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物性第五讲-临界性质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影响静态法测定准确性因素: 1)T、P测定精度
2)相状态的观察准确性
3)半封闭管以汞作传递介质的问题,因温度高,汞 蒸汽影响结果,对烃类混合物,汞分压:
PHg 3037 .6 5.92822 ( Psia) T
4)试样脱气的影响
试样饱和了空气,如不脱气产生以下影响:
l l 高温下,试样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多组分影响”
1、基本假设:
◎ 物质的某性质(如临界性质、粘度等),可由
其分子结构中各基团的有关性质加和得到。
◎ 分子中各基团所作贡献是独立的。
2、代表方法 Riedel Lyderson Ambrose Joback等。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3、加和通式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方法
Q
Tc
a 0.574
0
Pc
b 0
0
Vc
以上两式联接,迭代,先估初值Pc计算ω,再代入计 算Pc,得到新Pc反复迭代,需知M、Tc。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6、Lee-Kesler式 以API数据为基础,计算石油馏分的Tc,Pc(Psia)
15 15 15 TC 341 .7 811d15..66 (0.4244 0.1174 d15..66 )Tb (0.4469 3.2623 d15..66 ) 10 5 / Tb
应用:
丙烷脱沥青的溶剂回收 注气混相驱油(CO2的利用) 超临界萃取、干燥 超临界反应(污水处理,超临界水反应)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一、临界现象
(一)纯烃(纯物质)
1、纯物质的TC、PC是气—液共存时的最高温度和压 力。 当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液
化,PC相当于TC时的饱和蒸汽压。
通过国产石油馏分适用性的考察:
计算Tc以Lee-Kesler式的相对偏差最小,1.27%.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四) 状态方程法
自学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作业:超临界反应的应用
Pc A.D bar R.D % Vc A.D cm3/mol R.D %
0.7
1.8 4.6 8.5 2.8
0.
2.1 5.2 7.5 2.3 310种 390种
除Vc是最好的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二) 由Van.der.Waals常数a,b计算Tc,Pc
1.
根据75种C≤15之饱和、不饱和、异构烷烃、环烷烃、
3、真、假临界点 混合物的临界点是 由实验测定的,其 相应温度——真临 界温度TC,压力—— 真临界压力PC。 如果有一纯化合物A (C3’) 的挥 发 性能 与混合物相当,则C3’ 点称为混合物的假 临界点,它是混合 物的分子平均值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真、假临界性质有差别,差别的大小决定混合物的沸程, 对于沸程极窄的混合物和石油馏分,可视真、假临界性 质相等。 假临界概念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热力学理论对烃类混合物
0.0566 2.2898 0.47227 1.6977 7 2 PC 8.3634 15.6 [0.24244 15.6 15.6 2 ] 10 Tb [0.42019 15.6 2 ] 10 10 Tb3 d15.6 d15.6 (d15.6 ) (d15.6 ) 考察偏差:TC 1.87 %, PC 10 .5%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而汽液共存时的最高Tmax,Pmax,这是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差别。
Tmax称为临界冷凝温度或最高临界 温度。Pmax称为临界冷凝压力。
Tc 临界点与Tmax,Pmax间位置有三 类情况。 1) Pmax---C----Tmax 2) C---Pmax---Tmax 3) Pmax---Tmax---C
Lyderson Tb/Tc 0.567 -1 Ambrose Tb/(Tc 1.242 0
-Tb)
0.339 0
Joback
Tb/Tc
0.584 -1 0.965
0.113 0 -1 Vc 17.5 0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Ambrose
Tc A.D K 4.3
Joback
4.8 400种
R.D %
log TC A B log d A, B, C const.
15.6 15.6
C log Tb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Roess式 → 石油馏分Tc,Pc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3、Sim-Dube式假临界参数
4、Riagi-Daubert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5、周佩正式
ln PC 4.31714 2.05217 ln M 2.82939 ln TC 0.65225 ln PC lg( ) 3 [ 1.01325 ] 1 7 TC / Tb 1
(二)临界常数的实验研究
静态法和动态法 (一)静态法: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典型的有:
1、封闭管法: 适用:纯或混合物的临界温度 特点:简单、易行 原理:试样装入内径1.6~5.5mm厚壁玻璃管中,
脱气后封闭管子,电炉加热,观察管内试样相态变化。
记录:升温中液面消失的温度,和降温中,液面再现的温度, 而温度的平均值即为TC。
芳香烃等单体烃文献数据,通过a,b计算Tc,Pc; a,b 与烃结构有关,根据严格方法计算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
改进
(1) 通过烃分子结构中不同碳原子对a,b贡献, 来计
算a,b;再按下式Tc=8a/(27Rb), Pc=a/(27b2) (2)将烃分子中碳原子分为4类: 类型 结构 1 -CH3 2 3 4
烃类碳原子数与a2/3,b3/4成线性关系,并提出计算各类碳
原子数的基团贡献值的值;
(三)用其他物性计算的经验关联方法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二) 物性关联
1、 图表法
Tb,d→Tc,Tpc
Tb-d→Ppc
Tc/Tpc,Ppc→Pc
Pc,Tc,M→ρc
Hale Waihona Puke 改进的Nakay计算Tc(不适用于烃分子中同时有两个族的结构)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5)试样高温热分解
烃类和石油馏分接近临界点时,产生热分解反应,严 重影响结果。
措施:
*快速升温以减少热分解(<10min),但难完全解决。
*测定不同加热速度时的表观临界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曲线,将曲线延至加热时间=0,得TC。
*分析反应产物,按一级反应来推算得TC。 *掺配低临界温度组分,测混合物的临界温度,再确定待 测组分的临界温度。
的利用,广泛用于绘制关联图表、预测性质:焓、熵、
逸度、活度系数等。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4、倒退冷凝
因为临界点、最高临界温度、最高临界压力不重合于一
点,在临界区附近产生与常理不同的现象,称为“倒退”
正常情况:P下降或T升高——汽化上升、液化下降
倒退现象:恒T:P下降——液化 恒P:T上升——液化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半封闭管管法(有看窗) 适用:1)纯或混合物的BP、DP直至临界点
2)TC、PC、VC
原理:内径3mm的一端封闭的毛细玻璃管。装入脱气试样后, 开口端连于加压系统上,用汞作传递压力介质。试样管置于加 热炉中,观察BP、DP、临界点(TC、PC)。VC常用外延BP、 DP的V到临界点来确定。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产生“倒退”冷凝的原因:
1)恒温,P下降至A—B区时,因小分子运动加剧,使大、 小分子间引力下降,而此时大分子间引力变得更有效, 从而使大分子凝聚成液体,至B点液体最多。
2)B—D段,恒温,压力下降,大分子开始正常汽化, 至D点全部汽化。 应用:超临界流体分离,恒压升温、液化率升高、产生 回流。 (渣油分离)
倒退冷凝现象: 恒温:1)M点高压不饱和气 (压力下降、溶解度下降?)— —不饱和——饱和 2)恒温,P下降到A的DP线, A为饱和气体。
3)P进一步下降,进入两相区, “反常”出现液相,并随压力 下降而上升。 4)至B点,液体分率最大。 5)B—D段,P进一步下降,液 体重新汽化。 6)D——饱和蒸汽。
问题:设备较大,试样量大。
后来未见用此方法的报道。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三、石油烃类临界常数的预测方法
(1)加和法:GCM——适用纯烃和确定组成的混合 物,需Tb。
(2)根据v. d. w常数a,b计算TC、PC、VC ,适用纯烃。
(3)物性关联 关联参数有
(4) 状态方程。
(一)GCM法(Group Contribution Method)
*采用动态法解决热分解。
(二)动态法
原理:
石油烃类的粘度
试样先预热,高速通过高温区,使试样温度迅速 达到临界温度,由石英看窗肉眼观察临界现象(透射 光下为红色雾状)
窄馏分:可见临界现象的TC范围为1~20C
宽馏分:可见临界现象的TC范围为150C 取中值TC。
试验关键:试样在高温区停留时间估计为3~4秒
a b 0
0
c 1
1
Q (Mw/Pc)1/2
同上
c 1
1
Q -----
a -----
b ---
Riedel
Eduljec
Tb/Tc
Tb/Tc
0.32
0
Fedors
10Tc/535
0
0
1
1 1
--同上 同上 (1/Pc)1/2
--0.33
-- --- Vc 26.6 0 0 1 Vc Vc 40 40 0 0
石油烃类的临界性质
2、临界状态特点
临界点附近,气、液差别完全消失,物质呈乳浊现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