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公共行政学真题试卷安徽大学04-08年行政管理专业考研真题(公共行政学)一、名词解释04:1、人力资源开发2、领导方格模式 3、违宪审查4、行政国家5、标杆管理6、行政生态学05:1、行政环境 2、公务员回避制度 3、行政行为4、行政立法5、国家预算6、行政仲裁06:1、公共选择理论 2、生态行政学 3、行政职能 4、行政程序5、诱导性行政方法6、政府采购7、行政责任追究8、公共产品07:1、重塑政府理论 2、首长负责制 3、行政伦理4、政府预算5、行政程序6、司法监督08:1、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2、行政权与立法权3、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4、行政执行与行政执行力5、政府管理与政府治理二、简答04:1试析职业资格的特点2简述后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要评析公共选择理论的理性济济人假设05:1试评析行政领导体制中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2简述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3试析在我国现阶段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意义。
4列举现代行政管理中常用的行政基本方法。
5简述绩效评估的意义。
6简要回答行政法制化的基本要求。
06:1新公共行政学与传统公共行政学有哪些主要区别?2简述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3简述我国行政组织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影响行政实施(执行)的因素有哪些?5目前我国行政职业道德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6简述行政领导结构的构成要素。
07:1简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行政沟通的类型。
3人事行政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4简述会议的作用及其局限。
5简述行政许可的含义和特征。
08:1、为什么说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重要特征?2、简述行政职能与行政环境的辩证关系。
3、试析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
4、简要回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与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相比)。
5、简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基本趋势。
三、论述1 2003年12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显然,这里提出了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大众人才观”,试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大众人才观”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试述当代美国的放松管制改革及其限度3试论1999年以来我国政府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下一步改革的基本趋势。
05:1试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角色定位。
2试述公共行政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06:1试述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我国政府的职能定位。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2试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公共财政的主要职07:1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在我国加强行政监督的意义。
2试述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3试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08:1、试述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2、试述新公共行政学理论观点。
四、案例分析05:1.应用行政决策的相关原理分析下列案例,指出机场建设决策失误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据《经济参考报》2001年11月3日以《耗资上亿建机场,一年进出百十人》为题报道:九江、蚌埠机场年旅客名吞吐量仅为100多人,芜湖机场为3800多人…投资上亿元的这些机场,状况较好的每天也只始发乘客十几人。
一年收入40多万元,开支800多万元。
然而,机场建设热一直居高不下,连位于5000米高原,目前国内民航飞机无法起降的地区也在申请建机场。
珠江三角洲机场已十分密集,仍有城市要建机场,理由是他们有钱。
四川乐山到成都仅100多公里,乐山要建机场;长春与吉林两市已分别建有机场,不知为何还要在两城市之间另建机场。
与机场盲目建设相对应的还有攀比现象。
现在每建一个机场都提出“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不淘汰”,一个比一个“洋气”,一个比一个“现代”。
2.根据以下材料,分析该局长的做法违背了行政组织设置的哪些原则?“八大处”和“五官科”的故事某局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单位,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政绩不凡。
一直都在广大百姓心中有一个较好的形象。
局长在这个对单位呆了近二十年,从科员到科长,从科长升到处长,再从处长升到局长,两年前他当了局里的一把手之后,很重视搞好与同事的关系,很能体贴下属的甘苦。
他觉得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只有给他们都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心里才会踏实。
于是,他多方努力,说通上级,增设了许多机构,同事增设了一些副职,使许多老同事和新同事都得到了安排,大家都很高兴。
但是,这样一来,这个局暴露出了新的问题:原来的四个处变成了八个处,原来每个处管辖三个科室,如今变成了五个,正副处长和正副科长也成倍的增加,结果造成机构臃肿、互相扯皮。
“八大处”和“五官科”使局长吃尽了苦头,这个局的工作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06:1.请你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对县政府下令炸毁毒贩别墅的看法。
据《法制晚报》6月28日报道,2005年6月25日,贵州盘县政府及当地的公、检、法等部门联合召开了“公开逮捕、公开审判毒贩子”大会。
就在“公捕、公判”大会结束的时候,到会的县领导如谈感觉到会场的气氛不是很热烈。
“于是到会的领导、县政府领导紧急召开了一个会议,觉得炸毁贩毒嫌疑人余荣达的别墅楼。
”中午11点左右,随着县长刘剑一声令下,余荣达花费30余万元毒资修建的别墅化为一片废墟。
2.请运用行政职能和行政体制的原理分析下列案例,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谁来牵走这条破船?编辑同志,环岛路是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太阳湾”海滨浴场的潮间带却长期搁置一条废弃的渔船,实在有碍观瞻。
在媒体曝光后,这条破船仍“巍然不动”。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清除这一瑕疵,恢复环岛路的美丽风光。
——读者王某一条破旧不堪的渔船,却让几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都皱起了眉头。
因为“目前没有相关规定,我们没有办法解决”。
16日,记者以《破船脏了环境》为题对王某反映的问题作了报道。
18日早晨,记者再次来到该处,看到这条已经腐朽的渔船依然占据着沙滩一隅。
记者绕船走了一圈,发现船体上没有牌照或可以显示主人身份的标志。
“太阳湾”海滨浴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渔船从今年4月份就停靠在这里。
他还说,环岛路沙滩上还有不少这类破船,它们与周围的景色极不协调,而且船体的碎片也成了沙滩垃圾的“制造者”。
哪个部门对清理这条木船负有责任?受市机关效能投诉中心委托,当日下午,记者以游客身份,在近一个小时内拨打了多个单位的电话,可是仍然无法找到能牵走这条破船的“主管部门”。
某管理办。
工作人员态度还算温和,询问了渔船的停放地,然后说他们管的是海上,沙滩上的事情他们会和执法部门联系。
记者追问这个问题究竟属于哪个部门管,他回答说,环岛路由许多部门管辖,“职责有交叉”。
“有没有直接主管的部门呢?”对记者这一问题,他没有回答,只是记下了记者的联系电话,表示“处理后会给一个反馈”。
城监某大队。
工作人员听到记者的称述后,回答说:“可以去看一下”。
记者问他们是不是主管部门,他回答说:“如果是侵占沙滩、影响市容就可以管。
如果是在水上我们就管不了。
”“这艘船是停在海边的沙滩上,你们能管吗?”“如果是沙滩公共的地方,我们就可以管,否则应该由别的部门管。
”并说该片沙滩属于“太阳湾”的卫生管理范围,应该由“太阳湾”管理处找到船主,视情况处理。
“如果找不到呢?”“这个具体情况不太清楚,我们也解决不了。
”某监管局。
记者问:“渔船上一般都应该有船牌号,渔船的报废归哪里管?”“归我们。
渔船报废后,由我们就地拆解。
”“如果是停在海滩上的报废的渔船你们会管吗?”“那要请示领导。
”“为什么要请示领导?”“我们现在没有接到通知要管这件事情。
”他还说,“这件事情比较复杂,我是值班的,不太清除该事情的具体过程。
”同时,他还对记者的游客身份表示质疑。
后来他还是记录下记者所说的情况,表示要调查一下这艘船的船主。
某管理局。
工作人员说,船可能是当地渔民的,要记者与那里的相关部门联系。
记者问,这种情况究竟有没有部门管,他回答说:“目前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最好能找到船主,事情会比较好办,在没有找到船主之前,各个部门都不好贸然处理。
”某街道办事处。
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要市里统一协调,我们没有办法管。
”记者说:“一条破旧的渔船停在那儿,跟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这位工作人员很快打断了记者的话:“那种船停在环岛路的沙滩上有几百条,有的还停了好几年呢。
”她还说,他们已经接到不少类似的反映,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只好“没办法解决”。
大概由于这些原因,直至25日,这条破旧渔船仍停在“太阳湾”的沙滩上。
07:案例一:2006年4月6日22时24分,湖南省冷水江市毛易镇东塘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已造成6人死亡,3人失踪,事故发生时有14人在井下作业,其中有6名女工。
事发后有5人逃生,其中有2名女工。
死亡与失踪的9名矿工中,共有4名女工。
冷水江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还没正式发下来,就被发现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而被暂扣。
当地监督部门曾多次到矿上检查,东塘煤矿却在夜间偷偷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规有明确条款禁止女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
当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称,东塘煤矿下井作业的这些女工包含有煤矿相关负责人的亲属,此前监管部门未曾发现女工下井问题,煤矿曾称女工们从事的都是地面工作。
而根据当地一些群众的反映,冷水江市毛易镇不止一个矿在违法使用女工,当地使用女工的历史至少在4年以上。
请用行政职能、行政监督以及其他行政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发生的原因,并请谈谈应该如何杜绝这类惨剧的重复发生?案例二:《半月谈内部版》2005年第12期刊登记者刘军、徐寿松专稿披露了一个在地方经济发展中令人瞩目的“乌海现象”。
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此地矿产资源丰富,2000年之前,煤炭、电力是乌海市最重要的产业。
2002年,国内经济转热,为了加快地方发展,该市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突出环境容量大、配套矿产资源丰富、电价低等特点,辅之以无偿用地、5年内返还所有增值税和地方留成部分所得税等诱人的优惠政策,并做出招商引资“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先上车后买票”等承诺。
结果,招招制胜,乌海市固定资产投资迎来历史上最快的增长时期。
到了2003年,乌海市批准上马焦化、高载能项目达到高峰,两年内仅新建的焦化厂就有51家。
2004年,就在乌海市电石、硅铁、焦化项目建设最为火爆,高载能企业缺电面高达三分之二的时候,相关方面信息已经在发出预警:因为高载能产品价格开始下跌、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焦炭和高载能产品出口、更为严格的产业限制政策正在酝酿、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担忧…2005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市场变化、政策调控等因素,乌海市大量高载能矿热炉就在刚刚建成、因为缺电未入电网时,就匆匆完成了项目的“使命”,高载能产业链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