青路面的设计内容:⑴ 原材料调查、选择⑵ 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⑶ 各项参数的确定⑷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⑸ 结构层厚度设计⑹ 方案比选7、混凝土路面板厚度的流程1,交通分析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2,计算荷载疲劳应力6Pr4,计算温度疲劳应力6Tr5,将6Pr,6Tr代入极限状态平衡方程,初拟路面板厚度6,对中温地区将近行,防冻厚度检验8、挡土墙稳定性计算1抗滑稳定性验算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3 基底压力及合理偏心矩验算4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9、干容重r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在同等条件下一定含水量之前R随W增加而提高主要原因是水起润滑作用土粒之间阻力减小施外力后
孔隙减小土粒易于挤进 E得以提高 R值至最大值后W再增大土粒孔隙被水占据而水一般不被压缩因而W增大E随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