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胸部新编的精品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胸部新编的精品PPT课件

Lateral view
X-ray
暗盒
CASSETTE
缺点: 不能动态观察
6
胸部侧位
7
二、CT检查 CT平扫
CT平扫是呼吸系统疾病最适用的检 查方法。根据胸部平扫影像可以对多数 呼吸系统疾病做出正确诊断。
扫描层厚为10mm, 在常规扫描基础 上有时需要增加薄层扫描2-5mm。薄层 扫描用于肺内的小病灶、支气管扩张、 肺弥慢性病变等。
10
气管分叉平面
11
右上叶支气管平面
12
中间段支气管平面
13
右中叶支气管平面
14
肺静脉干平面
15
主动脉窗层面
16
左肺动脉层面
17
胸廓入口平面
18
胸骨柄平面
19
主动脉弓平面
20
主-肺动脉窗平面
21
肺动脉分叉平面
22
一、 支气管扩张
23
一.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病理改变:是支气管壁弹力破坏后引
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化验检查白细 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闻及湿 罗音。
30
X线表现
大叶性肺炎的影像表现反映了病理上的大 体形态改变。X线征象的出现一般较临床 症状晚。
充血期:无异常或仅见病变区肺纹理增强, 透光度减低或呈磨玻璃样。
实变期:肺实变呈大叶性密度增高均匀一 致阴影,有时在大叶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像。此期是X线的典型影像表现。
2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l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l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l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3
正位胸片
Frontal view
暗盒
CASSETTE
优点:射线较透视少; 有永久记录,便 于复查。
4
胸部正位
5
侧位胸片
第一节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胸部透视:对胸部摄片起辅助诊断作用。 胸部摄影:体检及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首选。 特殊检查:体层摄影、支气管造影,较少用, 多为CT取代。
1
透视
透视是呼吸系统疾病最简单的检查 方法。透视可以随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肺部病变,但由于透视影像的空间分辨 率及密度分 辨率均较低,在显示胸部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62
63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菌进入胸腔后,由于机体胸膜对于 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而引起胸 膜炎症。胸膜发生炎症时产生胸膜充血, 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素性及浆液性渗出等。 临床分干性胸膜炎和渗出性胸膜炎 两种。
64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胸膜炎: 机体对结核菌的敏感性较低时发生,
46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 部慢性传染病。病理上由渗出、增 殖、干酪、纤维化或钙化等不同改 变组成,但以一种病理改变为主。 分为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及其 他肺外结核。
47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潮热)、 咳嗽、气急、盗汗、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咯 血,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起的管腔异常扩张和感染. 临床症状:是咳嗽,咳血和脓痰. CT表现: 肺叶蜂窝状改变,双轨征;
印戒征;气-液平面;念珠状;
24
蜂窝状
25
印戒征
26
气-液平面
27
二 、 肺炎
28
(一)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29
临床与病理
病原菌: 多为肺炎双球菌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青壮年,起病急,高热寒战、
50
51
肺结核(渗出浸润为主型)。双肺下叶
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52
53
54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55
空洞为主型肺结核
56
57
58
59
左肺上叶肺结核并结核瘤形成。肺窗 像(A)见左肺上叶纤维索条状及团 块样密度增高影,纵隔窗像(B)见 左肺上叶2个钙化性病灶,为结核瘤
60
61
巨大结核球
8
CT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 对胸部进行CT扫描。
用于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与血管的鉴 别、淋巴结的定性诊断及肺内结节病 灶的鉴别诊断等。
9
三、MRI检查
主要用于纵隔和大血管病变的检查。 不需使用对比剂即能将纵隔内实性病变与 大血管和脂肪影鉴别。
能直接三维和任意角度成像,定位准确。 对肺内病变显示不如CT清晰
49
肺结核
病变常位于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
可为斑片状或大片状模糊阴影,可伴少量边缘 较清的增殖小结节或纤维索条状影和小钙化灶。
部分病例可见空洞或播散病灶。
部分病例可见结核球形成:圆形、椭圆形阴影, 大小0.5cm--- 4cm不等,边缘清晰,轮廓光滑, 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环状钙化,结核球 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 灶”。
消散期:大叶阴影密度减低不均匀, 呈散在斑片状阴影。
31
各 肺 叶 大 叶 性 肺 炎 示 意 图
32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
33
右上叶大叶 性肺炎(正、侧位)
34
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
35
大叶性肺炎
CT表现 斑片或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
模糊,形态与肺叶或肺段相同。 病灶密度不均匀,其内灶多位于两肺下野内带。沿支气 管分布的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
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 阻塞性肺气肿表现。
42
支气管肺炎
43
支气管肺炎
44
支气管肺炎。 CT 肺 窗 像 ( A) 见 双 下肺沿支气 管走行片状 密度增高影, 纵隔窗像(B) 见气道通畅
45
三 、 肺结核
PulmonaryTuberculosis
48
CT表现
渗出性病变: 肺内斑片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
中等密度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
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CT呈中等偏高密度, 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
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气管影。
36
大叶性肺炎
37
右肺中 叶大叶 性肺炎。 肺窗像 示右肺 中叶片 状密度 增高影
38
右肺下叶背段肺炎。肺窗像示右肺 下叶背段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39
(二)支气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
40
病理与临床
支气管肺炎亦称小叶性肺炎,
可由细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多见于 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 或为手术后并发症。 临床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可有咳 嗽、呼吸困难、发绀及胸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