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一)一、填空题:1、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2、《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5、按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

6、(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

7、《标准》提出在(第二)学段引入计算器。

8、《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单选题:1、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2、《标准》安排了(B )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准”三、简答题:1、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答:(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3、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4、写出本学科课标的基本理念。

四、论述题:1、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1、(一)坚持“一个为本”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

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

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

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

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2、结合本学科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填空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7、《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判断题:1、教师即课程。

(X)2、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V)3、教学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当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X)4、教师无权更动课程,也无须思考问题,教师的任务是教学。

(X)5、从横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

(V)6、从纵向角度看,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贸易独立性。

(V)7、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V)8、课程改革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V)9、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

(X)三、简答题:1、怎么认识数学?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

《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

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发展也起关键的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

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2、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哪些变化?答: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

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作出改变。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这就是说,数学课程的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

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再次明确这一点,意在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墨迹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表面上看,似乎教师的空间被“压缩”了,实际上《标准》赋予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

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

3、一所学校期末考试二年、三年、五年、六年有如下题目。

(1)二年级:计算①438-175,②2573+824,③6632-2820,④10275-382 (2)三年级:读出下面各数:①3004000 ②130040000(3)五年级:①125×32×25 ,②5330÷205 ,③(4)六年级: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0天完成,乙单独做15天完成,两人合作3天后,剩下的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以上命题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请具体说明。

答:二年级命题中④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笔算加减法以三位数为主,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三年级命题都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五年级命题中②③不符合要求,《标准》要求②中除数不超过两位数,③中分数混合运算不包含带分数。

六年级命题不符合《标准》要求,《标准》要求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而此题超过三步4、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

(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

(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三)一.名词解释:(5`*2=10`)1.数学模型: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