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直接实践者,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信息技术新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层次。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专业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社会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全面、整体、持续的终身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是伴随教师生涯的永恒追求。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师就是在这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1.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

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的核心。

2.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集体备课不仅可以用老教师的知识经验弥补新教师的缺陷不足,而且,还可以用新教师的新理念和新观点改变老教师的旧思想、旧模式。

这样,集体备课就真正实现了新老教师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的共同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竞争力。

3.从互动交流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拥有最便捷、最广阔的互动交流平台――互联网。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专家、同行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互动交流。

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这种最便捷、最广阔、多层面、多渠道的学习交流活动,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前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培训。

互动交流是信息技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4.从参与课题研究中获得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增强教师的凝聚力;通过课题研究开发教师潜能,激发教师的创造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相信只要用心教育,用心钻研,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在专业上更大程度的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努力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天都会出现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创意,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如何决策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优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

1.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形象化教学
由于本学科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复杂,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讲起来比较费时间,而学生也感觉枯燥无味。

作为教师就应深钻教材、教法,把知识化繁为简,创设情境教学。

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求,也是联系与现实生活与世界的桥梁。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习直观化、形象化。

例如,在“多边形工具”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校园花园的场景,在学生感受美的气氛中提出思考,进行任务驱动:我们想用手中的鼠标记录这一美好画面么?然后出示教师电脑创作的由线条组成的花
园美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法”构建学生自驱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任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科学合理的任务,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个卡通人物。

由于学生对这个卡通人物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
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3.注重课堂评价
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般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和师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

例如,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00等软件的使用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该作品的意图、过程、采用的方法等,让其它学生给予评价。

还有就是要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及应用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提高信息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4.小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采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围绕拟定的几个问题上网搜集、查阅、下载有关资料。

做好相应的资料采集,并要求学生利用WORD完成资料的编辑和排版,并完成研究报告。

这种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操作探索未知的领域,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体验着自己动手的乐趣。

最后,通过和其他同学的共同协作,得到自己满意的成果。

三、注重德育教育
1.注重日常行?楣娣叮?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从抓好课堂常规入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是要求学生穿好脚套才能进入机房,培养他们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二是要求学生安静有序地坐到指定的座位上,做到人机对应,培养他们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三是要求学生认真填写上机登记册,按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使用机器,下课摆好键盘和凳子,培养他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四是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文件存放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不随意乱动、乱删别人的文件,培养他们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

2.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上网冲浪成了时尚,网上聊天成了时髦的话题,网络游戏使部分学生流连忘返。

很多学生都喜欢计算机课,但是这些喜欢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而是来源于对游戏的热度。

我不反对学生在学习之余玩一些有益的电脑游戏,放松心情,但是,一定要掌握一个“度”。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对待游戏,引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列举一些国内外青少年因长期沉迷游
戏不能自拔而导致犯罪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其中的危害,自觉的控制对计算机的“热爱”,经得起各种不良诱惑。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良好的道德意识包括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等,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的培养。

学完“word部分”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进行贺卡的制作。

在“母亲节”“教师节”来临之际,鼓励学生亲手制作贺卡赠送给母亲和老师。

这样既节约了学生的零用钱,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

学完“电子邮箱部分”的内容后,让学生算一算,如果大家平时都用电子邮件联系,一年下来可以节约多少纸张,又可以挽救多少树木。

并由“电子邮件”引申到电子对帐单、电子贺卡等,不知不觉中给学生渗透了环保的意识。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时刻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始终站在新技术的前沿。

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与时俱进,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跟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才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获取新信息。

参考文献:
[1]朱艳.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吉林教育,2007,(09).
(责任编辑陈始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