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流程项目策划
书
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管理流程
1、目的
保证公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确保开发规范,达到产品的预期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自主产品的开发设计。
3、角色和职责
4、项目启动准则
项目立项:输出《项目立项报告》
在立项报告中,需要包含如下内容:应用背景,立项的目的,产品预售价格,成本预算,竞争对手的产品对比,产品开发周期;项目成员组成等;
5、流程图
6、开发流程
此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活动:市场需求定位、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硬件设计与开发、结构设计与开发、样机联调、测试、验收等。
6.1、市场需求定位
目的是经过调查与分析,获取用户需求并定义产品需求,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定义。
目的是在用户与项目组之间建立对产品的共同理解。
6.1.1 需求获取
需求获取的目的是经过各种途径获取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自身的开发环境输出《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需求来源,获取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行业标准;
竞争对手的产品说明书、技术说明书、宣传手册等资料;用户访谈与用户调查;可由公司市场部产品组负责组织、实施,并反馈给研发部门。
6.1.2 需求分析
在完成需求获取资料的分析与整理后,项目经理组织进行产品的需求分析工作。
建立需求之间的关系,明确分配给产品的需求(包括嵌入式软件、硬件及结构)。
6.1.3 需求变更
无论最初的需求分析有多么明确,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变化也还是不可避免的。
6.1.4 需求跟踪
需求跟踪的目的是保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每个需求都被实现,且项目的其它工作产品与需求保持一致
6.2、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开发
该过程主要包括设计与开发两个活动。
设计是指设计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模块等,在需求和代码之间建立桥梁;
开发是指软件工程师按照系统设计去编码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代码检查优化等。
6.2.1、设计原则
设计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正确、完整地反映《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各项要求,充分考虑其功能、性能、安全保密、出错处理及其它需求。
2)保证设计的易理解性、可追踪性、可测试性、接口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考虑健壮性(易修改、可扩充、可移植)、重用性;3)采用适合本项目的设计方法。
若系统使用了新工具和新技术,需提前进行准备;考虑选用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4)吸取以往设计的经验教训,避免重新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
5)对于重要的和复杂度较高的部分要求有相当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