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这是一部文笔很优美的小说,讲述了发生在60年代出一个水乡小学生的有趣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主要有桑桑、乔桑、秃鹤、纸月、温幼菊、杜子康、蒋一轮……
桑桑——小说主要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子,同时也是校长的儿子。
书中写的是他度过六年的小学生活。
在这六年中,他经历了许多事情,其中有欢乐、有留恋、有天真调皮、伤悲、有婉伤。
他天真调皮,与平常的小孩子不一样。
没有整齐的装束,没有干净的小脸蛋,每天都是脏兮兮,手上脸上满是泥巴。
但是他却有天马行空的思想,不受束缚。
即使每次做完“都会坏事”之后遭到爸爸妈妈的责备和皮肉之苦,可是受过这些之后他总会不长脑袋下次继续。
他可以在大热天的时候无上妈妈刚刚拿出来晒的被子,因为他想起了城里卖冰棍的小贩子也是这样来保持雪糕不融化。
就是这样他成为了众人的焦点,而且越多人他越高兴。
他可以趁爸爸妈妈出去了之后把家里的铁锅砸了,去买来两只小鸽子,因为他觉得鸽子自由自在飞在天空飞的感觉很好。
他可以把家里的碗柜拆了建一个房子给鸽子睡。
因为他觉得自己能住那么好的房子而小鸽子却只能睡一个用杂草搭起来
的窝。
他可以把家里的蚊帐拆了去网虾,因为他觉得这样好玩也威风还能有虾吃。
他可以把桑乔一本积累了几十年的奖章给撕了,气的乔桑对他一阵毒打。
其实他只是想要一本好看的本子,
乔桑——他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也是桑桑的爸爸。
虽然他出身
猎人家庭,只读了一年书。
但是他内心却十分喜欢读书,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去读书,不管是在打猎的时候捡的、别人送的、还是在附近村庄买的……他都会很认真,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完。
概是因为猎人出身,对猎物的占有欲十分强。
所以当他通过自身成为校长之后也没有对荣誉丝毫的轻视过,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他自己。
虽然他对荣誉的重视多于自己、自己的人。
可是当他知道桑桑得病之后,他放下了眼前的利益和荣誉,带着桑桑四处求医,很是感动。
秃鹤——他从小就没有头发,光秃秃,寸草不生,便得此名。
他小时候很为他秃头而骄傲,别的小孩看到他秃头也很好奇都喜欢摸摸他的头。
一开始他是很愿意的,可是到后来他就要别人讨好他或者给他点什么才愿意给别人摸。
到了长大之后,他十分介意自己是个秃子,即使别人给东西给他或者讨好他,他也不愿意给别人摸他的头。
后来他甚至戴上了帽子,不愿意给别人看。
而桑桑是个爱捣蛋的孩子,看到他整天戴着帽子不愿意脱,于是把他的帽子扯了下来,并捉弄了他一天,最后把帽子挂在了国旗杆上。
纸月——她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长得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写的一手好字,与其他油麻地小学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是桑桑最喜欢的女孩子,并帮助他改掉了坏习惯。
据说她的妈妈是这一带长得最好看的女生,可是不知怎么的没有结婚,但是肚子却一天天的大了起来,谁也不知道她的爸爸是谁。
而她的妈妈在生下她之后的不久留下了字条便到附近的小溪……所以这也成了她转学来油麻地小学
的原因。
温幼菊——她是油麻地小学的一个老师。
自幼体虚、多病。
小时候医生预言她活不过十二岁,可是她却很坚强的活了下来。
从那时起他就每天都要煲药、吃药。
她的房间总是会飘出阵阵药香,蒋一轮就把她房间的名字命名为药寮。
中药很苦,但是她只要想起奶奶对她说“别怕”她就能坚持下来,这是她对奶奶印象最深的两个字,也是她心中的宝。
因为她喝了多年的药,对药的掌握和火候的掌握也了如指掌了。
后来桑桑患病之后也是由她每天熬药,并跟他说“别怕”,最后战胜了病魔一天一天的好了起来。
杜子康——红门生活带给他了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骄傲,即使家门衰败、被迫辍学之后,这种骄傲也丝毫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这种变故的磨砺而沉淀成一种无须声张的气韵。
如果说桑桑身上体现了少年的天性,那么他则代表了少年的思考和成长。
作品谢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下泪、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
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
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地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六年,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
作品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美感。
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
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有智慧。
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冷漠的世界中,显
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深度,是那种既让孩子喜欢又可以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就是那个阅读着儿童文学得成人。
小时候我就读过这本书,现在读起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小时候的看书是单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现在读起来更感觉到人间冷暖,亲情、爱情。
让我觉得小说不仅给了我知识还让我懂得了这些。
毕竟小说是以桑桑为线索串起了各个人物,所以最后也一定要以桑桑收尾。
杜小康只是体味了生活条件的落差,桑桑却经历一天天走向死亡的窒息和绝望。
桑桑是一个极其幸运的孩子。
在他治病的日子里,他得到了周围人平日羞于表达的爱,当读到桑桑即将面临死亡的时候我哭了,感觉人的生命名是如此的脆弱。
妹妹问他,哥哥你要去哪,他说我要去个遥远的地方,妹妹说哥哥你能带我去吗,他说不行,妹妹问城市是怎么样的,他说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
于是第二天他就独自拖着他早已感到无力行走的双腿带着妹妹去城里看城,到后来妹妹走不动他还背他上城墙。
可见在人生命中最后的时候是有多想做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不想让自己在生命的最后留下任何遗憾。
曾一度为桑桑感到扼腕,到了后来峰回路转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这就像是看到了一个行将木就的灵魂慢慢恢复了原有的形态和弹性,这是生命的喜悦。
不知道为什么,就像鲁迅先生喜欢用未庄、鲁镇这些地名一样,曹文轩的故事里总会有一个地方会叫作油麻地,这个地方,寄托着作者还有主人公的所有欢乐与哀愁。
我害怕死亡,害怕失去亲人的感觉,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的。
当桑乔因为桑桑把他在一本本子上积累了几十年的奖章给撕掉之后对他进行毒打,还差点要打死的时候。
我觉得他是多么的不近人情、毫无血性的爸爸,竟然忍心这样对自己的儿子。
可是到后来得知桑桑病了之后,连续大半年时间乔桑都没有心思理会各个奖项、荣誉。
他背着桑桑跑进跑出,他觉得自己之前都没有理会过家人,把他的全副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突然发现了家人的重要性。
这大半年只要听说了什么民间偏方、哪里有神医妙药都会带着桑桑出门,这让我对他改观了,他是个负责任的父亲,只是一直没有展现出来。
生命中的许多人都可能成为你的过客,但是只有你自己坚强起来才能让身边为你感到骄傲。
相信自己的能力,没有什么不可能。
属于你的总会是你的,不属于你的勉强也不会得到。
生命如此脆弱,今日不知明日事,活好今天才是最重要的。
小说中有许多跌宕起伏、不同的人生经历。
读起来似乎是一部儿童作品,但其中有许多东西是我再次读起来感觉是不一样的。
没有大喜大悲、人生的大挑战,平平淡淡才是真。
珍惜身边的所有人,当你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够帮你一把,把你拉出困境。
油麻地上,有桑桑和杜小康的友情,也有他和纸月懵懵懂懂的爱情,更有蒋老师和白雀的爱情故事,这一切,都像是个童话一样,知道为什么,只让你感动。
或许这就是小说最能吸引我们的地方,引起我们的共鸣。
虽然世界上不存在白雪公主和王子这样的完美故事,可是最后相爱的人都会在一起,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起了。
突然觉得,草房子,离我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