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常识PPT课件
(5)长亭送别 ① 依依不舍的留恋 ② 情深意长的勉励
③ 坦陈心志的告白
-
14
方法宝典一: 1.体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
词写的是什么。 (2)弄清诗句含意,特别是“诗眼”的含义。 (3)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
思想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 (4)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简称五古) 《古诗十九首》
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简称七古) 《蜀道难》
杂言诗(可归入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
5
近 体 诗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江雪》
七言绝句(七绝) 《早发白帝城》
律诗
五言律诗(五律) 《春望》
七言律诗(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排律(八句以上的
- 律诗)
中国古代 诗歌常识
-
1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一般把《诗经》作为中 国诗歌史的起点。
-
2
中国古代诗体 中国古代诗史
-
3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古 典 诗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 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词 形成于唐代
(五代宋) 小令
歌
散曲
曲
套曲
(元)
剧曲 -
4
古 体 诗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的是《诗经》,另一代表 是曹操诗)
-
15
二、鉴赏语言特色 语言鉴赏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锤炼字词;二 是佳句赏析。
锤炼字词:重点关注的是动词、修饰词、叠 词、表色彩的词。
佳句赏析: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 容、独特意境,有时也要求分析其语言技巧。
-
16
方法宝典二: 2.鉴赏诗词的语言特色可视具体题型从下列方法
中选用解题: (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写象 (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
由四句组成的,称为绝句。 5、律诗的结构:律诗共八句,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
颔联,五、六句为颈联。 七、八句为尾联。
6、古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三
式,七字为二、二、三式。
-
8
诗歌的简单分类:
按内容
1、田园诗 2、山水诗 3、边塞诗 4、咏史诗
5、送别诗 6、咏物诗 7、咏怀诗
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
情感(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7
三、意象意境、意境
诗词中所绘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 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 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 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综合起 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 情、境三个方面。
析感情 ↘分析哲理
(2)体悟意境的方法、步骤: 体悟意境→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 2.赏析表达技巧可采用以下格式: 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形象、主旨)
-
20
诗歌鉴赏表述模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 手法)表达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 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 到了(某某)作用。
6
小令(58字以内)
词
又称 “诗 余”“ 长短句”
中调(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
7
识记下面的诗歌知识点:
1、押韵:在诗句末尾使用相同韵母的字。 2、韵脚:押韵的字。 3、律诗、绝句的押韵规律:除第一句外,单句绝不押韵
双句必须押韵。
4、律诗、绝句的区别:整首诗歌由八句组成的,称为律诗。
-
10
诗歌鉴赏题的提问方法及答题基本模式
1、 问:“这是一首什么诗?(内容、体裁)”
2、问:“塑造了什么形象?”(形象包括人物、景 物、事物等) 3、问:赏析一下……句话。 4、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诗歌鉴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体会作者在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②鉴赏诗歌的语言特色 ③把握诗中的意象、意境 ④赏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
9
关于中国诗歌:
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 唐诗是嚷出来的, 宋诗是讲出来的, 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启功(元白)
唐代以前是中国诗歌的发轫期,自然天籁,朴拙浑成;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期,直抒胸臆,而又各具面目; 宋代是中国诗歌的转型期,思辨机趣,融情入理; 宋代以后则是中国诗歌的繁盛期,流派繁多,然而缺乏原创。
-
12
一、思想情感 常见的情感类型如下: (1)生活杂感 ① 寄情山水的悠闲 ② 昔盛今衰的感慨 ③ 借古讽今的情怀 ④ 青春易逝的伤感 ⑤ 仕途失意的苦闷 (2)思乡怀人 ① 羁旅愁思 ② 思亲念友 ③ 边关思乡 ④ 闺中怀人
-
13
(3)忧国伤时 ① 反映离乱的痛苦 ② 同情人民的疾苦
(4)建功立业 ① 建功立业的渴望 ② 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 报国无门的悲伤 ④ 山河沦丧的痛苦 ⑤ 壮志未酬的悲叹
-
18
四、赏析表达技巧
(1)常用表现手法:白描、用典、象征、想象、 映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虚实相生等。
(2)常用抒情方式:① 直抒胸臆 ② 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 ③ 托物言志。
(3)常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对比、通感、互文等。-19方法宝典三:
1.
(1)把握意象的方法、步骤: 把握意象→找意象→分析意象→总结意象意义↗分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