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2 铁肩担道义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2018年秋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今朝风流 2 铁肩担道义检测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2 铁肩担道义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1.李大钊同志作为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创始人之一,在白色恐怖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北京仍坚持工作,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严刑拷打沉着冷静,坚贞不屈,犹如一株凌寒怒放的梅花,永远“俏”立在人们的心中。

2.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搜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这里避难的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李大钊在狱中写下《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今既被逮,惟有直言。

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惟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写作运用]适合“坚强不屈”“精神的力量”“爱国”“奋斗”等话题。

1.李大钊同志作为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创始人之一,在白色恐怖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北京仍坚持工作,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严刑拷打沉着冷静,坚贞不屈,犹如一株凌寒怒放的梅花,永远“俏”立在人们的心中。

2.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6日,张作霖搜查苏联大使馆,逮捕了在这里避难的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

李大钊在狱中写下《狱中自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其中写道:“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今既被逮,唯有直言。

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唯望当局对于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事株连,则钊感且不尽矣!”[写作运用]适合“坚强不屈”“精神的力量”“爱国”“奋斗”等话题。

示例: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崇高、坚贞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20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先生。

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是真正的“为人类而活”。

他是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参加过抗议斗争,极力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回国后曾与陈独秀、胡适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礼教提出全面挑战……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三一八”惨案后,北京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在这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他没有退缩,仍坚持为党工作,仍继续为人民服务。

被捕后的他在狱中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狠毒的敌人甚至用竹签插他的手指,但他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这是多么的大义凛然啊!“十指连心”,谁能想象到用竹签插手指的感觉。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大钊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他,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大英雄。

当刽子手把绞绳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面对十九位即将遇难的同志,面对死神,他不但没有畏惧,而且还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深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在世界,必然得到最终的胜利。

”他死得是那么悲壮,那么坦然。

他是为人民而死,为共产主义而死。

他是真正的“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而死”的大英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这就是李大钊,一位进步的知识分子,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活在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一颗在中国历史上永远璀璨的明珠!——《永不失落的精神》,有删改一、基础巩固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唐诗和宋诗孰优孰劣,在后代引起了________的争论。

对唐宋诗的评价,往往因个人爱好的不同而______,其实两个朝代的诗歌________,不应该用一种固化的标准评价不同风格的诗歌。

A.经年累月南辕北辙各有千秋B.旷日持久大相径庭各有千秋C.旷日持久南辕北辙半斤八两D.经年累月大相径庭半斤八两解析:第一、二组从词义上来区分。

“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长。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结合语境,(1)空应用“旷日持久”,(2)空应用“大相径庭”。

第三组从感情色彩上来区分。

“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故(3)空应用“各有千秋”。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解析:A项,结构混乱,在“是”前加上“今年”。

B项,成分残缺,删去“使得”。

D 项,搭配不当,将“名额”改为“学生”。

答案:C3.下列各项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

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解析:B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如,承蒙垂念,不胜感奋)。

而选项中是说“学生垂念师恩”,谦敬失当,应把“垂念”改为“感念”。

C项“家严”,又称“家君”“家尊”。

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家”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

而选项中是询问,应是问对方,故应将“家严”改为“令堂”。

D项“府上”,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

而选项中说的自己家,故应将“府上”改为“寒舍”。

答案:A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

唐代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

“青灯有味似儿时”,是南宋陆放翁对儿时读书情景的追念。

至于流传千古的“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典故,“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那种对书的迷恋则让人心生敬畏。

A.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B.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C.两三竿竹见君子,十万卷书思古人D.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

首先应浏览所给的语段和句子,把握中心意思,再看所给的小句子,根据“让人感受到阅读时的闲适与宁静”的意思来选择诗句。

B项突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C项突出读书而思古人;D项说读书的作用。

三项均不恰当。

答案:A二、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白桦:文学是我的生命舒心白桦,1930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

文学成为他寻找人生道路的火炬——“我最初接触的是坊间的线装书,其中有经典,也有史籍。

我既希望文学照亮自己,也希望文学照亮别人。

”1942年至1945年,白桦离开家乡去潢川就读初中,晚上在姐姐家的织布作坊帮忙织布。

作坊里什么人都有,白桦目睹难民们所受的苦难,创作了第一首诗歌《织工》,发表在《豫南日报》。

那一年,白桦15岁。

他热心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激愤的文字和尖锐的言谈,引起了特务的注意与跟踪。

1947年,白桦逃离国统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白桦参军后,写一些报道,把战斗故事刻印成画,发给下面的连队;但宣传用的快板,离文学还是比较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白桦随军驻守云南边境;1952年,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在部队开始了诗歌和小说创作。

1953年,白桦的短篇小说《山间铃响马帮来》被改编成电影剧本。

第二年,白桦的《无铃的马帮》又被拍成电影《神秘的旅伴》。

王晓棠饰演女一号,由此而一举成名。

1953年5月,白桦和胡风初次相识。

两年后,他曾约另一位朋友一起去看望过胡风,为此,在后来的“肃反运动”中,他解释了几十次都没法交代清楚。

1955年,白桦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的创作员。

其间先后出版了《边疆声音》等小说集,《金沙江的怀念》等抒情诗集,成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知名的部队作家之一。

1957年,27岁的白桦被划为“右派”,打入另册,当过好几年钳工。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作品还一律作为毒草加以批判斗争。

“挫折使我发誓放弃文学,甚至把所有的笔记、日记全部毁掉,扔掉所有的笔。

”白桦说。

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第二天,白桦只用一周时间就写出话剧《曙光》。

1980年底,根据白桦的电影剧本《苦恋》摄制成的《太阳和人》,又引起一场全国性的大震荡。

故事讲述黄永玉等一大批劫后余生的中国艺术家,经历了各种生活的折磨,但对祖国的爱始终不渝,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是苦苦的爱恋。

1981年,对于白桦来说,是沉重的一年,举国上下卷入这场沸沸扬扬的批《苦恋》的事件。

“《苦恋》有自己经历种种波折后悲凉的情绪。

今天回想起来,这场批判是一场观念的较量,是‘文化大革命’后最为激烈的一次,它检验了很多人的观念和勇气。

”白桦说。

1982年,白桦写了一部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

这部作品因其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吴越争霸历史,引起了巨大思考和争议。

33年后,这部作品得以重排,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89岁的蓝天野终于看到了作品重新上演。

数十年来,白桦的家庭由于他的缘故屡遭不幸。

1984年他的儿子曾劝他改变生活方式。

白桦复信说:“我不能,因为文学是我的生命。

一个有生命的人怎么能不重视自己生命的意义呢!……”2009年,长诗《从秋瑾到林昭》的发表是白桦看重的事情,因为这首诗他花费了十年的心血。

在云南玉溪开颁奖会时,白桦激动地流泪说:“流了八十年的眼泪,泉水依然涌动,这八十年的泪水,把我这双眼睛洗涤得像儿童那样明亮。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桦是一位军人,解放初期,随军驻守云南边境,后任昆明军区创作组组长,开始创作诗歌和小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