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语词的兼类问题摘要所谓兼类词是指同一个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系列经常性不同语法特征的词。
在汉语词类中,兼类词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兼类词的分类,然后从“兼类词与词的活用”、“兼类词与多义词”、“兼类词与同音词”三个方面分析兼类词的特点,最后探究兼类词形成的原因。
对兼类词的研究可以令我们对兼类词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关键词兼类词词的活用多义词同音词一、前言兼类词问题是汉语词类研究中较为复杂的一个问题,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则试图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尽可能全面地对兼类词进行分析,以求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兼类词。
汉语词的兼类现象的研究在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中就已经出现,《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先生提出了“字类通假”,即将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起来,若出现词类与句子成分对应不合乎其所定的规范,就将这种现象称为“字类通假”。
此外,书中又提出了“兼类说”。
在《马氏文通》之后黎锦熙先生提出了“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观点,他说:“国语的词类在词本身无从分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
”他从“句本位”出发,根据词在句中出现的位置来划分词类。
《国文法草创》的作者陈承泽先生注意到了“词类活用”与“兼类”的区别,他认为一个词用于他所说的“特定的文位”以外的时候,则是“活用”。
他承认词有“变义”、“引申”和“兼类”,这些都不是“活用”。
王力先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兼类词所应具备的条件,即凡属兼类的词必须具备两种以上的常见用法。
吕叔湘先生对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在《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谈到:“建立一个词类,就不要让这一类里的词有全部或大部兼属另一类的可能;如果有这种情形,应该重新考虑划分词类的标准。
我觉得这是在划分词类的问题上值得重视的一个原则,也就是根据上文第三节里提出来的三项要求的第二项,要求做到基本上词有定类,类有定词。
就个别的词来说,如果一个词的用法有了变化,就要看它这个变化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是一般的(比如形容词后面加了),这个词所属的类没有变;是特殊的(比如形容词后面加宾语),那就可能属于另外一类。
”[1]朱德熙先生也有自己的观点,他不同意“名物化”的说法,而是主张把那些具有名词语法性质的动词、形容词仍划归为动词、形容词,但他为它们另立了一个范畴,称之为“名动词”、“名形词”。
此后有许多学者对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我们认为陆俭明先生的观点较为客观和全面。
陆俭明先生认为,对于汉语里词的兼类现象应该有一个认识过程,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和词分类的依据有关,他主张在讨论词的兼类问题之前应首先对“兼类词”进行明确定义。
此外,他还主张根据研究、运用的不同需要,对“兼类词”下不同的定义。
以上我们介绍了语法学家对汉语中词的兼类现象的观点和看法,对兼类词的研究作了一下大致的概括总结。
众所周知,汉语中词类的语法性质是错综复杂的。
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的:”我们不能期望按某些标准,通过几次分类手续就可以把词分得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事实告诉我们,语言里存在着词的兼类现象。
”[2]二、兼类词的界定兼类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易界定,且容易与词的活用、多义词、同音词发生混淆。
为了更深地认识兼类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兼类词的定义和兼类词所应具备的条件。
兼类词是指同一个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系列经常性不同语法特征的词。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兼类词应具备哪些条件,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兼类词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必须是同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原则上讲,如果一个词在不同组合和作不同句法成分时,意义如果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所属的词的类别就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推断只有多义词才有可能是兼类词,且只有各义项间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多义词才是兼类词。
这里的词指的是语言中共时状态下的普通话中的词。
这里所涉及的词类有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众所周知,现代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同的句子成分可以由同一词类来充当,不同的词类也可以充当同一句子成分。
例如,名词主要作主语和宾语,但是也可以作状语;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但是也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充当。
如时间名词“昨天”,我们可以说“他昨天走了”,在这句话中,“昨天”作状语,修饰动词“走”。
再如,动词主要作谓语,但是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主语主要由名词充当,但是也可以由代词、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如“工作努力”这句话中“工作”在句中是动词,充当主语。
因此,如果判定一个词的类别仅从它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出发,或者仅从它的语法功能出发是不够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判断一个词的类别呢?我们认为应当将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结合起来去判断它的类别才更加科学、合理。
(二)同一个词所表示出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词类的语法特征必须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这里所说的词类的语法特征的经常表现主要是指这个词具有某种词类一系列的语法特征,而非某一方面,这个词无论是在句中还是在句外,都表现出某类词的语法特征。
如:我建议你最多提两个建议。
在这一例句中,前一个“建议”作谓语,且后面有宾语,是动词性的,在句外它还可以重叠,说成“建议建议”;后一个建议有数量词“两个”修饰,并且作了“提”的宾语,是名词性的,在句外它同样具有可以被数量词修饰,且不能被副词修饰等名词所经常具有的语法特征,因此,“建议”这个词是一个兼动、名的兼类词。
再看下例:你比阿Q还阿Q!这一例中前一个“阿Q”是一个名词,具有名词的一系列经常性的语法特征;而后一个“阿Q”是在本句特定的语境中,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活用为了形容词,它一旦离开了本句的语言环境就不具备形容词的特征了。
后一个“阿Q”作形容词只是临时性的,而不是经常性的,因此,“阿Q”这个词不能算作兼类词。
(三)同一具体场合不能同时具备两种词类的语法特征这主要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某个具体场合不能同时具备两种词类的语法特征。
如上述例句中的前一个“建议”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征就不能同时具备名词的语法特征了,而后一个“建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征,也就不能同时具备动词的语法特征了。
以上具体分析了兼类词所应具备的条件,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的词才是兼类词。
兼类词的定义中既然是“同一个词”就将“同音词”排除在外,既然是“一系列经常性的语法特征”就将“词的活用”排除在外,既然是“具有不同语法特征的多义词”就将具有相同语法特征的多义词排除在外。
这里提到了“同音词”、“词的活用”和“多义词”三个概念,这也是最容易与兼类词发生混淆的三个概念,要研究兼类词,我们就有必要澄清兼类词与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三、兼类词的分类根据兼类词各义项间所表达出来的语法特征的不同(即词类差别)。
我们可将兼类词分为如下几类:(一)名动兼类名动兼类又分为名兼动和动兼名两种。
1.名兼动这主要是指这个词本来是名词,由于词义引申等原因又逐渐分化出一个动词的义项。
(1)这种漆的质量很好。
将这面墙漆成红色。
(2)这根钢锯生锈了。
你把这根木头锯开。
(3)工作时间不要讲笑话。
不要总是笑话别人。
这三例中的“漆”“锯”、“笑话”均属名兼动。
此外,这类词还有“犁”、“磨”和“锁”等等。
2.动兼名这主要是指一个词本来是动词,由于词义引申等原因又逐渐分化出一个名词的义项。
这一类中我们又可以细化为两个小类,主要是依据动词转化为名词之后的稳定性来划分的。
第一类是转化成的名词较稳定,易辨认。
如:(1)他建议我将文章修改一下。
你的建议我们可以接受。
(2)他翻译得既准确又流畅。
站在那边的是一个年轻的翻译。
(3)他对这本书进行了编辑。
报社的小王是个年轻的编辑。
上述三例中的“建议”、“翻译”、“编辑”均属动兼名。
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代表”、“通知”、“命令”等等。
第二类是转化为名词后不太稳定,不易辨认。
如:(1)老师表扬了他。
他曾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
(2)发展经济是我们国家的首要任务。
这里的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经常活动四肢有利于身体健康。
这项活动是由他组织策划的。
上述三例中的“表扬”、“发展”、“活动”均属动兼名,类似的词还有“批评”、“回答”、“变革”等等。
(二)名形兼类名形兼类也可以分为名兼形和形兼名两类。
这种兼类现象主要集中于一些特性明显的实体单音节词和一些表现人类精神方面的抽象双音节词。
1.名兼形这一类又可分为两小类。
第一类是单音节的名兼形,如:(1)这把剑是铁制的。
他们的关系很铁。
(2)那头牛很肥。
他的英语很牛。
(3)油可以浮在水面上。
你的嘴太油了。
上述三例中“铁、“牛”、“油”均属名兼形,这类词还有“火”、“木”、“熊”等等。
第二类是双音节的名兼形,如:(1)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这种方法很经济。
(2)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这种复习方法不科学。
(3)他有远大的理想。
他的成绩不理想。
这类名词大多为抽象名词,前可以加“很”来修饰。
2.形兼名(1)最近他很烦恼。
疾病给他带来很多烦恼。
(2)那里的环境很危险。
前方的路上你会遇到很多危险。
(3)爬上那座山是十分困难的。
他遇到了一些困难。
上述三例中的“烦恼”、“危险、“困难”均属形兼名,这类词还有“痛苦”、“幸福”、“光明”等等。
(三)动形兼类动形兼类也可分为动兼形和形兼动两类。
1.动兼形这种兼类只有少数单音节词。
如:(1)吵来吵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外面太吵了。
(2)隔壁有人在闹。
这里很闹。
(3)这件衣服的图案是水上浮着一只小舟。
这衣服的颜色有点浮。
上述三例中的“吵”、“闹”、“浮”均属动兼形。
2.形兼动这类兼类词也可分为单音节词的和双音节词的。
单音节的词如:(1)这水的颜色很黑。
有些人虽然牟取到了暴利但却黑了心。
(2)这里的环境很静。
你需要静下心来好好考虑。
上述三例中的“黑”、“静”均属形兼动。
双音节的词也很多,例如:(1)她的心灵很纯洁。
党的思想纯洁了我的心灵。
(2)他坐得很端正。
我们要端正态度。
(3)路旁的花都开了,显得很灿烂。
你灿烂了我的生活。
除了上述三种兼类外,还有形容词兼区别词的兼类,如“共同”、“自幼”、“定期”,名词兼动词兼形容词的兼类,如“麻烦”、“方便”、“便宜”等,这里不作详述。
四、兼类词与词的活用、多义词、同音词的区别(一)兼类词与词的活用“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
”[5]由定义我们可知,词的活用是一个词既保留了甲类词的一些意义,又临时增加了乙类词的一些意义,活用后除了新增的临时意义外,基本意义并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仍是一个词,不是两个词。
在谈及兼类词应具备的条件时我们已经举例分析过词的活用。
词的活用与兼类词的相同点是都指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类差异。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临时性”与“经常性”上,词的活用只是一个词临时具有不同词类的个别语法特征,而兼类词则是一个词经常性地具有不同词类的系列语法特征。