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案第一单元:在父母关心下成长1,我长大了本课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他们感恩父母和他人的情感。
2.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在点滴中感悟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只有在自己的努力与别人的帮助下,才能不断成长与进步,并学会给自己制定成长目标。
4.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和物品,课上充分交流与分享,采用对比的方法,自主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学会欣赏,学会感恩。
本课活动建议1.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相关物品,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够真正参与课堂上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2.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对比,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3.课堂上,教师要用好学生幼儿园以及小学的成长手册,让学生的学习有依据,而不是泛泛而谈。
4.教师还要用好家长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父母眼中的变化。
可以请家长写信,介绍孩子的成长;也可拍录像介绍孩子的进步;还可以请家长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现场的交流分享。
本课活动设计例举(2课时)第1课时活动進备学生准备1.搜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物品,如幼儿园时穿的衣物、大班成长手册、过去的手工等作品、获奖证书等。
2.向家人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教师准备1.准备学生的小学成长手册,多渠道了解班级学生入学后的成长情况。
2.约请班级一位家长写信,主题是自己孩子的成长。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展示活动:我长大了1.同学们,你们成为小小学生已经有一年半的时同了,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你们门觉得自己的身体有变化吗?2.学生分享出课前搜集的物品,进行展示、试穿。
3.通过试穿,我们发现自己幼儿し园时穿的衣服、鞋子现在都嫌小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究竟长了多少呢?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大班成长手册和上学期的成长手册,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数据,再算一算,自己変化了多少,把结果告诉同桌。
4.全班交流,发现数据的变化。
5.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自己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这些都说明什么呢?(板书课题:我长大了)【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活动,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自己长大了。
】(二)分享活动:父母眼中的我1.刚刚我们从身体的变化中发现自己长大了。
那么,在爸爸妈妈的眼里,我们成为小学生后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变化呢?2.指名交流。
3.(出示一位家长的来信)这是我们班***同学的妈妈分享的***的变化,让我们来看看在妈妈的眼里,***有哪些变化。
(教师读信)4.指名交流。
5.正如同学们所发现的那样,***的妈妈夸了***在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取得的进步。
老师也来采访一下***同学:“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呢?”6.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为他点赞、加油【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在父母眼中的自己有哪些成长和进步,从而学会悦纳和欣赏自己,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三)反思活动:我的成长进步1.其实,我们每个同学都像***一样,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下面,就请请同学们仔细回顾自己的成长,把最明显的进步写在教材第3页“加油站”的台阶上。
2.学生思考,在留白处进行填写。
3.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取得进步的成果(自己的作品、获奖证书、生活的技能等)。
4.老师为每位同学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骄做,你们可真了不起!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多、这么大的进步?请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寻找进步的原因。
5.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我们能进步,最关键的是靠自己的努力。
有这样一句名言,大家能理解它的意思吗?(出示:有志者事竟成。
)7.学生进行交流。
8.同学们的进步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那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哪些人的帮助呢?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反思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学会欣赏自我、肯定自我。
同时,思考自己取得进步的原因,学会感恩,也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活动总结学生谈感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我们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离不开家人和他人的帮助助。
第2课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向家人了解自己成长的故事。
教师准备:1.准备学生的小学成长手册。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交流活动:我的成长故事1.上节课很多同学提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家人的帮助。
(出示教材第4页的前两幅图)这两位同学分享了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你们发现他们得到了家人什么样的帮助2.学生交流。
3.能说说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家人安慰、鼓励、帮助的故事吗?4.全班交流分享。
5.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得到别人肯定和夸奖的故事呢?(出示教材第4页后两幅图)6.全班交流分享。
7.我们怎么做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和夸奖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8.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正如大家所说,做一个僅事的孩子是表明我们门长大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交流分享的活动,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家人和别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同时,这样的活动,也让学生感悟到自己变得懂事,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激励自已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二)体验活动:我想感谢你1.我们的成长除了离不开家人的帮助,还离不开哪些人的帮助呢?2.学生交流。
3.看来帮助过我们的人太多了。
你能选择其中一位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真情实感写下自己对他的谢意吗?4.学生在教材第5页的留白处填写,全班交流。
5.学会感恩,也表明我们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体会懂得感恩,也是长大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激励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的孩子。
】(三)反思活动:我的新目标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很多的进步,也有一定的不足。
你觉得自己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学生交流。
3.在父母眼中、老师眼中、同学眼中,你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呢?请大家翻看自己的小学成长手冊,认真读一读他们对你的评语,找出自己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4.学生阅读成长手冊,进行自我反思。
5.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下一步你打算怎样改进呢?6.全班交流。
7.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制定改进的目标,这也是我们长大了的标志。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反思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为自己的成长制定新的目标,从而更好地成长。
】活动总结学生谈感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从哪些方面感受到自己长大了?教师总结:个长大的孩子,不仅仅是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他还应该能发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为自己不断制定新的的目标,更好地成长。
同时,他更应该是一个懂事、会感恩的孩子。
2.我在变变变本课活动目标1.情感与态度:通过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讲道理、不任性,初步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行为与习慣:引导学生在不高兴兴、想发脾气时能够试着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任性、爱发脾气等行为对自己生活的不利影响,初步学会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4.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课活动内容解读儿童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听劝告、乱发脾气等行为,任其发展会影响他们认识和判断事物,影响他们与人交往,使他们难以适应环境,经不起挫折和考验,从而妨碍他们生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健康成长。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儿童认识到任性等行为对自己生活的不利影响,学会一些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并在不高兴、想发脾气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试着调整和控制自已的情绪,从而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
通过活动,培养儿童讲道理、明事理的生活态度,促进儿童积极、愉快地生活。
本课活动建议1.本课针对的是儿童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听劝告、乱发脾气等行为,教学中要以儿童真实的生活为例,更多地引导儿童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如“观察哨”环节,要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拓展讨论交流的内容,为的是呈现儿童真实的生活,而不可上成看图说话。
2.教学故事屋《小熊溜冰记》时,有条件的学校可直接参考教师用书配套光盘中的故事课件,不需要学生表演或让学生讲故事。
因为这一环节旨在引出本课话题,让学生认识到任性、不听劝告这种行为的危害很大,要努力改正。
3.“交流会”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但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上,而要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如试一试如何通过深呼吸调整情绪,了解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如何向心理辅导老师求助等。
这一环节可与与“体验馆”环节中用一颗葡萄干帮助调节情绪的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学会一些调整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4.“碰碰车”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的自由表达,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中受到启发,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本课活动设计例举(2课时)第1课时活动准备1.配音故事《小熊溜冰记》。
2.视频片段《我怕黑》《这一步不算》。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1.同学们还记得康康熊吗?他可喜欢溜冰啦,可是这一次他却因为溜冰吃了大苦头了,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配音故事《小熊溜冰记》)2.故事内容明白了吗?你有什么想说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了解究竟是什么让小熊吃了苦头,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任性的坏处,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二)话题讨论1.小態溜冰的故事给我们敲向了警钟啦!想想自己平时生活中有过这样任性的时候吗?2.小结:看来,任性、不听劝告给我们的生活真是带来了不少麻烦呢,这样的坏气可真要改一改。
3.出示教材上的儿歌,学生诵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任性表现,让学生在真实的事件中感受到任性带来的坏处。
】(三)生活观察哨1.坏牌气要改改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改掉的不只有任性这一顶哦,来看看这几个小朋友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视频片段《我怕黑》《这一步不算》)讨论:发生了什么事呀?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出示图片:①大哭大闹;②②发牌气,长时间不听劝慰)2.像视频和图片中的」小朋友这样,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发牌气的事,在你身上发生过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重点谈一谈因为自己生气发脾气而带来的不好的结果。
同时,让孩子们体悟到许多事在当时感觉是天大的事情,事后想一想,可能会觉得是小事一桩、不值一提,让孩子们在对自我的剖析中认识到当时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太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