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课,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十一课,十一届三中全会

C.经济指导思想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 D.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5、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调整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D.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6、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B.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的工作大局
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改造 (1953——1956年)
1、内容
⑴农业 ⑵手工业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⑶资本主义工商业
2、实质: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热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2)大跃进
特点:片面追求高速度.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
危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 主义的积极性 设社会
根源: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 平这一客观规律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曾被作为社 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评价与启示)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 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C.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 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1967年、1968年国民经济下降 原因 :“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2、1973年国民经济复苏 原因 :周恩来的调整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3、1975年国民经济回升 原因 :邓小平的整顿 ——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 效措施全面整顿
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 历程中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和严重的失误?
的工业国。
(3)意义:
经济建设 的方针: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失误
(1)总路线: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 (2) 大跃进 (3) 人民公社化运动
花生亩产13241斤,小麦亩产3530斤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解说语:老农想,这么大的南瓜怎么吃?
全民大炼钢铁
留下荒山秃岭
浮夸风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放 鼓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 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 开 足 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肚 干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 皮 劲 就是搞“一平二调” ,刮起了一股“共 吃 加 产风”,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 饱 油 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 饭 干
提示:成功: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何在? 兰州 提示: 上海 武汉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 原因:地理: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历史:重工业基础好 一五时期的主要 返回 建设成就
1605 工 农 业 业 探究:此图图表反映出大跃进、人民 总 总 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种影响? 产 704 产 值: 值: 537 提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415 亿 亿 元 元
1957年 1960年 返回
1957年
1960年
1、下列各项,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 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 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1959-1961出现建 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启示: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国民经济的调整
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调整、巩固、 措施:充实、提高) 成效: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总路线
2、失误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面红旗
1、正确的探索
→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 (2)内容
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改造后,各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7% 19% 1% 1%
8% 3%1% 33%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 55% 72% 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公有制 合作社经济 1956年底 1952实质: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年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社会性质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返回
人 有 多 大 胆 , 地 有 多 大 产 !
探究:结合上图和此图说明大跃进 错在何处? 提示: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以 粮 为 纲 农 业 跃 进
探究:此图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 何 种负面影响?
提示: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2、表现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
1、背景:重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2、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 优先发展重工业 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 3、任务 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三大改造 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 4、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等。 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5、意义: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 ——毛泽东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1949——1976年)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 ㈠、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 —即庞大的 1952) 个不堪负担的压力 —— 1、背景:建国初经济全面崩溃 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 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 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 ②国民政府的大肆搜刮 原因 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
③多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
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 3、意义: 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经过三年,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 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 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 的社会经济。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