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人文关怀促和谐企业管理

以人文关怀促和谐企业管理

以人文关怀促和谐企业管理
麦奕沛广东佛山彩色显像管公司
【摘要】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人文关怀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把加强职工人文关怀渗透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文关怀
企业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职能、采取多种手段来整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各种资源,提高组织效率,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如今,企业为社会经济建设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企业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加强职工人文关怀,尊重职工“人”的地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一、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人的理想等密切相关。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1.人文关怀是企业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

人文管理的精髓是人文精神,它要求激发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营造适宜的人文环境是人文管理的基础。

人文管理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更着重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管理核心部分。

通过构建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队伍,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创
造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挖掘广大员工的潜力,是企业高层次管理的方式和手段。

2.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

人是企业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财富。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

把员工利益追求作为企业发展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有效实施人文关怀,给予充分的信任、公平的竞争、发展的平台、和谐的氛围,让员工从发展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为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标志关注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心理和谐。

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尊重员工的劳动,保障员工的一切合法权利,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员工的社会地位,最大程度地调动其创造的积极性,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影响人文关怀的主要因素1.人文关怀观念薄弱。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

只重视经济效益及市场竞争力,对人文关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人文管理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人文关怀观念停留在注重解决员工的问题上,上级缺乏与下属交流、沟通,没有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需要结合起来,管理中的严重缺失令人文关怀工作逐渐被淡化及边缘化。

2.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缺乏高素质的人文管理工作人才,不知道“帮人所需、解人所惑、
排人所难”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

在具体工作中,简单依赖制度的做法直接造成管理模式陈旧,老化,缺少创新。

只关心“事”不关心“人”,不注意企业员工的心态变化和情感起伏。

不考虑员工的年龄出身、成长环境,个性品格等差异的因素,把解决员工需求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内容。

3.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用人机制,岗位、部门及其员工队伍配置不合理,人才吸引力不强;制度落后不规范,没有把规章制度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缺乏人性化的管理,因而人文关怀在企业管理各环节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诸多不规范、不协调问题造成管理工作障碍,导致管理关系紧张。

企业市场竞争力低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企业人文关怀的对策如果说一个人的存在状态是既精神又物质的最小单位,而企业就是人的复合体,个人今天的存在状态也同时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兴衰与未来。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使企业获得足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业人文关怀的魅力之所在,也是企业孜孜追求的目标。

只有对员工切实做好在政策上落实,制度上规范。

生活上关心,精神上满足,才为做好企业人文关怀提供有力的保障。

1.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政策落实。

认真贯切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现行劳动保障工作等法律法规,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合
法权益为重点,加强劳动保护,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劳动环境。

维护保障法律赋予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劳动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等基本权,促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2.让制度建设作为企业人文关怀的有力保障。

规范制度建设与管理,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框架内,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人文关怀的相应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措施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保障员工的物质利益,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员工福利待遇水平,改善员工福利。

3.关心员工是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心理上关心员工健全、健康人格的养成,引导员工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注重促进员工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工作心态。

生活上关心员工的疾苦和生存需要,积极主动地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尽心尽力帮助困难员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保障其基本生活所需不受影响。

4.在精神上要满足员工追求尊重人格平等权利。

创新管理理念。

根据不同人、不同生存方式、不同社会阶段及社会职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激发人更高层次的需求与发展;开发人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的智慧和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多听取员工对于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决策的意见,让员工参与和实施企业的管理。

此外,营造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真心对待员工,真情抚慰情绪。

真诚面对矛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和谐相处、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和氛围,从而使管理效益获得最大化。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市场变幻莫测、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等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需要面临太多内外部环境中的诸多变量与不可预见的因素。

为什么一些曾经成功的大企业陷入困境,而一些企业则在危机中幸存并蓬勃发展,这是企业管理文化所起的作用,人文关怀对于企业而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因此,人文关怀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思想支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更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标志。

参考文献:
杨雅华《发展研究》2001年6期卷.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重庆出版社2009年版.
肖峰《企业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年版.
于省宽,高卫平.《人文管理———管理史上的变革》[J].价值工程2001(2).
(英)尼基·海斯(NickyHays)著《成功的团队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52企业文化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