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5章
中国管理哲学导论ppt第5章
• 结论: 实践证明,老子的“三 宝” 特别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思 想, 对于现代管理者具有深刻的指 导意义。西方管理学家将其奉 为现代管理学的“金科玉律”, 认 为它是企业成败的重要保证。
四、“大巧若拙”
• “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 章),也称“大智若愚”。其 含义有二: 1.“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俗 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 我独闷闷。 《老子》二十章 • 西汉名相曹参“宽而勿察”的 原则。
• 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的原 则,贯彻于用人之道,提出了 “善用人者为之下”,主张以 谦下礼让的态度待人。 • 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 •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 老子以“不敢为天下先”的原 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主张无论大国和小国,皆应持 谦恭居下的态度。
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 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 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 宜为下。 《老子》六十一章 • 蒙牛集团的“老二哲学” • 德国出口业的“隐形冠军” • 联想集团在国际市场上遵循的 “老二哲学”
1.“和光同尘” 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老子》五十八章
平原王君,公以明道,深 晓阴阳,怀德而行,和光同 尘,不为皎皎之操。 《太平御览》卷八二八 • 东汉名将张奂: “吾前后仕进,十要(腰) 艾银(指官印),不能和光 同尘,为谗邪所忌。” (《后汉书》卷六十五《张 奂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而 不居。 《老子》二章 • 春秋时期介子推不居功自傲的 典故。 • 《庄子•山木》中的寓言。
4.“四不”之德的重要性 道家对管理者提出的“四不” 要求,在企业管理中是极为重 要的。 • 项羽、李自成的失败。 • 毛泽东在《在陕甘宁边区参议 会的演说》中,一再告诫全党 同志: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 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 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
• 楚庄王不计臣之“细过”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争取人心的 高超艺术。 • 宋太宗、宋太祖宰相赵普治国 的事例。 • 企业家的领导艺术,就是要在 明确与糊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这 种艺术,是检验企业家领导艺 术高低的试金石。
2.“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宋代宰相吕端的“小事糊涂, 大事不糊涂” • 一位成功管理者说过:“纵观 古今中外,凡能做大事者,都 是返璞归真,大智若愚。小智 小巧,做不了大事情。”
2.“知雄守雌”的现代价值 • 在世界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实 施的“小狗战略”,就是老子 “知雄守雌”思想的成功运用。 • 美国的强斯特梅公司的创新案 例。 • 中国海尔集团在经营管理中对 “知雄守雌”战略的应用。
二、“和光同尘”
• 根据道家“无为”的哲学智慧, 企业家应该具有“和光同尘” 的高贵品质。 挫其锐,解其忿,和其光, 同其尘,是谓玄同。 《老子》五十六章
•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衰史。 • 用友软件公司董事长王文京 的成功经验。 • 根据道家“四不”品格的要 求,企业家必须走内涵式发 展之路。 • 张裕集团的成功秘诀。
三、“我有三宝”
• 根据道家“无为”的原则,老 子对管理者进一步提出了“三 宝”的要求。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六十七章
2.“不言之教”的重要性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五十六章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 (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老子》八十一章
3.“不言之教”的现实意义 • 道家提倡“不言之教”,这对 于塑造现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 和使用人才,仍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 在当前西方,领导观正在由 “英雄式领导”向“沉静式领 导”转变。 • 企业员工分为“光说不动型” 和“沉默实干型”。如何对待 不同类型的员工,是企业管理 的重要内容之一。
2.不可让原则捆住自己 • 在管理中,管理者既要“刚正 不阿”、“坚持原则”,又要 随机应变、圆活灵通、情圆理 方,不可让原则捆住自己,失 去民心,招致失败。 • “圆若用智,惟圆善转” • 前秦王苻坚的得力大臣王猛、 邓羌的管理之道。 • 宋太祖赵匡胤“理方情圆”的 管理之道。
3. “四不”之德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老子》二十四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长。 《老子》二十二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 骄,果而不得以,果而勿强。 《老子》三十章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6)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7) “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8) “醉之以酒而观其则” (9) “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 企业家在考察人才时,既不 能“以貌取人”,也不能 “以言取人”,而应该“以 行取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六 十七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 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 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 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 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老子》六十六章
4.“不敢为天下先”的现代价值 • 中国亚都公司的“谦和巨人” 形象。
• 老子把“不敢为天下先”的原 则运用于战争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 进寸而退尺。 《老子》六十九章
五、“不言之教”
不言之教 《老子》四十三章 希言自然。 《老子》二十三章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二章
1. “不言之教”的含义 (1)在教育方法上,“身教重于 言教”,“贵行而不贵言”。 • 圣人“行不言之教”,是强 调身教比言教更有效,实践 比空谈更宝贵。 • 在“言教”上,强调“希言” 重于“多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五章
1.以慈待人 所谓“慈”,是指“仁慈”, 要求管理者对自己的下属和社会 民众要有慈爱之心、关怀之情。 • 吴起爱兵如子的例子
• 曾国藩:“带兵之道,用恩莫 如 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所 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 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达, 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礼者, 所谓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泰 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 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 之际,常有凛然难犯之象,则人 知威矣。”
• 现代企业管理,以仁慈待人, 实际上也是一种高超的柔性管 理。
2.发扬“崇俭”美德 老子所谓“俭”,是指节俭, 即在物质财富上提倡节约,反 对浪费。 节约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韩非子认为国家是“以俭得之, 以奢失之” (《韩非子•十 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清•朱柏庐《朱子家训》 …… • 在国外企业家中,宜家公司的 老板坎普拉德是提倡“俭”德 的典型人物。
• 在老子看来,圣人的内在本质 和外在表现往往是相反的,内 在本质是刚强,而外在表现却 是柔弱。 • 老子说圣人“明道若昧,进道 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 若偷,质德(真)若渝” ( 《老子》四十一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 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四十一章 • 商容传授老子柔弱胜刚强的道 理。
六、“九征”之说
1.知人难于知天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 天。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 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 而钎。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 义若热。 《庄子•列御寇》
2.解读“九征”之说 • “九征”之说就是九种考察、 识别人才的有效方法。 (1)“远使之而观其忠” (2)“近使之而观其敬” (3)“烦使之而观其能”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老子》七十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四十三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 莫之能胜。 《老子》七十八章 • “知雄守雌”也叫“知白守 黑”、“知荣守辱”,是老子 的人格要素的重要内容之一。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 蹊……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 天下谷。 《老子》二十八章 • “知雄守雌”是以“反者,道 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四十章)辩证法思 想为哲学基础的。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弊 则新 《老子》四十章
第5章 道家的“无为”智慧与 “自胜者强”
一、“知雄守雌” 二、“和光同尘” 三、“我有三宝” 四、“大巧若拙” 五、“不言之教” 六、“九征”之说
一、“知雄守雌”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1.“柔弱胜刚强” 人生之柔弱,其死坚强。 万物草木生之柔脆,其死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 《老子》七十六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七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