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柑橘病害防治

柑橘病害防治

柑橘病害防治一、柑橘树脂病1、树脂病病原基真菌类引起,易侵害弱势组织及衰弱、冻害树,在春季容易产生树脂病。

随着温墅上升,病菌很快蔓延,在主干上出现。

2,症状(1)危害枝干。

有流胶型与干枯型两种症状,使主干部位组织坏死而干枯。

(2)危害叶片。

使叫·片产生许多粒状物,影响光合作用。

(3)危害果实。

会使果面产生砂粒,也称沙皮袋。

在高温下,易产生非正常落果。

(4)危害储藏果。

使果蒂产生黑色状病开始腐烂,也称蒂腐病。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选择优良品种,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加强病虫防治,合理挂果,适时采收,适时控梢放梢。

总之,增强树势就是抗树脂病得关键措施。

农业防治上,营造防风林带,园地开挖排水沟,寒潮来临一周前抓紧园地灌水,园地保持温湿环境,促使安全过冬。

选择优质沙壤土作为园地,具有抗树脂病得作用。

(2)人工防治。

当春季气温上升,主干或主枝基部出现病症时,及时用刀片切除患病皮层,至木质部,并涂上酒精或托布津等消毒剂,并将伤口部位涂上泥浆或其她相关保护物及时包扎,防止失水,并经常检查,力求治愈。

经过树脂病危害得树体,逐步衰弱,坐果率很高,但容易提早衰老,生产上应注重培养树势。

树脂病病害得发生与柑橘冻害密切有关。

防治措施应以增强树势,防止枝干受冻为主。

枝干发病后可在病斑及其周围纵横刻划,深达木质部,然后用So%得托布津或SO%多菌灵100倍液,或用401抗菌剂50~100倍液或树脂净连续涂抹2~3次,每次间隔1周。

二、柑橘疮痂病疮痂病就是柑橘产区得主要病害之一,此病对柑橘树势、产量与品质均会产生影响。

柑橘疮痂病主要危害叶片、新梢与果实,引起落叶、落果,未落病果小而畸形品质变劣,受害新梢生长不良。

1、症状与后果该病只能侵染叶、梢、果得幼嫩组织,受害叶片初现水浸状小,后逐渐扩大,呈蜡黄色至黄褐色,直径0、3~2、0 mm木栓化。

叶片受害后使叶畸形,叶背呈针尖状凸出,严重时卷曲,影响光合作用。

幼果受害,使果面呈现粒状凸出,果皮粗糙畸形,品质降低,病害严重时,引起大量落果,使产量遭受损失。

2、发生规律疮痂病菌以侵染幼嫩组织为主,其中春梢抽发三至五张叶片时最易感染病菌,幼果期也易发生,气候温暖、多湿,发病易严重。

3、防治方法(1)苗木检疫。

新建园从外地引进,八7木与接穗,进行检疫。

来自外地得接穗与苗木,可用5o%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夜、,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30分钟l、(2)农业防治。

开通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园间小气候环境。

合理修剪,施肥。

春季剪除病枝、,病叶并清除出园外,减少病菌得寄生或传播。

加强肥水管理,促抽梢整齐,缩短幼果嫩期,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3)药剂防治。

春芽抽发1~2 mm时,及时用药防治,喷1 :1 :100波尔多液,花谢2/3时,再喷一次。

幼果期使用药剂1o%世高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倍液80%新万生80o倍液,必得利8oo倍液;1o%博邦1 000倍液或70%中基托布津次均倍液,或用8%宁南霉素1ooo倍液及美生1oo0倍液交替使用。

三、柑橘炭疽病1、症状与后果柑橘炭疽病常造成柑橘树大量落叶、枯梢与落果,导致树势衰弱,产品与品质下降,甚至枝干与植株枯死。

2、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深翻改土避免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与磷肥、钾肥,及时排水灌溉,做好防冻,防其她病虫害工作。

(2)冬季清园,剪除病枯枝叶与僵果,清除地上落叶与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

(3)药剂喷雾防治,在春梢、夏梢、秋梢嫩叶期、幼果期与果实膨大期喷药,选用25%咪鲜胺乳油、24%腈苯唑悬浮剂、43%代森锰锌悬浮剂1 000倍液或25%溴氰腈乳油500~800倍液喷洒。

四、柑橘黄化病(缺素症)柑橘树体或果实产生不正常得老化,导致叶片光合作用效果降低,树体衰弱,果实品质降低,失去商品经济价值。

1、发生原因(1)缺少某种营养元素。

例如缺少铁、硼、锰、锌等而出现叶片黄化。

(2)土壤过碱。

当土壤PH值超过8、5时,根系对土壤养分得吸收,就会出现明显得不良反应,植株得不到某种微量元素供应而产生黄化。

(3)结果量过高。

由于大量结果,树体营养消耗过大,而根系则因结果太多,而生长受抑制,植株中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供不应求,或缺失某一元素就会导致叶内缺素而产生黄化。

(4)砧木得抗碱性。

枳砧得耐寒性极强,能耐--20°低温,但抗碱性很差。

在遇到上述不良状况时,枳砧柑橘树,就会容易出现黄化。

因此,在培育苗木时,应选择优良抗碱砧归并选择酸性土为宜。

(5)土壤质地原因。

黏性土壤因通气性差,根系生长困难,当出现干旱上或肥料供应不及时,就会使植株生长出现不良反应,导致黄化。

2、防止黄化得技术措施(1)对土壤增施有机肥,为土壤提供大量得综合营养元素,合理増施有机肥料,同时对碱性土壤增施酸性肥料,能改良土壤酸碱度。

(2)选择抗碱性砧木,选用枳橙作砧木,能增强抗碱能力。

(3)适量挂果,减少大小年现象,协调结果与生长得矛盾,促进稳产、树势健壮,也能达到防止黄化得目得。

(4)选择优良沙壤土,使根系生长有良好得环境,有利于树体健壮,增强抗逆能力,防治因多种原因而引发得黄化现象。

五、柑橘黄龙病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苗木与幼龄树发病后1~2年内枯死,成年树发病后在2~3年内丧失结果能力。

1、主要危害症状在初期表现为个别植株得少数新梢上发病,在浓绿得树冠中掺有少量黄梢,俗称插金花或鸡头黄。

病梢上得叶质变硬而脆,从叶片得基部开始叶肉变黄而主脉侧脉仍保持绿色,呈黄绿相间得斑驳状,叶脉肿大,局部木栓化开裂或全叶均匀黄化。

2、防治措施(1)严格检疫,禁止新区与无病区从病区引进苗木与接穗。

(2)培育无病苗木,建立无病苗圃,地点应选择无黄龙病与无柑橘木虱发生得地区,并选用脱毒过得苗木。

(3)除虫防治,及时防治传病媒介柑橘木虱。

(4)挖除病株,加强检查,及时处理病株。

六、柑橘溃疡病1、主要危害柑橘溃疡病就是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苗木、幼树受害严重,造成落叶枯枝,树势衰弱,果实受害轻则带有病疤,降低品质,重则落果,降低产量。

本病危害叶片、枝梢与果实。

病斑初为引、头大小,黄色,水浸状,后扩大呈近圆形病斑,在叶得正反面隆起,木栓化,表面粗糙,灰褐色呈火山口状开裂。

2、防治措施(1)严格实行检疫。

对引进得苗木与接穗,川0、3%硫酸亚铁浸10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

冬季修剪与清园。

做好抹芽控稍,减少发病,合理施肥,以肥控梢。

(3)喷药保梢保果。

选用77氢氧化钠可湿性粉剂、30%氧氯化铜悬浮液800--1000倍液、2o%二氯异氰尿酸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1 500倍液进行喷洒。

七、柑橘根结线虫病1、主要危害柑橘根结线虫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植株受害,轻则引起树势衰退,重则全株凋萎死亡。

被害根组织因受刺激而过度生长,形成大小不等得根瘤,根毛稀少,病株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重者叶缘卷曲,叶片干枯脱落,枝材3枯萎以至全株死亡。

2、防治措施(1)严格检疫。

禁止从病区调运苗木。

(2)培育无病苗木。

选用前作为水稻得地育苗,育苗地要反复犁耙翻即ti,播种前两周开沟施杀线虫剂熏杀处理。

(3)病苗处理。

对发病苗木用48℃温水浸病根15 min,或用4o%虫胶磷乳油100倍液浸根,杀死根内线虫。

(4)病树处理,挖除病根。

在1-2月份,挖除病株表层得病根与须根日阱烧毁,每株施石灰1、5~2、5 kg,增施有机肥,促进根系生长与树势恢复。

八、柑橘煤烟病1、症状感病时,叶片表面或果面成灰煤状,严重影响叶片与果实得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树势衰退,降低果实品质。

2、病原基煤烟病就是由蚜虫、介壳虫及粉虱得危害弓起,这些害虫得分泌物,经过温度、水分得作用滋生而形成该病。

防治煤烟病得根本基础,首先要防治好蚜虫、介売虫与粉虱。

3、防治办法重点加强对蚜虫、始发期介壳虫与幼虫期粉虱等害虫得及时防治。

选择药剂为:虫害防治一、介壳虫1、危害症状介壳虫又称蜡介、矢尖介、糠片介,就是柑橘树体得童要害虫之一,危害枝条、叶片与果实。

成虫与若虫刺吸组织得液汁,被害组织不能充分发育,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影响果实品质,并能诱发煤烟病。

不同种类也有不同得危害特点,上海地区以红蜡蚧、红园蚧、吹绵蚧、糠片蚧为主。

红蜡蚧、吹绵蚧以群体集结于枝条上,吸收表皮汁液,使枝条皮层发黑,失去光合作用;糠片蚧、红园蚧常危害果实表皮,影响果皮外观,降低商品品质,严重时,影响树势,导致冬季冻害。

2、发生规律红蜡蚧一年发生一代,每头雌蚧产卵47o~5oo粒,多得近1000粒。

上海地区6月上旬开始为幼蚧孵化期,6-7月份受害严重。

3、防治方法介壳虫产卵量大,孵化期长,用药次数要在二次以上,且在幼蚧时及时用药,具体时间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每次用药间隔期为15~20天。

有效药剂采果后选用20阢松脂酸钠80~100倍清园,25%喹硫磷1000倍液,40%噻虫啉4 000倍液。

做好冬季清园工作,剪除病虫枝、枯枝,并彻底烧毁。

冬季喷8~10倍得松碱合剂或100倍液机油乳剂加3 000倍液有机磷农药。

二、黑刺粉虱1、形态特征黑刺粉虱(见彩图49与彩图50)成虫比柑橘木虱还细些,雌成虫体长1~1、7 m田9翅展2、5~3、5 mm,橙黄色,披有薄得蜡质白粉,故名粉虱,前翅紫褐色,具7个白色斑纹,后翅淡紫褐色,无斑纹。

若虫共3龄,扁圆形,黑色,体披黑色刺毛,躯体周围分泌圈白色蜡质物,营固定寄生。

蛹似若虫,椭圆形,漆黑色,有光泽,边缘锯齿状,背部显著隆起,周缘有较宽得白色蜡圈。

2、生活习性柑橘黑刺粉虱在四川年发生4~5代,以2~3龄若虫在叶背越冬,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化蛹,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成虫喜阴暗环境,多在树冠内新梢上活动,卵多产于叶背,散生或密集为圆弧形,常数粒至数十粒在一起。

初孵若虫爬行不远,多在卵売附近营固定式刺吸生活,蜕皮后将皮壳留在体背上。

末龄若虫皮壳硬化为蛹,即蛹壳。

各代发生虫口多寡与温湿度关系密切,适温(3o℃以下)与高湿(相对i、显度90%以_)对成虫羽化与卵得孵化有利,反之,过高得温度(月均温3o℃以上)与低湿(相对湿度80%以下)则不利,故通常树冠密集、阴暗得环境虫口较多。

天敌有粉虱细蜂等多种寄生蜂,以及寄生菌、瓢虫与草蛉等20余种,自然条件下对黑刺粉虱得控制效果较好,应加以保护利用。

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抓好清园修剪,改善柑橘园通风透光性,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黑刺粉虱发生得环境。

2)合理施肥,勤施薄施,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导致植株密茂徒长而有利害虫滋生。

3)在5-11月寄生蜂等天敌盛发时,结合柑橘园灌溉,用高压水柱冲洗树冠,可减少粉虱分泌得。

蜜露。

,可收到提高寄生天敌寄生率与减轻煤烟病发生之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