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论
(五)中央政府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机构设置
全面勘界期间:国务院勘界工作 全面勘界期间: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 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政部。 政部 当前: 当前:国务院勘界工作联席会议 制度。 制度。 民政部设有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 民政部设有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
(六)行政区域界线管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政策法规
一、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述
(一)行政区域界线定义与分类
定义: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边界线, 定义:行政区域界线:简称边界线,是毗邻
行政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具体是指: 行政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具体是指:国务院或者 自治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 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 线。 行政区域界线是国家依法实施分级行政管理 的重要依据。 的重要依据。
(四)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内容与职责划分
政府职责: 政府职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 要职能,具体职责是 具体职责是: 落实界线 落实界线, 要职能 具体职责是:1.落实界线,执行协议书规 定;2.公布界线;3.管理界桩;4.勘界;5.协商确 公布界线; 管理界桩; 勘界; 协商确 公布界线 管理界桩 勘界 定跨界资源管理、使用问题; 建立联检制度 建立联检制度, 定跨界资源管理、使用问题;6.建立联检制度, 组织联检工作; 处理边界纠纷问题 处理边界纠纷问题; 查处违 组织联检工作;7.处理边界纠纷问题;8.查处违 法违规行为和事件; 管界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 法违规行为和事件;9.管界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 建立健全协调处理机制。 算;10.建立健全协调处理机制。 建立健全协调处理机制
(六)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常用政策法规
5.《民政部关于做好行政区划变更后勘界工作的通 《 规范行政区划调整后勘界工作程序专用政策规定。 知》:规范行政区划调整后勘界工作程序专用政策规定。 6.《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全面勘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测绘技术规定》 界期间的专用技术规定,管界涉及勘界时仍然执行。 界期间的专用技术规定,管界涉及勘界时仍然执行。 7.《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工 《国务院关于开展勘定省、 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指导全面勘界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全面勘界的纲领性文件, 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导全面勘界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今 后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后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8.其他以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 其他以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 其他以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
(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目的 原则 方式
方式: 分级负责,共同管理。 方式: 分级负责,共同管理。省、自
治区、 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区域在国务院领 导下,由毗邻省、自治区、 导下,由毗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共同管理; 自治区、 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 的行政区域界线在省、自治区、 的行政区域界线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领导下,由毗邻的自治州、 民政府领导下,由毗邻的自治州、县(自 治县)、 )、市 市辖区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二、边界纠纷的处理
(一)边界纠纷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定义:边界纠纷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以及 自然人、 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 置或者跨界资源管理使用的范围与权属认定不一 致引发的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的争议。 致引发的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的争议。边界纠纷 有两大要素: 有两大要素:一是纠纷发生在行政区域界线附近 地区;二是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 地区;二是与行政区域界线有关。 分类:边界纠纷分边界争议和边界资源纠纷两 分类: 类。
(七)界线管理经费解决渠道
1.省级界线管理经费纳入省级政府财政 省级界线管理经费纳入省级政府财政 预算; 预算;省级以下界线管理经费相应纳入同 级政府财政预算。 级政府财政预算。 2.中央财政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 中央财政加大对财政困难地区转移支 付力度,增强这些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付力度,增强这些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3.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勘界经费:省界中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勘界经费: 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勘界经费 央财政负担,省内界线地方财政负担。 央财政负担,省内界线地方财政负担。
(四)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内容与职责划分
内容: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内容: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主 要内容包括:执行协议书,公布界线, 要内容包括:执行协议书,公布界线,实地标定 界线,管理界桩及标志物,界线变更及勘界,跨 界线,管理界桩及标志物,界线变更及勘界, 界生产、建设管理,联检,管理档案,编制详图, 界生产、建设管理,联检,管理档案,编制详图, 争议处理,违规处罚等11项 争议处理,违规处罚等 项。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民政部门是职能部门,有关部门各负其责。 民政部门是职能部门,有关部门各负其责。
(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及其发展阶段
定义: 定义:是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勘定行政区域 界线、 界线、处理发生在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纠纷及 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其他日常管理活动,以达到维 开展行政区域界线其他日常管理活动, 护行政区域界线稳定, 护行政区域界线稳定,推进边界地区社会经济发 展的行为。 展的行为。
(三)边界争议及处理
掌握此类边界争议处理方法的现实意义.目前, 掌握此类边界争议处理方法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 目前 现有省、 现有省、县两级行政区域陆地行政区域界线已经勘定成为 法定线, 法定线,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清楚而引发的边界争议大大减 但仍然存在行政区域界线不清问题: 少,但仍然存在行政区域界线不清问题:一是乡级行政区 域界线尚未全部勘定, 域界线尚未全部勘定,二是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尚 未完成,三是每年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变更的行政区域界线 未完成, 未能及时勘定。因此, 未能及时勘定。因此,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清而引发的边界 争议仍然存在。 争议仍然存在。
(四)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内容与职责划分 民政部门职责: 民政部门职责:民政部门是各级政府负 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责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要认 真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具体为:1.承担政府 真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具体为: 承担政府 有关职能的落实工作; 标定界线实地位置 标定界线实地位置; 有关职能的落实工作;2.标定界线实地位置; 3.处理界线争议;4.管理界线标志物;5.管 处理界线争议; 管理界线标志物; 管 处理界线争议 管理界线标志物 理档案资料; 编制详图 编制详图; 处罚违法违规 理档案资料;6.编制详图;7.处罚违法违规 行为; 提供勘界成果 提供勘界成果; 组织联合调研 组织联合调研, 行为;8.提供勘界成果;9.组织联合调研, 通报情况。 通报情况。
(三)边界争议及处理
1.边界争议定义与分类 边界争议定义与分类
定义:边界争议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 定义:边界争议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自治 自治县、 市辖区之间, 民族乡、镇之间, 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之间,乡、民族乡、镇之间, 双方人民政府对毗邻行政区域界线的争议。 双方人民政府对毗邻行政区域界线的争议。 分类:分为两类, 分类:分为两类, 第一,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清(界线未经勘定) 第一,因行政区域界线不清(界线未经勘定)引发的 争议; 争议; 第二,因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 第二,因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界线已 经勘定)引发的争议。 经勘定)引发的争议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论
民政部全国勘界工作办公室
主讲人:陈克相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论
一、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概述 二、边界纠纷的处理 三、勘界 四、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 五、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六、行政区域界线公布 七、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管理 跨界生产、 八、跨界生产、建设用地和资源使用管理的规定 九、 行政区域界线档案与信息化管理 十、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编制 十一、 十一、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协调机制的建立 十二、违反《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十二、违反《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处罚
目的:维护行政区界线附近地区稳定, 目的:维护行政区界线附近地区稳定,促进 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行 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定: 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定:巩固行政区域界线 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 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 域界线附近稳定。 域界线附近稳定。
(二)边界纠纷的实质 性质 处理原则
边界纠纷的实质是资源权属争议, 边界纠纷的实质是资源权属争议,与 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当地政 府的全局意识有关,一般规律是经济越发 府的全局意识有关, 达纠纷越少。边界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达纠纷越少。边界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应当通过协商等和平方式处理。 应当通过协商等和平方式处理
(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目的 原则 方式
原则: 原则: 1.有利于国家统一管理原则; 有利于国家统一管理原则; 有利于国家统一管理原则 2.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原则; 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原则; 有利于各族人民团结原则 3.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原则; 有利于保护、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原则; 有利于保护 4.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原则; 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互谅互让原则; 实事求是 5.维护行政区域界线严肃性、稳定性原则。 维护行政区域界线严肃性、稳定性原则。 维护行政区域界线严肃性
(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定义与发展阶段
建国以来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经历三个发 展阶段: 展阶段: 1.调处边界争议阶段 调处边界争议阶段; 调处边界争议阶段 2.全面勘界阶段; 2.全面勘界阶段; 全面勘界阶段 3.依法治界阶段。 依法治界阶段。 依法治界阶段
(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目的 原则 方式
1.《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是依法管界的专门法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规。 2.《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是处理因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 界线不清引发的边界争议的主要法规。 界线不清引发的边界争议的主要法规。 3.《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意见》:对 《关于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的意见》 条例”的补充和完善,强化了政府领导, “条例”的补充和完善,强化了政府领导,明确了部门职 能分工,解决了管界经费渠道等问题。 能分工,解决了管界经费渠道等问题。 4.《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规范省 《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办法》 界联检的专用政策规定,县界联检参照此办法进行。 界联检的专用政策规定,县界联检参照此办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