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采后生理及病害研究进展_周先艳

柑橘采后生理及病害研究进展_周先艳

摘要:柑橘采后仍是活的有机体,由于切断了树体的营养供给,其果实品质和生理代谢等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综述柑橘采后生理代谢(水分、营养、呼吸作用和酶活性等)的变化、生理病害(枯水病、褐斑病、冷害等)及病害防治技术(控制温度、热处理、保鲜剂处理、气调贮藏、涂膜处理、臭氧处理等)的研究进展,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柑橘;生理;代谢;病害;防治Advances of Research on Postharvest Physiology and Diseases of CitrusZHOU Xian-yan 1,GONG Qi 1,LI Ju-xiang 2,LONG Chun-rui 1,SHEN Zheng-song 1,YUE Jian-qiang 1,*(1.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uili 678600,China;2.Tea Technique Extension Station of the Agriculture Bureau of Dehong,Mangshi 678400,China )Abstract :Postharvest citrus are still alive and nutrition supplying from the tree is cut off,so citrus qualities and metabolic physiologies are changed greatly.The paper reviewed advances of 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changes during storage,physiological disease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The 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changes mainly involving water,nutrition,respiratory and metabolic enzyme activities were stated.The physiological diseases included section-drying,peel-pitting and cool damage etc.The advances on prevention of postharvest disease in citrus were reviewed,including controlling temperature,hot treatment,preservatives treatment,controlling atmosphere storage,coating treatment and ozone treatment and so on.The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 which needed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Key words :citrus;physiology;metabolism;diseases;prevention柑橘采后生理及病害研究进展周先艳1,龚琪1,李菊湘2,龙春瑞1,沈正松1,岳建强1,*(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瑞丽678600;2.德宏州农业局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芒市678400)2016,16(1):91-96专题论述保鲜与加工Storage and Process中图分类号:S666DOI :10.3969/j.issn.1009-6221.2016.01.019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36);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 -27)作者简介:周先艳(1987—),女,彝族,在读博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果蔬加工与品质生理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岳建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柑橘种质资源、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属芸香科植物,是柑、橙、柚、橘、枳、金柑等的总称,是世界上主要水果之一。

柑橘类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和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是柑橘产量最大的国家,柑橘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优势经济农产品之一,90%以上以鲜销为主,为了周年供应市场,采收旺季时大量柑橘用于贮藏。

柑橘采后贮藏期间由于树体对其营养供给被切断,果实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仍在进行,相应的生理生化反应也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主要体现912016年第1期联系邮箱:bxyjg@在果实硬度降低、品质变差、生理代谢紊乱、抗性减弱,易导致枯水病、褐斑病、冷害等生理病害[1-2]。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果实的外观品质,严重影响了市场销量,成为柑橘产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内外防治柑橘果实采后生理病害主要采取控制温度、热处理、保鲜剂处理、气调贮藏、涂膜处理、臭氧处理等技术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4]。

本文综述柑橘果实采后生理代谢的变化、生理病害及病害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提高柑橘采后品质提供参考。

1柑橘采后生理代谢的变化1.1水分、营养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水分和营养含量的变化能够影响果实的新鲜度、口感和外观品质。

果实采后切断了树体对其补充营养和水分的供应,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仍在进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柑橘果实中的糖、有机酸等用来维持自身新陈代谢的营养物质被消耗,呼吸作用也一直在缓慢地减弱。

因此,柑橘采后的贮藏过程是一种自我消耗的衰老过程,容易造成果实水分散失和营养成分的变化。

当水分大量减少时,柑橘呼吸强度提高,会导致果实内有机酸、糖类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明显减少,同时,由于失水造成果皮严重皱缩,使果实内部形成无氧微环境,果肉无氧呼吸加剧,乙醇、乙醛等逐渐积累而使果实产生异味[5]。

施堂红等[6]研究了常山胡柚在室温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可食率、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固酸比、可滴定酸含量等在贮藏75~105d左右达到最佳;而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品质逐渐下降,腐烂率升高,在贮藏120~135d,胡柚脱水严重,可食率与果汁率都降低,口感干燥无味;贮藏150d以后,腐烂率达30%~40%。

熊晶晶[7]研究了3种柑橘品种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HB柚果实中的柠檬酸含量最高,并于第49天达到峰值,出现返酸现象;纽荷尔脐橙、红江橙果实中的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呈下降趋势,顺乌头酸和延胡索酸含量呈上升趋势,丙酮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2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柑橘果实采后逐渐成熟衰老,活性氧、自由基也逐渐增多,果实细胞因此会受到毒害,加快果实风味劣变。

抗氧化酶对植物体内防御系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其抗氧化性,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因此,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可作为果实成熟衰老的重要指标。

黄昀等[8]研究表明,不同柑橘果园锦橙果实采后活性氧先升后降,SOD活性也有类似的变化,但是升高峰值滞后于活性氧,低温贮藏活性氧与几种膜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均明显下降。

吴家森等[9]研究发现,常山胡柚贮藏初期,果皮组织中SOD、POD和CAT活性都缓慢上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在贮藏45d时开始下降,到75d后又持续上升,而POD和CAT活性在贮藏75d后开始下降,果肉组织中SOD 活性几乎没有变化,CAT活性呈下降趋势,果皮的质膜相对透性明显高于果肉,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

同样,陈巍等[10]研究表明,成熟瓯柑在贮藏过程中,果肉POD、果皮POD和果肉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贮藏80d时达最大值,果皮SOD活性表现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通过比较果皮与果肉氧化还原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和大小,说明果皮滞后于果肉进入衰老阶段,但抗氧化能力明显强于果肉,在延缓衰老、减少活性氧损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柑橘采后病害2.1枯水病柑橘枯水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遗传因素、自然条件、采后处理、贮藏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不同产地的琯溪蜜柚果实粒化指数差异显著[11];赤霉酸(GA3)处理柑橘能延缓果皮组织衰老和果实软化,且能显著抑制柑橘枯水发生[12]。

柑橘枯水的症状为:果肉的糖分和水分转移到果皮,汁胞失水变硬、不规则膨大、干枯,颜色转浅,果肉变得汁少味淡[13]。

金微微等[14]研究了瓯柑果实采后枯水的发生规律,发现瓯柑在贮藏80~90d开始出现枯水症状,枯水果实外观正常,果皮优于正常果实,但果肉发黄,丧失正常的橙红色,果肉率大幅下降,果实纵径、横径与正常果实差异极显著。

柑橘枯水可分为粒化型和皱缩型,如红橘枯水多为皱缩型,而蕉柑、椪柑两种都会出现。

粒化型枯水果的沙囊细胞壁变厚,汁胞变硬、变大、变空、少汁;皱缩型枯水果的汁胞萎缩、崩裂、少汁[15]。

温明霞等[16]研究表明,温州蜜柑果实随枯水级别增加,出汁率显著降低,果实失重率增加,总糖、总酸、VC含量显著降低,乙醇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

枯水1级时,乙醇含量最高,可作为预测枯水发生的生理指标;随枯水级别的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果皮和果肉中原果胶含量显著降低,而可溶性果胶在果皮中显著降保鲜与加工Storage and Process 922016年第1期投稿平台:低,在果肉中明显增加;果皮和果肉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都增加。

因此,在果实贮藏期间降低细胞壁水解酶活性是减轻果实枯水的重要措施。

2.2褐斑病褐斑病是在柑橘贮藏过程中常大量发生的柑橘贮藏病害,甜橙类更易发生,一般发生率达20%~ 50%,严重时可达50%~90%,极大地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和品质,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成为柑橘贮藏的一大障碍。

褐斑病病斑多种多样,柑橘果皮褐斑病通常在果皮的油胞层或果蒂周围出现淡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的革质状病斑,和周围有明显的分界线。

病害部位油胞破裂,细胞死亡。

从褐斑的外观特征看有多种褐斑,如网状褐斑、片状褐斑、蒂缘褐斑、块状褐斑、木栓状褐斑、点状褐斑等。

对于褐斑病的发病原因很难归因于某一特定因素,可能是由高温、冷害、水分胁迫、机械损伤、矿质营养、涂膜引起果实内部气体变化等多种因素造成的[17-18]。

此外,研究发现,褐斑病与柑橘种类和品种也有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