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历史文化遗迹调查报告
篇一: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论文)
题目_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学院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联系电话__
成绩__________评阅教师签名__________
日期:年月日
关于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调查活动
——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
摘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而历史文物一方面能为人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有其独特的意义,另一方面,也
能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因此,以名人故居为主的历史文化古迹成为大众热衷的景点已不足
为奇。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历史文化古迹成为景点的同时也不断遭受着破坏。
本次调查以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虞洽卿故居)为例,结合实践中对景区的观察,通过与景区工作人员的交流、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多角度地探究有关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从个人、景区和社会等方面来有效地达到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文化古迹;破坏;保护;解决方案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一)调查的背景
中国向来是个崇古的国家,所以历史和文化古迹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有特殊的感情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富足。
逐渐地,遍布全国的名胜古迹也就成了人们在外出旅行时的不二选择。
而随着文化古迹所处景区客流量的增加,历史遗产遭到破坏的程度也在不断增加。
近期,有关历史文化古迹遭到破坏及游客恶意行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纷纷关注。
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痛心和深思以外,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的破坏与保护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查的目的
在本次暑期实践的调查活动中,我小组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以历史和文化古迹的破坏因素为主要出发点,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群众心目中对于景区现状的看法,景区所属单位的态度,在原有的保护措施上增加新的解决方案,帮助景区更好地对历史遗产、文化古迹进行保护。
除了制定相对有效的解决措施,调查活动的过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保护历史和文化古迹的意识,有助于景区所属单位多角度地加大对古迹的保护力度,让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能在社会各界更好的保护下,以更好更完整的姿态,向人们展示它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发挥其价值和真正效用。
二、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的内容
以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虞氏旧宅为例,本次的调查内容分为以下四方面: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群众对待历史遗产和文化古迹保护的态度、自然灾害对于景区的影响、景区所属单位的保护措施。
根据搜集得到的以上四方面信息和相关资料的查阅,针对以虞氏旧宅为代表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保护。
(二)调查的方法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
问调查法等。
在进行调查活动之前,我们先搜集了有关虞氏旧宅的相关历史资料,以普通群众和景区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制定了两份问卷。
普通群众版问卷共设置了15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和3道多选题。
景区工作人员版问卷共设置了15
道题,分为12道单选题、2道多选题和1道填空题。
在实地观察了虞氏旧宅后,我们分别向普通群众(游客、附近的居民)和景区工作人员分发了调查问卷。
但在分发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即不同的人群存在文化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
比如在向附近的村民发放问卷时,有一部分人根本不识字,或者有些人不能很清楚地理解问题的指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变更了原来的调查方法,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近似于采访的方式完成的。
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达192份,回收率达87.3%。
在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后,我们针对调查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情况,讨论分析后又提出了6个关于虞氏旧宅保护方面的问题,向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实地采访,以提高本次调查的可靠性。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普通群众对于文化古迹保护的认识
1、普通群众的年龄分布
1-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图
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调查的对象各个年龄段都有分布。
如上图所示,十六岁以下占据了23.7%,十七到三十岁占14.3%,三十一到五十岁占49.7%五十岁以上占据了12.3%。
考虑到地域的影响,我们分发问卷的地点也不一样。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青年与中年人群占了调查对象中的很大一部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
因为从大体情况来看,会选择以历史文化古迹作为旅行地点的人很大程度上就是这
两个年龄段内的。
同时,这些年龄段的人更能把握问题的实质与指向,他们提供的信息,也更能代表广大群众,使本次调查活动更能反应真实情况。
2、普通群众眼中的现状
篇二:文化遗址调研报告
关于仁怀市文化遗址的
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仁怀市文体广播电视局
调研时间:20XX年10月31日
据考证,早在4000年前,仁怀市域内,人类的先祖们已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将市内文化遗址,特别是赤水河流域文化遗址报告如下。
一、仁怀市文化遗址基本情况
仁怀市文化遗址分为上等级文化遗址(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等级文化遗址(未经审批的文物单位)两类。
其中,上等级文化遗址18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四渡赤水纪念塔、茅台渡口纪念碑、鲁班红军烈士墓、鲁班红军战斗遗址、长岗毛泽东住地、红一军团干部会议旧址、红军医院旧址、梅子坳毛泽东住地、刘伯承打乌鸦处等9处捆绑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两岔河宋墓、鹿鸣塔),遵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怀阳洞摩崖、茅台酒老酒房),仁怀市级文保护单位13处(水口寺县署遗址、无水明墓、德庄石院墓、德庄陈于逵墓、天圣寺、永安寺、茅台贞节坊、鲁班双魁田四合院、国酒门、焉家渡石刻、五马三洞桥、德庄三合院、巨型茅台酒瓶)。
十八处上等级文化遗产分布范围较广。
红色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长岗、坛厂、鲁班、茅台、盐津办事处一线,酒文化、盐运文化主
要分布在沿赤水河一线的茅台、二合、合马、沙滩一线,至今仍遗留有盐号、码头、客栈、碑刻等遗物。
其它文化遗产,主要为近年发现且具一定文物价值,但还未公布的遗物,包括:
1、革命文化遗址:坛厂陈胡屯红军烈士纪念园、坛厂红军烈士公墓、中枢伟人亭、茅台怀红亭、坛厂明广寺红军
鲁班场战斗指挥所、大坝黄坝镇松林坡毛泽东住址、喜头镇杜营沟村竹林湾毛泽东住址、大坝镇尧村枧槽沟朱德、李富春住址等,主要为长征中红军领导人居址或仁怀人民纪念缅怀红军的遗物。
2、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云仙洞商周遗址(中枢城南社区,1994年4月,经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发掘面积10平方米)、西汉土坑墓(合马镇罗梅子坳之赤水河畔,贵州省考古研究所所长熊水富等人于1991年11月8日前往清理发掘,共清理出陶器、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重要文物数百件,另有尸骨残骸和丝绸碳化物)、东汉砖石墓址(合马镇大渡口,1991年12日16日,县文管所所长蔡永德发现后,报贵州省文管会,由贵州省考古工作者顾新民和汤
鲁彬等人,于1991年12月19日至22日赴该地进行发掘清理)、奢宣谕墓遗址(位于九仓镇金吏司村,《续遵义府志》记載:“明奢宣谕墓,在仁怀县南一百三十里之牌楼。
墓碑缺其半,仅见孝男奢书四字。
墓前石狮一对,高八尺,石坊已圮,仅存石柱墓室四片,厚尺余,溶铁铸其外,土人以铁坟呼之,
亦谓之奢王坟”)、黎民镇总兵衙署遗址(茅坝镇石山沟,清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了抵御清军,于永历二年即公元1648年)委蔡鹏霄为蜀勋援剿北路左协总兵,在此修建了总兵衙署。
衙署建在石山沟小河北岸的台地上,坐南向北,木结构,占地5000平方米。
其周围十里内,设有哨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