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道路涵洞工程施工方案样本

市政道路涵洞工程施工方案样本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人员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倒虹吸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雨水管涵施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文明施工、环保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保持原交通畅顺的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路面卫生与路况维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三) 、空气污染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四) 、噪音控制及震动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五) 、水质污染的控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六) 、强光污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七) 、余泥运输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八) 、文明施工方面的承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管线保护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涵洞有2座1-Φ1.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倒虹吸、 6座φ1.0m雨水管涵, 2座φ1.5m雨水管涵, 2座φ0.8m雨水管涵。

1-Φ1.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倒虹吸位于里程K9+380和K12+820两处, 长度分别为27.08m和33.2m, 进出口均采用竖井, 竖井位置均设置盖板, 每个斜井设置2块盖板, 拦污栅仅设置在进口竖井。

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涵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涵顶至路床范围及涵身两侧采用中粗砂回填。

φ1.0m雨水管涵位于里程K9+100、K9+260、 K9+540、 K12+535、 K12+660、 K13+840, 长度依此分别为20m、36m、 40m、 60m、 40m、 40m; φ1.5m雨水管涵位于K13+170、 K13+320, 长度分别为86m、 60m, φ0.8m雨水管涵位于K11+395、 K11+645, 长度分别为40m、 36m, 雨水管涵进口均采用沉沙井, 出口采用八字墙, 基础及管座采用C15混凝土, 管节采用C25钢筋混凝土, 帽石采用C20混凝土, 管顶上0.5m范围及涵身两侧采用中粗砂回填。

二.施工人员安排
三、施工进度安排
涵洞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 7月20日~ 9月20日, 共62日历天。

四、施工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倒虹吸施工
1、概况
1-Φ1.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倒虹吸位于里程K9+380和K12+820两处, 长度分别为27.08m和33.2m, 进出口均采用竖井, 竖井位置均设置盖板, 每个斜井设置2块盖板, 拦污栅仅设置在进口竖井。

基础采用C20混凝土, 涵身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涵顶至路床范围及涵身两侧采用中粗砂回填。

2、施工工艺流程
3、施工工艺
1) 、测量放线
⑴、组织测量队按设计院提供的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 复核无误后建立工程测量控制网, 对工程进行点面相结合的测量控制。

⑵、进行施工放样测量, 定出涵洞中线, 定出水准基准点作为整个工程的控制点。

每次测量均要闭合, 严格控制闭合误差。

2) 、基坑开挖:
本工程的开挖深度较小, 拟用1: 1放坡开挖。

⑴、施工临时排水
①、地表排水: 管槽外两侧筑小土堤截水, 以防地表水倒灌入施工管槽内。

⑵、沟槽开挖用挖掘机进行, 人工配合。

沟槽开挖的土方经筛选, 土质符合回填需要的可堆在现场备用。

其余的用自卸汽车外运弃置, 边开挖边清运。

⑶、在开挖前, 沟槽的断面、开挖的次序和临时堆土的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向机械操作手和土方工详细交底。

在挖土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在现场指挥, 并应经常检查沟槽的净空尺寸和中心位置, 确保沟槽中心偏移符合规范要求。

为保证槽底土壤不被扰动或破坏, 在用机械挖土时应避免超挖, 当挖掘机挖至设计标高前20~30cm时用人工开挖, 检修平整。

开挖要保证连续作
业, 衔接工序流畅, 分段开挖, 每段长约10m, 以减少塌方或破坏土基, 避免意外事故。

如管坑开挖后发现基础以下土质有异, 则应立即通知设计人及时作出基础处理。

基坑基底承载力要求大于设计要求, 如局部承载力不满足要求, 采取措施加固。

基坑开挖后坑底泥浆及浮土要清除, 超挖深部分要用砖碎砂填平夯实, 新填土部分应先按规定处理好路基后, 再开挖管坑。

⑷、基坑的安全保护措施
①、在基坑内两侧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并使用抽水泵将积水抽到施工排水系统中。

②、由于施工现场用地有限, 挖出的土方应随时清运, 不得随意堆放在基坑顶, 以免加重土坡压力和阻碍施工。

③、基坑开挖不得超挖, 如发现有超挖情况应回填石粉、砂, 并给予夯实。

④、在坑顶沿线设截水堤, 防止坑顶渗水影响坑壁稳定。

⑤、施工时应注意观察坑缘顶面土有无裂缝, 坑壁有无松散、塌落现象发生, 确保施工安全。

⑥、坑缘边留有护道, 静载距坑缘不少于0.5m, 动载不少于1.0m。

5) 、地基承载力
基坑开挖完成后、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检测, 地基承载力要求需大于等于200kpa; 检测完成, 符合设计要求后, 由相关部门签字确认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6) 、倒虹吸基础施工
首先模板进行支设, 对模板的尺寸、标高、板面平整度、模板支撑的固定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如出现大的尺寸偏差或松动, 要及时纠正和加
固, 并将板面清理干净。

浇注砼分两次施工, 第一次浇注以高于基础底20cm; 第二次浇注剩余部分。

浇筑过程中需振捣密实, 直至无气泡、不下沉为止;
7 ) 、涵管安装
准确测放基础中线及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按图纸要求。

机械人工配合对涵管进行安装, 安装前先铺设止水带, 涵管沉降缝位置必须和基础沉降缝位置对齐, 每隔6m设置一道沉降缝, 涵管吊装完成后在管涵接口处进行密封, 预埋钢筋、现场浇筑混凝土。

⑵、竖井施工
竖井采用大块钢模版施工, 钢筋加工及安装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按照图纸施工; 混凝土浇筑施工同管节基础混凝土施工、竖井混凝土浇筑前, 必须检查预埋踏步钢筋位置是否准确, 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竖井施工完成后, 回填土前, 必须对竖井及管节进行渗透量每10m管长不超过8kg/h的24小时闭水试验, 符合要求后方可回填。

6) 、锥坡基础、锥坡、隔水墙砌筑、洞口铺砌的浆砌片石砌筑
⑴、浆砌片石应采用座浆法砌筑。

⑵、片石中部厚度应不小于15cm, 不得采用薄的及卵石状的石块。

镶面石的表面应较大旦平整, 需要时应加以修凿。

角隅石应经选择, 大致方正。

⑶、石料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 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⑷、砂浆采用拌和机拌和, 具有适宜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其稠度为4~7cm。

⑸、不得采用灌浆方法砌石。

竖缝较宽时, 可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 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块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

用小石于混凝士填塞竖缝时, 应以扁铁捣实。

砌体应分层砌筑; 砌体较长时应分段分层砌筑。

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差应不超过1.2m, 每层应大致找平, 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石块应长短相间, 交错排列, 上下层竖缝应错开至少8cm。

但不能在丁石的上方或下方布设竖缝。

砌筑上层石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石块。

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行砌筑时, 原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 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及尺寸较大的石块; 每一石块的尖锐凸出部分应在砌筑前敲去。

⑹、外圈与里圈的砌石应交错结合, 相邻两层的竖缝应错开。

水平及竖向缝宽, 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不宜大于4cm; 用小石于混凝土砌筑时可为3~7cm。

⑺、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毛石每皮高度宜控制在300~400mm; 灰缝厚度宜控制在20~30mm。

⑻、勾缝及养生
①、勾缝前应认真清理缝槽并用水冲洗。

湿润。

②、勾缝时, 缝应嵌入砌缝内2cm深。

对于砌片石勾缝时, 应嵌入砌缝2cm以上。

③、当勾缝工作完成和砂浆初凝后, 砌体表面应刷洗干净, 并用浸湿的草帘、草袋等加以覆盖, 在7天内经常洒水, 使砌体保持湿润。

④、在砌体养生期内应避免碰撞或振动。

7) 、基坑回填
⑴、回填材料为中粗砂。

⑵、箱涵、八字墙等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开始回填。

⑶、两侧回填对称、水平等高分层进行, 外侧需要用轻型设备夯实, 密实度要求大于9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