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教学设计

附件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名陈梅性别教龄19年年龄37岁E-mail 职称中教一级办公电话手机号码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级中学邮编432817 征文类别教案设计网上注册号学科语文出版意向专著□电子杂志学术刊物□增刊□不同意□参赛调查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指导教学设计摘要详写是对能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叙述和描写,略写是对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概括叙述。

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典型人物详写,其他人物略,主要事件详写,相关事件略。

详写的方法:慢镜头展示,蛛网式布局。

略写的方法;简单交代、一笔带过、浓缩概括。

关键词详写,浓墨重彩。

略写,惜墨如金。

慢镜头展示,蜘蛛网式布局。

注:①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

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女《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级中学陈梅教学目标1、结合人教版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特点。

2、围绕“让世界充满爱”的主题进行写作指导。

3、掌握详略的写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围绕稳重中心安排详略。

2、处理好详写略写、不写。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详写的方法:慢镜头展示、蛛网式布局。

2、在写作中渗透情感,巧妙取舍,揭示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创意紧紧围绕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写作技法详略处理,以爱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写作选材指导,并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详略,让学生了解详略的含义、处理、写法和力度,通过“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三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认知、理解、运用、提升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详略的核心。

教学步骤课前活动。

用激趣的方式让学生放松心情,拉近距离。

一、导入新课用罗丹砍掉雕塑作品《巴尔扎克》的双手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文。

备用资料: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

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

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的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的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

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

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

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变现的意义。

雕像是这样的,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出示教学目标(1)结合人教版八上第二单元的课文详略安排,了解详略的特点。

(2)围绕“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进行写作指导。

(3)掌握详略的写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出示要达到教学目标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说一说”“学一学”“改一改”二、活动一:说一说1、活动一“说一说”的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详略。

请回忆朱自清的《背影》第3段、第6段,你发现了什么?(第3段是略写,第6段是详写)你是怎样区别的呢?(第3段写了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谋事、回京6件事,第6段只写了买橘子1件事)噢,我明白了,用一段话写许多事是略写,用许多话写一件事是详写。

那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最能表现父爱,触动了“我”的心灵,要详写;而其他的事情与父爱有关,但不是重点,所以略写。

)看来详写和略写都有一个指南针,那就是文章的中心。

到底什么是详写,什么是略写呢?我们把详写和略写的概念读一读(学案)。

课件出示:详写:是对能够直接表现中心的主要材料进行具体叙述和描写。

略写:是对虽与中心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的材料概括叙述。

课文链接:鲁迅的《社戏》没有详细介绍社戏的表演的艺术特点,演员的唱腔、动作、服装、剧目等内容,而详细的写出了看戏的全过程。

因为文章要表达的是“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德;清新的江南水乡风景,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而冰心的观舞记却与鲁迅刚好相反,浓墨重彩的描绘刻画了印度舞蹈家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来表达自己的赞美和惊叹。

总结详略原则: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的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便是次要材料,该略写。

2、说一说的第二个环节:明确详写与略写的关系。

你会怎样安排《家庭春晚》的详略:现在的春晚有很多形式:央视春晚、网络春晚、农民春晚。

现在老师想搞一个家庭春晚,并且想把它写成一篇文章,大家来帮帮老师:课件出示:《家庭春晚》提纲(1)表演家庭春晚的原因。

(2)表演家庭春晚的过程。

(3)家庭春晚带来的欢乐。

(详写第二部分,略写第一、三部分)那如果我要在第二部分中还要选择一个点侧重详写,可以怎么安排呢?表演家庭春晚的过程:幼儿组表演歌舞,青年组表演街舞,成人组合唱歌曲,老年组表演秧歌。

(详写幼儿组表演歌舞,因为小孩子天真活泼、十分可爱,可以特别表现他们给家庭带来的欢乐)(详写青年组,表现他们的朝气与活力)(我详写成人组合唱一曲《常回家看看》,因为我的父母长年在外工作,表现他们对家庭的重任,对家人的思念)(我详写老年组的表演,表现老年人的健康与幸福)看来详写的侧重点不同,文章的主题也会不同。

老师想表现“老有所乐”的主题,应该详写哪一个方面?(老年组)想听一听老师的文章吗?(教师读下)课件出示:家庭春晚绽放的烟火,闪亮的焰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全家围坐在火炉边等待春节联欢晚会。

这时,姨妈提议咱们也来表演一场家庭晚会,我们积极响应。

小文带领的幼儿帮,他们手拉手又唱又跳,祝福大家新年好。

那灿烂的笑脸,稚气的童音,真惹人喜爱。

都说他们带了个好头。

然后登台的是我们青年派,在龙哥的率领下,跳起了充满青春朝气的街舞。

成人组也不甘落后,合唱了一曲《家和万事兴》,我们边听边跟着拍打节奏。

压轴的是爷爷奶奶的秧歌舞。

伴随着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掌声,两位老人闪亮登场了,爷爷手中的红扇子,自由的左右晃动,扇面上的小金纸调皮的闪着光,映着我们一家人的笑脸,奶奶的妆扮特别漂亮,新梳的发髻,精致的服装,扭得更灵活,手中的红绸带好像两只蝴蝶在她身边翩翩飞舞,让人似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灵活的舞步穿梭自如,显得稳健而又洒脱,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爷爷奶奶的锻炼,让他们拥有了健康与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热烈的掌声中,爷爷奶奶获得了家庭春晚比赛的特等奖。

幸福的歌声、欢快的笑声、热烈的掌声,就是我家的主旋律。

3、小结:生活中人人都是主角,但作文却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详写典型人物和主要事件,略写其他人物和相关事件。

课件出示:围绕中心安排详略。

典型人物详,其他人物略。

主要事件详,相关事件略。

三、活动二:学一学1、学习详写的方法一:慢镜头展示。

请大家齐读《背影》的详写片段,说一说详写了什么?(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怎样描写这个过程?(动作描写)请圈出描写父亲的9个动词:戴、穿、走、探、穿、爬、攀、缩、倾。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的事,如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

作者却用了9个连续的动词,有什么作用呢?(写具体一点,显得生动形象)很好,这样就把过程拉长了,如慢镜头一样展示。

说一说最令你感动的哪一点?“攀”说明父亲的动作很艰难。

“缩”可以看出父亲动作缓慢。

“倾”表现了父亲身体肥胖。

“爬”可以突出的年老力弱,行动不便。

其实作者都是为了表现父亲“爬月台”的过程艰难,分别写出他的手“攀”、脚“缩”、身体“倾”的情景,显得真实而富有深情,让“我”情不自禁的流下泪来,从而表现了父爱的深沉、细腻和伟大,我们把这种详写的方法称为“慢镜头展示”。

课件出示:详写的方法1慢镜头展示:把过程拉长,把内容写实,把感情写细。

慢镜头展示就是将主要过程分解:一步一步逐步展示,一点一滴仔细描写,把过程写长一点,将当时的真实场景慢镜头般再现,更强烈的表现人物的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的详写方法。

以前觉得无话可说的同学可以尝试用“慢镜头展示”法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写透彻。

2、学习详写的方法二:蛛网式布局。

请一位同学读这篇表现母爱的文章《妈妈的味道》,同学们找出详写的语段,说一说详写了什么?课件出示:妈妈的味道妈妈常说,煲得久、熬的够的汤水,能润喉、润肺、润心、润肠,不管有多疲劳,只要喝一碗汤,所有透支的精力都能得到弥补,身体的五脏六腑也都能得到滋养。

只见妈妈将菜和佐料小心翼翼的放进瓦锅,然后如守护神一般,凝视着水中的精华,守护着它的变化,过了一会儿,我轻轻走过去,只见妈妈揭开了锅盖,用勺子搅动了一圈,那些点缀在莲藕间的花生,红艳艳的,像晶莹剔透的宝石,看着都让人垂涎欲滴。

我回到书房写作业,厨房里不时传来熟悉的声音,有时飘扬着清越悠扬的笛声,有时流淌着叮叮咚咚的山泉,有时又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则如锣鼓般激越雄壮。

无色无味的水,煮成汤之后,便有了美丽的灵魂。

汤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

(想写了妈妈煲汤的过程,在文中的第2、3段)详写煲汤的过程,就是为了表现文章的主题,即妈妈的爱,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从妈妈的动作“放”、“守护”、“揭”、“搅动”和妈妈的神态“小心翼翼”、“凝视”中可以看出来,从妈妈精心煲汤的过程中表现了她对我的爱)你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直接发现的,这也可以说是正面描写。

如果从“汤”的角度进行描写,那就是对妈妈的爱的侧面描写。

(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围绕“汤”展开描写的呢?(“红艳艳的晶莹剔透的宝石”,写出了汤的形态和颜色。

用“笛声”、“山泉声”、“珠玉声”、“锣鼓声”作比喻写出了汤的声音)这是调动了视觉和听觉,这美妙的汤里融进了妈妈的爱。

(板书:调动感官)同学们再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出层次美的呢?老师举一个例子,第2段着重写汤的色泽与形态,突出了静态之美,第3段着重写汤的变化着的声音,突出了动态之美,具有层次美。

(板书:动态静态)(先写近处的,在写远处的,也具有层次美)(板书:由近及远)(第3段运用比喻,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写的生动形象,意境深远。

)(板书:由小到大)这些声音是作者的联想所产生的,并没有这些真实的声音,是作者的感受,我们也可以说是虚写,前面对汤进行了实写,这样的文章便有了立体之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