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初三雨的诉说教学设计

初三雨的诉说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初三雨的诉说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雨的诉说教学设计1教材说明《雨的诉说》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

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雨是一种最普遍的大自然现象。

春雨细,柳丝长,夏日暴雨晒高阳,秋雨缠绵冬雨凉。

可以说,雨带给人的不仅是清凉,它滋润着万物,给自然万物带来生机,但是,雨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去倾听大自然的雨声,感受雨的韵律,品味雨的诗意,并在此基础上,以雨为意象,写一篇抒情文章。

活动前要求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电脑设备制作课件,使课堂活动情感化、艺术化。

课堂活动时间安排2课时。

活动准备学生这篇综合性学习的文字叙述很美,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气贯穿,很有诗意。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心曲。

活动前,让学生认真研读,感受雨的诗情。

独自倾听、体味雨的韵律,可以带着录音机或摄像机,录下雨的音符,记下自己的感受;搜集有关雨的诗文佳作或俗语,了解雨的奇特现象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师设计听雨的要求、内容;搜集整理有关雨的音像文字资料,制作课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进行编辑,装订成册。

活动过程:一、倾听雨的足音(一)听雨去独自一人,带着录音机,观察雨幕,倾听雨韵,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记录,比如,听雨地点、季节、雨的特点,对雨声雨象的形象描绘,以及自己观雨时的心情,等等。

(二)荷雨归以小组为单位,把大家听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经过编辑整理,制作课件或者串联起来;课堂展示活动时,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听雨所得,略加描绘,并展示听雨成果。

说说我听到的雨声——讲述听雨感受听听我收集的雨韵——播放雨的录音二、感受雨的诗意(一)展示学生编辑的雨的诗集,并作简评。

(可以将他们最成功的页面扫描成图片,再做成flash动画,插入音乐,播放。

)(二)感受雨的情丝意境:幽深的小巷,一把油纸伞字幕:杏花·春雨·江南——雨的情丝音乐:伴着悠扬的笛音,朗诵,并鉴赏语言美、意境美。

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白居易的《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一段文字: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留给人们的不仅仅只是美好的回忆,也有苦涩和无奈,甚至是挥之不去的愁怨。

请听作者的愁绪与感慨。

音乐:曲调转为低沉、略带哀怨的箫声曲。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老杜之“沉郁”于此可见一斑。

晚唐诗人杜牧虽说才情横溢,可到了江南,面对满眼春色却感叹起历史的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情景交融,渲染出迁客骚人那种去国怀乡、感极而悲的灰暗心境。

雨给人们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也正因为如此,雨才成为人们歌咏的对象。

当人们在观雨时,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这时的雨就已经是凝结着作者思绪和情感的东西,成为一种意象。

因而,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就只能是生活的阴影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三、说说雨的功过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然而,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

下面请站在科学的角度讲述雨的别样情形。

1、讲述雨水泛滥成灾的实例。

2、罗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梅雨、钱雨、泥雨、酸雨等等。

说说它们的形成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四、抒写雨的情怀在自己听雨和学习他人文学作品描绘雨的方法的基础上,以一个季节中的雨为意象,结合自己的心情,抓住雨给你的独特感受,写一篇抒情文章。

五、推荐阅读:余光中的散文《听听那冷雨》雨的诉说教学设计2《雨的诉说》是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以抒写大自然的诗为主题,让学生从欣赏诗词作品中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感受人生情趣。

一、活动目标1.丰富学生的心灵感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和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2.通过搜集有关资料,增长见闻,开阔视野,并锻炼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4、通过各小组对所搜集资料的交流合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师生课前准备1.本次活动是九年级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准备时间相对紧张。

要搜集关于雨的知识和文学作品,相对比较容易,但若想开展得深入、细致、成功,比如录制各个季节的雨声,这不是几天内可以完成的;也难以在短期内做得系统、丰富。

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上,引导、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留意、多方搜集,并向信息课教师求教,在信息老师的指导下,大量运用媒体资料,来补充材料的不足,并制作相应地展示课件,来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

2.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器材,应尽可能地准备和使用。

3.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准备时,教师要及时参与积极进行指点和帮助。

4.可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以补充直接体验的不足。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方法:1、实践法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动”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动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就能解决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

学生应该掌握这种方法,而且要接受这种理念。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不仅仅在课堂上应合作探讨,在搜集资料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体搜集材料要分工合作,各显其能,一方面又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组内讨论,确定本组展示内容,在信息老师指导下,制作幻灯片。

A层次和C层次同学可以一起创作,有特长的同学可以承担不同的课前任务。

四、活动指导与建议1.活动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全部参与,搜集各种和雨相关的材料,课本上建议写一篇抒情文章,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展示时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在展示过程中与同学分享、交流。

最后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活动准备(以材料的内容和自愿组合为分组原则)。

第一组:“听听我的足音”。

让学生搜集各种雨的声音,能自己录制采集雨声,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录制条件,可利用媒体搜集相关音频,视频、图片题材,准备在课堂上播放并描述给全班同学听。

第二组:“说说我的功过”。

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关于雨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灾难的资料;也可以有所扩展,如不同地区和季节,雨的不同形态;雨的各种奇特现象及成因等。

第三组:“读读我的韵味”。

让学生搜集写雨的文学作品或片段,并准备简要的评点,准备好音乐,在课堂上进行配乐朗诵。

还可以进行专题性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等。

其中增加个人习作片段展示。

2、课件制作(按照学生所选的内容,将材料和学生分为三组,根据活动中三个板块的要求,筛选材料,进行整合,并制作成课件,为课堂成果展示做好准备。

请信息课老师做技术指导)。

3.课堂活动(各小组成果展示、练习口语表达)三个小组依次进行活动展示。

(展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主题来进行,环节顺序由各组自定,具体内容和方式由各组成员商议完成)第一:“听听我的足音”。

播放雨声的录音,配合图片,本组成员介绍每一季节的雨的特征,让同学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倾听雨的声音,感悟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韵味。

本环节注重声音和图片的欣赏。

第二:“说说我的功过”。

主要以介绍资料为主体,内容可多样化,不限制于功过这一点,还可以穿插趣味故事,基础知识等,以增加本版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

第三:“读读我的韵味”。

主要朗诵者不仅要做好诵读者,还要对所选诗词做简要评析,和听众之间要有具体的感受交流。

所有朗诵结束后,要有一个自评与互评的过程,可以是对作品、对诵读者、对鉴赏进行一番比较、品评、归纳,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促进学生开展课堂评价的积极性。

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1)一定要唤起听众的积极参与和感情共鸣。

我们应想尽一切方法,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和表现的热情。

(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每一个学生都在全班面前汇报,也应该保证在组内有口语表达的机会。

)(2)当学生在台上讲述或朗诵时,要强化他们跟台下学生的交流意识,不能自顾自地表演或“完成任务”。

简单地说,最起码要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所讲的内容,要注意音量、语速、表达的清晰和生动。

(3)如果有的学生查找资料有困难,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强一些:准备期间由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材料,让学生在课件制作时有充足的资源。

4、个人习作展示课本上建议的是写一篇抒情文章。

引导学生把握好“一个季节”“一种突出的感觉”等关键字眼,抓住特定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学生只要有兴趣写,任何形式都应该积极鼓励,哪怕只是三两句话的片段叙述,只要写真实感受即可放入展示环节。

对于暂时缺少感受的学生,不应强迫他们无病呻吟。

尽可能的在教学展示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试着让他们参与对展示环节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新课,提示本节课的内容。

2、各小组上台展示成果并做自我总结评价。

3、展示结束后,各组之间互评,用以查漏补缺。

4、对于评价不够完善之处,教师要及时补充完善。

六、活动评价1.本次活动的评价内容有:(1)课堂活动时的组织与口语表达能力;(2)写作水平;(3)参与活动的积极性;(4)小组合作学习时,合作精神的体现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