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每当我们翻开一本书,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的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这样说,这句名言,拉开了幼儿早期阅读的序幕。
这几年来,儿童阅读的问题受到了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重视。
面对这个日新月异、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而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
阅读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儿童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到适合的途径,积累阅读经验,从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来。
因此,学前阶段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决不是用识字和写字教学可以替代的,幼儿口语丰富、欣赏书面语言的兴趣及幼儿对文字的敏感,这些都是儿童早期阅读的核心能力,这里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谈几点想法:
一、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的思维直观、形象,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水平、兴趣,我会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语言简捷、流畅,情节集中,篇幅短小,画面形象逼真、新颖有趣、幅面较大的内容为体裁。
如儿歌《下雪天》、《小雨点》等;故事《好事情》、《大家来添话》、《我很幸运是一只青蛙》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
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书图文并茂、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朗读,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二、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把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1、支持幼儿开放平等的语言学习,提供宽松气氛要孩子爱读书,就要让他在读书之前先爱上读书的气氛。
我们提倡把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
让孩子多一些机会拿起书,就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
幼儿园里提供足够丰富的自主阅读环境,让他们处在浸入性的文字环境中,对幼儿显得很重要。
班级的区角标识,可由图画辅助,文字为主,在设置区角时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给区角取个形象别致的名称,将写好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
走廊内还可以张贴相应的提示性语句,楼梯边挂着“上下楼梯靠右走”“楼道不奔跑”,盥洗室贴着“小手洗干净”,等,如此丰富的环境可提高幼儿对汉字的敏感性。
在班中设立阅读角,图书架,提供大量适合幼儿阅读的材料。
以便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积极鼓励幼儿自己翻新图书。
为幼儿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
此外,还应向幼儿提供画笔、纸张等供幼儿书写的材料,为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2、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教师设计创造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幼儿知识空间,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
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我们要鼓励幼儿敢于将自己阅读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幼儿自创图画书,带领幼儿将自编的儿歌、故事、谜语等画画、写写,配上封面装订好,放在图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虽然孩子们的书显得很幼稚,但这却是孩子们的宝贵财富。
二、阅读活动中注重幼儿自主阅读技能的发展
1、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这些内容:定时、定点看书的习惯;分类整理图书的习惯;定期上书店及图书馆的习惯;与同伴互相分享交流图书的习惯。
当幼儿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就实现了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换,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帮
助幼儿养成翻阅图书的习惯。
书籍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在引导幼儿看书时,要让幼儿掌握一般的翻阅图书的规则方式,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儿歌教会幼儿认识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如封面、封底、目录、前言、页码,教幼儿一页页地翻书,一幅幅按顺序连贯起来看,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
老师还要引导幼儿知道有许多不懂的问题可以在书中寻求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爱看书。
2、看懂图书内容的经验。
引导幼儿掌握画面阅读的方法,能从中发现人物表情、动作、背景,将之串联起来看出图画的主题,描绘图画中的人物或情景,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这本阅读故事书,可以通过画面和人物表情来理解故事情节,积累阅读经验,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帮助幼儿积累听读、跟读、朗读、阅读的经验。
请幼儿听读,了解作品内容,在此基础上请幼儿跟读,锻炼幼儿眼、口、耳、手四种感官协调一致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大胆大声朗读做准备。
3、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
会用口语讲出画面内容,或听老师念图书文字,知道是在讲故事的内容。
帮助幼儿了解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
如:在看到《我很幸运是一只青蛙》这个故事时,我们请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口语,再把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结合起来,让幼儿很容易就能理解故事内容。
学前阶段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最好时机,我们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通过日常的交流活动和有组织的语言活动扩展幼儿的口语词汇量,丰富一些复杂的词汇,增加他们的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在幼儿看完故事书、听完故事后,请幼儿口述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故事,教师及时提出有利于幼儿的反思和质疑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阅读内容。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书上的文字与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认识文字的初步尝试。
三、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方法,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
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悬念法,如在为孩子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一粒豌豆》时,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时停止,然后质疑,这一粒豌豆哪里去了呢?想知道结果可以自己去翻书寻找。
这种悬念法不仅调动幼儿阅读图书的积极性,而且也在
间接地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许多有用的知识,可以从图书上获得。
这样一种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养成获取知识的一种新思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
要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在幼儿科学汉字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地培养,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使每个幼儿的阅读能力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我们要把生活阅读、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多样化形式,让小朋友参加活动,即:
(1)集中式,采取相对集中的阅览形式,让小朋友集中阅览,教师可在集中阅览中,全面观察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集中指导。
孩子们首先通过观察图片,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猜猜故事的内容;紧跟着在随老师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熟悉故事的文字结构,掌握它们的正确发音。
之后绘声绘色地边复述边表演故事让幼儿兴奋不已,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幼儿在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中完成了文字的学习和知识的启蒙。
(2)休闲式,采取比较分散、较随意的阅览形式,幼儿选择阅读资料后,可三三两两地、自由地、分散地到小型活动区或个人活动区进行活动。
教师可在休闲式的阅览活动中,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予以个别指导。
还可开展每周一次阅读日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创编故事活动、故事情节表演活动、竞选故事大王活动、制作小人书活动、认识书店主题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逛书店"活动,让家长有意识地用自己对书籍的热情和兴趣去感染孩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成为孩子阅读的启蒙老师
环境与幼儿始终共在,幼儿既可以依赖于环境,也可以作用于环境。
幼儿与环境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他成长的质量,创设阅读环境对幼儿阅读能力的培
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与幼儿一起探索和学习,创设有系统的、安全的、层次分明的阅读环境,有效的开展早期阅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阅读能力。
在“有书读,会读书”的前提下,幼儿阅读兴趣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婴幼儿早期阅读经验的获得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切不可错失良机,贻误孩子的终生发展。
我们相信,随着幼儿阅读兴趣的增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也在不期然中会有所提高。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尽早培养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