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之气的分类文档

人体之气的分类文档

人体之气的分类
人体之气根据组成部分不同,分布部位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不
同可大致为四种:元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重要、最根本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的组成主要是肾所藏的先天精气,同时也依靠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

正如《景岳全书》中所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
补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

”元气根于肾,它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作用
于人体机体的各个部分。

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因此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元气充沛,
各脏腑经络功能就好,生命力就旺盛,人体素质就强健。

反之如果人
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导致元气生成不足,或因久病、劳役过度、房室不节等使元气耗损太过,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导致脏腑、
经络功能失调的病变。

宗气:宗气是由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与肺从
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成,它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


气的盛衰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

《灵枢·五味》中说(宗气)上“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

下“蓄于丹田,注足阳明之气街(相当于腹股沟部位)而下行于足”(《类经·针刺类·解结推引》)。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


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
的强弱及其结律等,皆与宗气的盛衰有关。

所以《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

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


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其病在中,……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这说明宗气具有推动心脏的搏动、调节心率和心
律等功能。

营气:营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它行
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

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

故循脉上下,贯
五脏,络六腑也。

”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所以《灵枢·邪客篇》说:“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卫气:卫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
部分所化生的,它行于脉外,活动力强,流运迅速,运行于皮肤、分
肉之间,护卫肌表,防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同时调
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把肤理。

司开合
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 
营气与卫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在脉中,主内守而属于阴;卫在脉外,主外卫而属于阳。

营卫二者协调时,人体才能正常的
腠理开合、正常的体温、正常的防御能力,才能“昼精而夜寐”(《灵枢·营卫生会篇》)。

如果营卫不和,就会出现恶寒发热、无汗或多
汗抗御外邪能力低下以及“昼不精而夜不寐”等症。

除以上四种最主要的“气”之外,人体还有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胃气、肾气等等)
经络之气。

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在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即成为某脏腑之气或某经络之气。

练气功可以吸取大自然的真气,大自然之真气对于人体之气的补充是最重要的,因此练气功胜于一切补气之良药。

如练功实践中卫气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改善冷天手足冷等现象。

营气虚血虚的
人通过练气功可以提高血色素、血小板、红血球的数量等,改善贫血
情况。

宗气不足的人常有心脏搏动失常;心率或心律失常等症,或有
语言、呼吸障碍,通过练气功可改善部分人的心电图,使其心率、心
律恢复正常,可改善部分人呼吸、语言不利的情况。

对于元气不足的
人练气功尤为重要,练气功可以调动人体潜能,温煦激发各个脏腑、
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增强人的素质,使人生命力旺盛,精力
充沛。

在中医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抗病的能力称为“正气”;体内致病物质或使人致病的外界因素都称为“邪气”;体内多余的、不正常的水液称为“水气”。

练气功的目的在于增强正气,排出邪气,使人
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长期不受邪气干扰,人体阴阳相对平衡,
就有健康长寿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