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0000吨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送审稿)2010年12月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目前高分子无机净水剂使用较多的是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铝(PAC)是继明矾、硫酸铝之后混凝性能较好、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国内混凝剂市场上均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铝盐混凝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慢,在处理低温、低浊水和某些高悬浮物、高浓度有机污水时,不能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此外铝盐混凝剂在使用后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这些缺陷影响了铝盐混凝剂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及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在铁盐与铝盐相似絮凝作用机理的启迪下,人们设想并开发了铁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而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硫酸铁,具有安全、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中,已具有逐步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铝系混凝剂的趋势。
Xxxxxx有限公司新建年产50000吨净水剂项目选址xx开发区,占地约320余亩,总投资3000万元,设计年产聚合硫酸铁净水剂50000吨(折合液体100000吨),主要原料为硫酸亚铁、浓硫酸和水,产品主要销往周边省市。
该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2005年第40号令)允许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为生产中产生的少量硫酸雾;生产过程中产生少量废气处理装置废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车间清洗废水和废气处理装置废水一起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
项目产生的固废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废弃原料包装和中和废气处理池沉渣等;所有固体废物都能妥善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各类噪声设备经采取室内布置、基础减振及消声处理后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xxxxx有限公司委托xxxxxxxxx承担年产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踏勘现场,收集资料,并在项目区域内安排环境质量监测,在项目区内张贴公众参与公告并发放调查问卷,在广泛调研、认证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报告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xxxx环保局和xxxx区环保局的热情指导,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第1章总论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法律、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09);3、《中华人们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0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0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01)9、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0、国家环保部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1、国家环保部令第5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03);12、国家环保局环发[2004]164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2004.12.2);13、国发[1996]36号《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14、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15、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16、国家环保部第7号公告《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09年本)》及《环境保护部委托省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09年本)》(2009.03);17、国务院国发[2005]40号文《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2005.12);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及2007年征求意见稿);19、国务院[2007]15号文《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5月23日);1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1、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2、国家经贸委、水利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2000年10月);23、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号《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通知》;2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2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0号《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2006.2.20);26、国发〔2005〕11号《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27、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通知》;28、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9、环办[2006]4号文《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30、环办函〔2006〕394号《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31、国环发[2007]64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32、安委办[2008]26号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33、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3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第2号公告《剧毒化学品名录》;35、国家环保总局第5号令《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6.22);3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6.6);1.1.2 地方法规和文件1、山东省人大第99号令(2001)《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2001.12);2、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7号《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2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2006.3.1);3、山东省环保局《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4、鲁政发明电[2003]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紧急通知》;5、鲁环发[2003]24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暂行)>的通知》(2003.2.25);6、山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00.10.26);7、山东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2001.4);8、鲁政办发[2006]60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工作的通知》;9、鲁政办发[2006]72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2005)39号文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10、鲁环发[2004]120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通知》;11、鲁政发[2007]3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2、鲁环发[2007]131号文《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13、鲁环发[2007]138号文《关于印发全省“十一五”期间主要河流分年度剔除上游因素水质改善最低目标和设区城市建成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通知》;14、鲁环发[2007]178号文《山东省环保局关于对环保突出问题处理应掌握的主要原则(试行)》;15、鲁政办发明电〔2007〕19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2007〕64号文件精神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16、鲁发〔2007〕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17、鲁发〔2008〕17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18、鲁政办发〔2008〕6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19、山东省人大第16号公告《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03.11.28)3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2006.8.2)21、鲁政发[2006]10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6]28号文件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地实施意见》(2006.10.12)22、鲁政发[2007]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3、鲁政发[2007]3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08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有关问题的通24、鲁环发[2007知》Xxxxxx1.1.3 技术依据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6、《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06]28号)。
7、《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844,85);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10、《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11、《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HG/T20667-2005); 1.1.4 规划依据1、《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2、《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4山东某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3、《山东省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碧水行动计划》; 4、《山东省“两湖一河xxxxx1.1.5 项目依据1、xxxxxxxxx有限公司关于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xxxxxx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预审表》3、xxx环保局《关于xxxxx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意见》;4、山东嘉誉环境检测有限公司《xxxxx有限公司50000吨/年净水剂项目现状监测报告》;5、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公告及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