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朱光潜美学有感

读朱光潜美学有感

美化人生
——读朱光潜《谈美》有感美是什么,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是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江南,还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夜泊小船?美这个词说起来似乎是最虚无缥缈的东西,是最该存在于艺术家的笔下、摄影师的镜头中的景象,美貌似是远离现实生活的,是该被保留在埃及金字塔中雅典巴特农神庙里达芬奇的画上被好好供养起来的。

可是,在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后,我对于美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让我知道,美,不仅是艺术,它也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即为美。

正如朱光潜在开场话中所说,在当时那个危急存亡的社会,之所以去谈美,是因为中国社会的混乱,归根结底,不在于制度之腐朽,而在于道德之败坏,要净化人心,先要将人生美化,因而学会审美在当时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会发现美,理解美,将美运用到生活中去。

对于美的定义,朱光潜说,美不在心,不在物,而在于心物联系中,是意象的存在。

也就是说,美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在我们心中反映出的形象。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同样的一件事物,在每个人的眼中呈现必然是不一样的,这也就导致了不同的审美观念让世界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一场日落,有人看见的是“夕阳无限好”,有人看见的是“只是近黄昏”,心境不好时,美丽的花美丽的景在你眼中也许连垃圾场都不如。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既有主观又有客观,或者说既要有作者的情感又要能跳出情感来客观审视。

朱光潜认为,艺术的形成过程是脱离实用性、逐渐走向客观的过程,美的艺术的创作,既不可过于主观而物我不分,也不可绝对客观而令作品趣味索然。

艺术确实只有与生活有一定距离才能被我们发现美,但是如果完全脱离了生活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知道我们是在审美呢,我们又怎么判断我们所见到的事物究竟是不是美呢?审美的过程似乎就像在做梦。

我们在做梦时通常不会意识到梦境,只有等梦醒之后才隐约对之前的梦境有所唏嘘。

同样的,我们对于一件艺术作品的欣赏越入迷,我们就越难觉察到自己是在欣赏它,也难以察觉自己在审美中所享受的快乐。

同样在人生中,我们只有真正享受生活,深入剖析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更融入它,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就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不容有丝毫假借。

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情趣,便现出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生活。

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

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遮盖本色。

艺术化的人生就是取舍恰到好处,他不但能认真,而且能摆脱。

在认真时见出他的严肃,在摆脱时见出他的豁达。

艺术的生活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越丰富,生活也越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情趣化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在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也许我们大部分人不会成为艺术家,但是懂得以跳出实用的眼光去“玩味”生活,去欣赏人生,我们也会从着“无所为而为的玩索”中体味到无限的乐趣,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乐趣,一样有福。

我们可以成为生命的享受者,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依然保持一颗平静而敏锐的心,真正深入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吧!你可以没有钱没有权,但是你却可以用自己善于创造美的双手去拓宽
生命的长度深度和宽度,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寻找生命中的大好风光,让短暂的几十年因为有美而精彩。

就如阿尔卑斯山上的标语所说,慢慢走,欣赏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